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咱们年轻时拼命工作,是为了啥?不就是盼着早点退休,能好好歇一歇,过上点自己想要的日子嘛。可真到了退休那天,有人将它看作新的起点,背起行囊,走南闯北,去追寻那些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梦想。有的人拿起行李箱;有的人关起家门,日子一天天混着过。几年下来,旅行与不旅行,在退休后的岁月里,渐渐塑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01. 一个越活越通透,一个越活越闭塞
退休后选择旅行的人,往往拥有更年轻的心态。他们不认为年龄是束缚,反而觉得时间终于真正属于自己。去陌生的城市漫步,在异国的街头品尝美食,或是在山野间静听风声……每一次出发,都是对生活的重新发现。
旅行让人学会适应变化,面对未知时不再恐惧。那些走过的路、遇见过的人、听过的故事,都会沉淀成生命的厚度。即便皱纹爬上眼角,他们的眼神依然明亮,因为世界在他们眼中,始终新鲜。而总宅在家的人,时间久了容易固步自封,生活圈越来越小,心情也常常闷闷的,眼里全是烦心事。
02. 一个脑子里全是风景,另一个的脑子里全是药瓶
年纪大了,身体难免有点毛病,但有些人越活越健康,有些人却被病痛“困”住了。你去看看那些爱旅游的人,哪怕60、70岁了,走起路来还是挺胸抬头的。他们身体不一定多强壮,但心态好,笑口常开。
为什么?因为他们心里有盼头、有新鲜事、有期待。你说,一个月后要去桂林旅行,是不是这一个月你都会注意饮食、多走动、保持体力?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激励”。
反过来,不旅行的人,很多生活就围着饭点和药点转,每天念叨的是“今天腰又疼了”“医生说别吃辣”,不是病拖人,就是人等病。记忆被药瓶填满,也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
03. 喜欢旅行的是满脑子故事,长期呆家里的是满肚子牢骚
跟爱旅行的朋友聊天,哪怕你只是听他讲讲一路上遇到的趣事,你都觉得轻松愉快。他们会说:“我在云南吃了个从没见过的小野果,酸得我眼泪都出来了”;或者“我在拉萨住青旅,房东小哥才26岁,但人特别好”。
他们讲的不光是风景,还有人情、趣味和偶遇。而那些不旅行的人,日子太久没有新鲜感,聊天内容就变成了“菜价越来越贵”“孩子怎么还不成家”“领导退休金比我多”。不是谁更高贵,而是一个人的眼界和心境,被你看到的世界,悄悄拉开了差距。
04. 一个是在延伸生命的厚度,另一个却在无聊的生活里等待生命的终结
每个人的性格喜好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我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有些人有些人喜动,喜欢到处跑,喜欢新鲜刺激的东西,所以他们就算退休了,每天有计划、有目标、有热情,春天去江南踏青,夏天去草原避暑,日子像一首慢慢展开的诗。
而有些人,喜欢安静的生活方式,觉得待在家里不动,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或者书籍,喝喝茶下下棋之类的就能把每天过得很开心。早上醒来不知道该干嘛,晚上睡觉前没期待,整天重复着昨天的生活。
两种不同的退休生活态度,决定了退休老人不同的生命厚度。
05. 退休后的生活目标:不是你活了多少岁,而是你会活成什么样子
很多人说:我年纪大了,不能折腾了,旅行太辛苦。但说实话,现在交通这么方便,服务这么贴心,很多地方专为中老年人设计的慢旅行路线,不苦不累,反而特舒服。
我认识一位阿姨,72岁了,每年春天固定去婺源看油菜花,秋天去徽州住一个月,她说:“只要我还能走,我就不想老在家坐着。”是啊,身体容不容易老,是自然规律;但心老不老,完全取决于你怎么生活。
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第二次出发的起点。愿你在还能走得动、看得清、笑得出来的日子里,多出去走走。去看看山、看看海,看看自己没有见过的风景,遇见没想过的人,体会不一样的生活节奏。
别再给自己找理由说“等以后”。因为有些“以后”,真的再也等不到了。
人生最遗憾的,不是年华老去,而是当自由终于来临时,却已经失去了出发的勇气。所以,若身体尚可,何不趁现在,去看看这个世界?毕竟,有些风景,六十岁看到时的心境,和二十岁时完全不同。
退休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愿你我都能在有限的时光里,活出无限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