“年纪轻轻就肠癌了,真可怜”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在肛肠科,大家似乎越来越习惯肠癌的发生。
而在我国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已经超过乳腺癌成为好发癌症的第二位。最重要的是它已经逐渐年轻化,别看小伙子才30好几,一查肠胃镜就是可疑肉瘤,化验后往往是肿瘤。
一问平时有什么生活习惯?熬夜、久坐、便秘、爱吃油炸食品统统上榜。
实际上大多数人的肠癌都是拖出来的,身体早就发出了预警,只是大家没注意,致使小息肉变成大肿瘤。
医生痛惜告知:排便出现这4种异常一定要提高警惕。
普通人不会得癌?
从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480多万,其中肠癌高达51万,稳稳占据第二位。每3000人不到就有1个人新发肠癌,这样你还觉得肠癌离自己遥远吗?
根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新发肠癌将会突破60万,随着老龄化加剧肠癌的患病率也会大大增长。
而肠癌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太能“藏”了,肿瘤长在深处的肠道,平时根本没什么感觉。
后期肿瘤长大后会因为摩擦导致排便出血, 可大部分人会把它当成痔疮处理,根本不会想到是肠癌,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还有些人觉得自己年纪轻轻怎么会得癌,认为肠癌是“老年病”,等真正确诊时往往已经晚期。
早期没感觉、肿瘤跑得快,这是肠癌的重要特点。
肠癌细胞脱落后很快就会跑到肝脏,而肝脏血运丰富,癌细胞转移到这里几乎没治愈可能了。
即使确诊也没有太大意义,病人只能在医生和家人的惋惜中离开人世。
对此医生表示,大部分肠癌都是“拖”出来的,大家平时对肠道不关注,拉肚子、便秘也只当是小事,就算便血了也觉得是痔疮作祟。
这种粗心大意给了肠癌机会,事实上排便只要出现4种异常就应该格外小心,及早去医院检查!
粑粑扁了细了别笑,这是一种提示
很多人上厕所都很敷衍,解决完提裤子冲水走人。事实上懂得回头观察的人才能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因为大便的形态、颜色能反映出很多问题。
正常大便宛如香蕉,颜色偏黄色。一旦自己的粪便跟正常样子相去甚远,那就要注意了。
肠癌其实就是肠道里长了肿瘤,粪便通过肠道排出体外,势必会经过肿瘤从而被挤压,形状也会随之改变。
如果观察到自己的大便突然变细了,甚至变得扁扁的,很可能是因为受到肿瘤压迫变了形状。
还有人的大便会呈现面片状,那是因为肿瘤属于肠道低位,经过强力挤压后出现的独特样式。
上大号出血,很可能是肠癌的红色预警
我国有一句俗话“十人九痔”,支撑这句话的是超98%的人患有痔疮症状的大数据。
大部分人都患有痔疮,发展到后期基本都会有便血现象。
比如力气大一点挤破了痔疮会流血、大便干燥一点导致毛细血管破裂也会出血。很多人不以为意,甚至根本不会去处理。
多数肠癌早期就因为误以为是痔疮而被错过,最后逐渐发展成中晚期“大魔王”。
大便出血是肠癌相对典型的标志之一,所以一定不能敷衍对待。
肿瘤长在肠道内比较脆弱,大便经过时会摩擦导致出血,从而出现便血现象。
一般来说痔疮的血较为新鲜、红艳,而肠癌的血则相对暗沉,会跟大便混在一起。
大便突然不规律,也许是肠癌在作祟
拥有规律的排便时间,是个人身体健康的象征。有些人一天拉一次,有些人三天拉一次,只要符合规律就没太大问题。
但如果排便次数突然增多,有时候一天能拉三次,每次都只是一点点,就要警惕是否是肠癌。
因为肠道肿瘤变大后局部会破溃,引起炎性反应。肠道受到刺激加速蠕动,导致排便次数增多、便意也比从前很容易出现。
肠癌有种标志性反应叫“里急后重”,就是患者有强烈的便意,但真蹲下时又拉不出来。
正是因为肠壁、肠腔受到刺激导致的便意频繁。
拉不出粑粑,不是便秘那么简单
现代人由于久坐、食物过于精细,便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有些人三五天都无法排一次便,需要借助泻药、开塞露等手段才能畅通。有些人的便秘靠吃药或改善饮食可以解决,但有些人的便秘很难解决,因为他们属于肠癌的表现。
肠道内有肿瘤生长,随着时间慢慢变大,把通畅的肠道塞得越来越满。导致大便无法通行,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便秘现象。
肿瘤导致的炎症反应也会促使肠道内菌群变化,从而导致便秘。一旦出现长期的便秘一定要提高警惕,尽早去医院进行检查。
肠癌在我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发病率一年高过一年,患病年龄也有所下降。
如此高的发病率意味着它离每个人的生活并不远,大家千万不能放松警惕,把便秘、便血当成普通肠道疾病来对待,甚至对其置之不理。事实证明很多痔疮因为不管,后期也会因为长期摩擦出血而转变为癌。
出现以上症状意味着肠道在发出警告,能尽早去医院检查就尽早去。因为根据数据显示, 目前肠癌的早期发现率只有不到20%。大多数人还是不够重视,一旦发现就是中晚期。
届时肿瘤已十分成熟,还可能伴有转移和扩散。想要治愈不仅花费高、周期长,患者也要承受更大的痛苦。那时很多人就会懊恼,为什么不早一点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