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周,每一个夜晚对66岁的马先生(化名)来说都格外漫长。慢性顽固性腰痛的阴霾长久笼罩着他,近日的突然加剧更是雪上加霜,剧痛彻底剥夺了他满足正常睡眠需求的能力,连最基本的平卧姿势都无法维持,被迫整夜端坐。每一刻的煎熬,都让“椎管内镇痛装置置入术”这束希望的微光,显得愈发迫切而遥远。
然而,通往希望的手术之路并非坦途。常规腰椎、胸椎核磁共振检查,对于常人只需安静平躺片刻,对马先生而言,却成为无法逾越的险峰——任何平卧动作都会引发撕裂般的剧痛。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北京佑安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关雷主任带领疼痛治疗组团队成员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对马先生的病情进行了深入研判,并强调了获取精准、完整的腰椎及胸椎MRI影像对于制定最终手术方案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放射科赵海燕护士长团队在充分了解患者特殊情况和麻醉需求后,迅速评估了核磁室环境的安全性与操作可行性,为特殊监护条件下实施检查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和场地保障。
核磁室内环境特殊,常规监护与抢救设备因强磁场限制无法进入,麻醉手术中心关雷主任审慎评估后,在多学科共识的基础上,目光投向了非常规路径:在核磁检查室内实施全身麻醉。这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决策。
时间定格在周三午后1点刚过,核磁室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关雷主任和牛新影护士长亲自带领疼痛治疗组团队(贺海丽、朱彦男)及麻护成员孙亚楠等紧密配合。麻醉药物在精准计算下缓缓注入,马先生缓慢进入了麻醉状态,不再是痛苦的强迫体位,可以安静的平卧,同时呼吸循环平稳。门缓缓闭合,强磁场开启。室内,贺海丽医生寸步不离守在患者身边,依托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与敏锐判断力,在磁场干扰的“孤岛”中保障生命体征的平稳。室外,团队其他成员亦严阵以待。室内外联动,在无法依赖常规设备的环境中,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一小时,分秒如年。当检查顺利完成,马先生安然苏醒的那一刻,在场所有医护人员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这标志着麻醉手术中心首例全麻下核磁检查的成功实施!它不仅为马先生后续精准置入椎管内镇痛装置扫清了关键障碍,更在技术层面凿开了一条通道,为更多因剧痛、幽闭恐惧或无法配合而困于核磁检查门外的特殊患者群体,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雷主任在术后坦言,这是首次在核磁室内实施的全麻监护,如同“在钢丝上守护生命”,是对团队应急能力与勇气的双重考验。这次成功绝非麻醉手术中心一己之力,是多学科无缝协作的典范。
此次麻醉手术中心团队及放射科团队在特殊战场上的成功介入,不仅为马先生点亮了回归无痛生活的希望,也为医院处理类似复杂病例积累了宝贵经验,赋予更多患者高质量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