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读者私信问我,如何平衡工作与身心健康?
从读者的提问能看出来,他很想做好工作,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是身体超负荷运转,感觉很疲惫。对于读者经历了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
从提问中,我能感受到他并没有获得他想要的认可和鼓励,可能付出了很多,但是没有被看见。他知道自己是实习律师,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也在努力在提升业务能力,大概率是通过长时间加班的方式换取老板的看见和认可,所以才会有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读者的疲惫不仅仅是工作劳累,可能也有心累,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亚健康状态下的高负荷运转,以至于怀疑是否适合这个团队。
读者之所以痛苦,表面上是自己现有的工作状态不好,其实是他对未来的迷茫,对自己认知不清,不知道这样痛苦实习的意义在哪里?
读者想要的在身心健康条件下工作,这是可以实现的,关键是要活出自己的生命之光。
道家讲人有三魂七魄,三魂包括胎光、幽精和爽灵,胎光就是我们的生命之光。我们看一个人的状态好与坏,其实眼睛能说话,有神的人眼睛会发光,而精神暗淡的人眼里是没有光的。
如果一个人能够活出自己的生命之光,工作再累不会觉得痛苦,顶多就是身体乏了,休息一下就好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最后是生病走的,但是他的眼里始终有光,他也没有觉得累了就不想工作,反而处处想着国家、想着人民,这就是典型地活出了生命之光。
律师行业本身就是一个焦虑打交道的行业,绝大多数纠纷都或多或少跟钱有关,钱代表的是人的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容易焦虑。
身处法律纠纷中时,如果自己没有做心理隔离,希望通过努力获得老板或者客户的认可,这是把自己的心神交给他人评判,显然是向外求,别人夸奖的时候会高兴,别人批评的时候会伤心,我们的心神当然会不安宁。
当心神不安宁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很容易出现状况。去医院也检查不出来什么,但是就是感觉疲惫,提不起精神。
身心的好与坏不是靠锻炼出来的,心神不宁的时候越锻炼越焦虑。想要获得身心的健康需要把心收回来,不要被过度的欲望裹挟。当人真的了解了自己之后,知道自己要什么,就知道自己该怎么行动。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苏格拉底也说“认识你自己”。轴心文明时代的古圣贤的智慧都是一样的,我们要找到自己。
从事任何职业首要的作用是让我们有一个谋生的手段,如果有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那么这种职业是很有福报的。就是快乐把钱挣了,还能帮助别人,何乐而不为!
律师这个行业是能够帮助到人的,可是如果做律师自己都吃不饱饭的情况下,要求律师去帮助别人这是道德绑架,我们是可以拒绝的。如果只是当职业,正常工作就行,如果还想多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事情,那就多做点。
痛苦也是人生的滋味,挺过去了向上生长凤凰涅槃,暂时突破不了就脚踏实地向下扎根。进退都有度,十年后再回首,会感谢现在经历的痛苦给你成长蜕变提供的养料。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