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立秋时节,咳嗽就开始频繁,尤其是早晚,你知道为什么吗?
创始人
2025-08-06 16:09:37
0

【[礼物]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你注意到没有,一到立秋,我爸就开始咳嗽,尤其是早晚,一清早咳得停不下来,有时候还以为是感冒,可吃药也不管用。”说这话的是王倩,一个在市中医院门诊做护士的年轻人。

她边说边帮父亲整理检查单,眼里透出一丝无奈。

她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季节性反应,但这次似乎比往年严重些。

立秋以后天气并不真正凉快,却总让人身体出问题——特别是呼吸道。

人们常说这是秋燥的锅,也有人怪天气忽冷忽热,但真是这样吗?事情没这么简单。

市面上流传的解释不少。

有人说,立秋后早晚温差大,导致呼吸道受凉;也有说法把一切归结为“秋燥”,觉得只要多喝水、多润肺就能解决问题。

但这些说法看似合理,其实遮蔽了更复杂的机制。

气候变化对人体确实有影响,但它只是个背景,问题的根本不在气温,而在于人体对这个季节变化的生理调节能力已经失衡。

尤其是城市人,每天处在封闭空调环境中,对自然气候的适应能力正在退化。

秋季的昼夜气压、湿度和风速的细微变动,会诱发身体内部的“潜在不稳”。

比如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点—— 秋季空气中污染颗粒的构成和分布发生了变化。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项长期跟踪数据显示,北方城市在每年8月-10月间,PM2.5中的碱性颗粒物含量相较6-7月高出21%,而这些颗粒本身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性更强。

很多人明明觉得天气清爽了,却频频咳嗽,就是因为这些看不见的成分在空气中悄悄起了作用。

吸入后不仅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还能通过气道的神经反射,加重咳嗽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而另一个常被忽略的点是体内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进入了换挡期。

夏季时,交感神经处于相对高活跃状态,汗腺功能强,人体处于“开放系统”,一旦到立秋,副交感神经逐渐占上风,呼吸道变得更加敏感。

这种切换过程不是一瞬间完成的,大约需要两到三周,但正是这个“切换期”,让呼吸系统陷入一种混乱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秋初咳嗽总比深秋严重。

咳嗽的发生率还和胃酸反流有关,这一点很多人不相信。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一项研究统计了389例季节性慢性咳嗽患者,发现其中47%的人在咳嗽发作期有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症状。

到了秋天,气温虽未骤降,但人的饮食却在悄悄变化—— 冷饮摄入减少,蛋白质、脂肪类食物增加,这种饮食结构的转变让胃酸分泌更旺,尤其是在晚上。

当胃酸返流到食道上段,就可能刺激气管,引发晨间或夜间咳嗽。

可这类咳嗽往往被误诊为感冒或过敏,治疗方向全错。

在这个过程中,肠道菌群也被牵扯进来。

很多人不理解肠道和咳嗽之间的联系,但研究已经发现,肠道菌群会影响肺部的免疫环境。

这就是“肠-肺轴”的概念。立秋后,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会迅速影响肠道菌群,尤其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比例。

菌群一旦失衡,肺部黏膜的免疫耐受性下降,更容易对空气中的刺激物产生反应。

美国《胸肺杂志》在一项横断面研究中发现,季节性咳嗽患者中有超过60%的人存在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的特征。

常见的观点往往忽略一个最底层的因素——昼夜节律。

秋季的日照时间开始缩短,褪黑素分泌增加,而皮质醇的日间分泌峰值被推迟。

皮质醇是一种强效的抗炎激素,当它的分泌节律被打乱,呼吸道局部的炎症反应更容易升级。

此外,睡眠质量也在这一过程中被干扰。

不少人秋季睡眠浅、醒得早,尤其是老年人。

这种状态下,夜间和清晨咳嗽反而变得更加频繁和顽固。

解决这类咳嗽,不是靠止咳糖浆,而是要从重建生理节律入手。

咳嗽不仅仅是一个局部症状,它是身体多个系统协同不良的结果。

很多中老年人,原本有高血压、糖尿病,到了秋天,血管对外界变化的调节能力下降,局部微循环变差,气道黏膜更容易缺血缺氧,引发慢性炎症。

而年轻人,虽然没有基础病,但生活节奏快, 晚睡晚起、吃饭不规律、长期久坐,也让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免疫反应更容易走向偏激。

一旦遇到外界刺激,就会表现为持续性的咳嗽和喉部异物感。

说到底,立秋并不是一个独立变量,而是一个诱发剂。

它引出的是整个人体系统的响应,是对过去几个月生活方式的“体检反馈”。

咳嗽不是从秋天开始的,它是早就被身体记录下的问题,在立秋这个节点集中爆发出来而已。

那问题来了——如果这些问题隐藏得这么深,是不是靠吃润肺药、穿长袖衣服、多喝水就能解决?显然不能。

真正的调整应该从身体的“系统工程”开始,比如规律作息、控制晚餐分量、注意肠道健康、尽量减少深夜用脑的强度。

特别是那些已经出现清晨咳嗽的人,更应该注意夜间卧位角度的调整,以减少反流刺激。

有研究表明,将床头垫高15厘米,可以有效减轻夜间咳嗽的发生率。

看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一直没被解答——为什么有些人每年都在同一个时间段咳嗽,而另一些人却安然无恙?难道他们的生活方式就那么完美?

不一定。关键可能出在一个更隐蔽的地方:小时候有没有得过某种病毒感染。

英国一项长达25年的队列研究追踪了1600多名儿童,发现3岁前反复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人,成年后在秋冬季的咳嗽发病率是普通人的2.7倍。

病毒在体内留下的不是病毒本身,而是免疫反应路径的记忆。

这些“记忆”会在特定时点被激活,引发异常反应。

这种机制叫“免疫原型记忆”(immune imprinting),目前已经被多个研究机构证实存在。

这意味着,很多成年后的季节性咳嗽,可能是童年时期身体留下的“旧账”,直到现在才被秋风唤醒。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孙增涛,师艺航,李小娟.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21)[J].中医杂志,2021,62(16):1465-1472.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在南边“大展鸿图”:年轻人为什... 今年以来,一首魔性神曲《大展鸿图》席卷各大短视频平台,作者“揽佬”硬是以一己之力,把全国年轻人拽进了...
原创 哈...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版图上,哈尔滨就像一颗镶嵌在松花江畔的明珠,作为...
【节气养生】大暑逢三伏:最“燃...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初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期,此时人体腠理开泄,排汗增多,...
青海正规旅行社最新排名!西宁最... 青海,这片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神奇土地,以其广袤无垠的草原、湛蓝如宝石般的青海湖、神秘莫测的盐湖以及...
晟景文旅:跨文化交际对文旅的影... 跨文化交际是文旅行业成功的关键之一,跨文化交际在文旅行业中的影响深远且多元,它不仅关系到游客体验的丰...
站在清水断崖观景台上,俯瞰太平... 清水断崖位于台湾花莲县秀林乡,是苏花公路上最令人震撼的自然景观之一。这段长达21公里的断崖以近90度...
出行遇到过哪些奇葩意外? 2024年暑假,我们一家四口沿着土澳东南海岸自驾旅行,从北往南驾驶了2000多公里,畅玩了16天。临...
情侣旅行住快捷酒店,还是星级酒... 旅行,本该是增进感情、留下美好回忆的时刻。可在许多情侣之间,一次旅行的开始,就因为“住哪里”而陷入争...
毕业照成不雅素材,日本的毕业相... 近日,关于毕业照成不雅素材的消息引发关注。尤其在日本,这一现象较为突出,导致其决定取消毕业相册。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