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可京教授:ROS1肺癌居家管理新视角 | 直播回顾
创始人
2025-08-21 13:19:08
0

整理:雨过天晴

审核:唐可京教授、鹰版

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驱动基因之一,ROS1融合患者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靶向药物的应用显著延长了此类患者的生存期,部分患者甚至实现了长期带瘤生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如何科学应对长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如何优化复查策略和居家生活质量成为患者们关注的焦点。

居家管理也不再是简单的“按时服药”,而是涵盖症状监测、复查策略调整、营养支持等系统化的科学指导。在这篇文章中,小爱提炼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可京教授于8月14日在“应对与优化:ROS1肺癌居家管理新视角”直播中的精华内容,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可观看直播回放。

共性问题科普

问:如何规划ROS1肺癌患者的复查频率和复查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应该如何做出个体化调整?

唐可京教授:首先,肺癌首诊时的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完整的评估应包括胸部平扫加增强CT,因其不仅能显示肺部肿瘤情况,还可明确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转移及胸膜转移等;头部增强核磁共振,在脑转移诊断方面优于CT;有条件者推荐全身PET-CT检查,以全面排查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转移(如腹腔、腹膜后)、肾上腺转移、肝转移及骨转移。若不具备全身PET-CT检查条件,可采用颈部加全腹部CT联合骨扫描替代。

服用靶向药物后,由于其起效较传统化疗和免疫治疗更快,为及时评估疗效,一般在用药一个月后需复查影像学。若疗效显著(如肿瘤明显缩小),后续可每2-3个月复查一次,重点针对原发灶和转移灶部位。例如,胸部CT是必查项目;存在骨转移或脑转移者,需复查相应部位的核磁共振或全身骨扫描;有腹腔转移者,需复查腹部CT。

对于靶向治疗效果良好、病情稳定达一年以上的患者,影像学复查间隔可延长至半年左右,但最长不宜超过半年,不建议停止复查,因部分患者可能在2-3年后出现病情进展,过晚复查可能导致转移或复发加重。

若首诊时未发现脑转移或骨转移,复查频率可适当降低:无骨转移者每半年复查一次全身骨扫描;无脑转移者每半年复查一次头部核磁共振。若出现头痛、骨痛等症状,需及时复查。

除影像学检查外,血液学检查也不可或缺,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前三个月建议每月检查一次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因靶向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下降;若三个月内无异常,后续可每2-3个月复查一次,与影像学检查同步进行。

肿瘤标志物检查方面,初始指标升高者,建议前三个月每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每2-3个月复查一次,后期可延长至半年;初始指标正常者,每半年复查一次即可。

总体而言,复查频率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初始阶段(用药一个月后)复查一次,之后每2-3个月一次,病情稳定一年以上者每半年一次,同时结合原发灶、转移灶情况及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个体化安排。

问:脑部的MRI是否需要纳入到常规复查中?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多久筛查一次较为合理?在复查过程中是否需要结合肿瘤标志物来共同监测?

唐可京教授:无论患者是否有症状,首诊时均需进行脑部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脑转移。对于驱动基因阳性(如ROS1阳性)的患者,无论首诊时是否存在脑转移,在治疗过程中均有可能出现脑转移,即使治疗期间病情进展,脑转移也可能是进展部位之一。因此,头颅MRI需纳入常规复查,只是需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脑转移来调整复查频率。

若首诊时无脑转移,可每半年左右复查一次头颅MRI;若首诊时存在脑转移,初始阶段(如治疗初期)可每月复查一次,后续根据病情稳定情况调整为每2-3个月复查一次。

在检查方式选择上,对于脑转移的监测,头颅增强MRI的敏感性显著优于CT,能够发现CT无法识别的微小转移灶,因此在无禁忌症(如体内存在金属物质等)的情况下,推荐优先选择头颅增强MRI。若患者因特殊原因无法进行MRI检查,可采用CT替代,但需知晓其敏感性相对较低。

关于是否结合肿瘤标志物共同监测,肿瘤标志物可作为病情变化的辅助参考指标。对于初始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患者,定期监测其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波动;即使初始指标正常,结合肿瘤标志物监测也能为整体病情评估提供更多依据,因此在复查过程中建议结合肿瘤标志物进行综合监测。

问:在复查中如果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但影像学和体征方面又很稳定,患者该如何理性看待?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后续的复查频率?

唐可京教授: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存在局限,并非判断病情的金标准。从肿瘤诊断来看,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而判断肿瘤是否进展或好转,影像学检查是唯一参考标准,这一点需要明确。

肿瘤标志物有一定参考价值,例如初始诊断时指标升高(如癌胚抗原,其特异性相对较好),治疗后明显下降是病情好转的表现;若指标持续进行性增高,也需引起关注。但需注意,肿瘤标志物无变化不等于影像学无进展,轻微增高也未必意味着肿瘤一定发生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不同医院使用的检测试剂、方法存在差异,正常值范围可能不同;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身体的炎症、感冒发烧等情况也可能影响肿瘤标志物水平。因此,患者不必因肿瘤标志物的轻度变化过度焦虑。

所有肿瘤标志物的变化都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尤其是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若仅依据肿瘤标志物未变化就认为病情稳定,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肿瘤标志物在病情监测中的应用较少,专家们并不将其作为主要监测指标。

综上,肿瘤标志物有参考价值,但不应过度解读其轻度升高。若仅为轻度升高且影像学、体征稳定,无需调整治疗方案及复查频率,只需继续遵循原有计划复查,重点关注影像学变化即可;若指标持续明显升高,需密切结合影像学进一步评估,但仍以影像学结果作为调整依据。

问:复查前患者在饮食、用药、作息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才能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又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对复查结果造成影响?

唐可京教授:在饮食方面,肿瘤患者无需遵循特殊的“肿瘤饮食”,尤其是服用靶向药物且疗效较好的患者,体力和精力与正常人差异不大,保持营养均衡即可。需特别注意避免过度进补,因为过度进补可能导致高脂血症、肝功能损害等问题,尤其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而言,风险更高。此外,不建议患者自行使用中草药,即使使用也应在正规中医院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防影响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用药方面,肿瘤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者)常存在合并用药情况,如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药物,需特别关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对患者生命健康影响更为直接,因此在使用其他药物前,应与肿瘤医生充分沟通,明确是否存在相互作用。例如,质子泵抑制剂、部分抗生素及抗结核药物可能影响靶向药物的血药浓度,导致浓度过高引发中毒或过低降低疗效。患者可咨询肿瘤医生或医院的临床药师(部分医院设有药学门诊),他们能通过专业工具和手段评估药物相互作用;也可参考药品说明书,但有疑虑时务必咨询医生。同时,患者应做好用药记录,便于医生综合判断。

作息方面,保持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状态稳定。此外,一些病理生理情况可能影响复查结果,如感冒、支气管炎、腹泻,女性月经期等,这些情况可能导致部分指标出现波动。但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度焦虑。

总体而言,肿瘤患者(尤其是肺癌患者,目前治疗手段丰富,疗效显著)应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保持均衡饮食和规律作息;不擅自停药或使用其他药物,新增药物前咨询肿瘤医生或药师;记录用药情况及身体异常状况(如感冒、腹泻等)并与医生沟通,以便更准确地解读复查结果。

问:患者在居家期间,应该重点关注哪些身体症状的变化?如体温、体重、血氧等,这些内容是否需要日常做好记录?

唐可京教授:患者居家期间,重点需关注两方面的身体变化:一是肿瘤进展相关症状,二是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症状。

在肿瘤进展方面,需警惕新出现或加重的症状,如新发咳嗽、咯血,原本无疼痛部位出现胸痛,或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体重快速下降等。若肿瘤发生转移,还可能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如脑转移可引发头痛、头晕、视物模糊;骨转移可能导致胸痛、手臂痛、髋关节痛等;肝转移可能出现右上腹痛、黄疸(眼睛发黄)、食欲减退等。需要强调的是,若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医生通常能通过影像学检查在症状出现前发现肿瘤的轻微进展;而当明显症状出现时,往往提示肿瘤进展已较显著,多因未规律复查所致。因此,患者务必坚持规律复查,不可因服用药物而掉以轻心。

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靶向药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皮疹、腹泻、恶心呕吐及肝功能异常等。肝功能异常明显时,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眼睛及小便发黄)等症状。部分靶向药还可能引发间质性肺炎,表现为干咳、气促、进行性呼吸困难等。当出现这些明显不适时,应及时咨询肿瘤科医生或临床药师。

关于日常记录,建议患者做好健康日志。记录体温,有助于及时发现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染(如突发发烧);记录体重,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快速下降,需警惕肿瘤控制不佳的可能;可使用便捷的脉氧仪记录血氧饱和度,能辅助监测呼吸相关状况。此外,还应记录靶向药的服药时间、剂量,避免漏服,多数靶向药为每日一次,少数需每日两到三次,长期服用易出现漏服,可借助手机小程序等工具提醒。若出现漏服,应尽快补服。同时,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较严重的情况,如一天腹泻七八次甚至脱水、明显呼吸困难等,需详细记录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问:如果出现咳嗽加重或呼吸困难,患者应该如何初步判断是感染、是药物副作用还是肿瘤进展?不同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具体有哪些差异?

唐可京教授:肺癌患者出现咳嗽加重或呼吸困难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初步判断原因,并结合症状差异进行区分:

感染所致:肿瘤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多有诱因,如受凉、接触流感(包括新冠)等感染者,常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可能伴随咳黄痰、黄脓痰,以及喉咙痛、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病毒感染还可能出现乏力、肌肉酸痛,甚至呼吸困难,且多数伴有发烧。通过询问患者是否有受凉史、接触感染者史,以及是否急性起病,可辅助判断。

药物副作用所致:与肺部相关的药物副作用中,最常见的是靶向药可能引发的间质性肺炎,不同靶向药导致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但均需关注。间质性肺炎多表现为干咳,多数不伴发烧、咳痰,少数情况除外;呼吸困难通常逐渐出现,初期为活动后气促,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严重时会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胸部CT检查可明确诊断,并能区分是否合并感染性肺炎。

肿瘤进展所致:若抗肿瘤药物失效,肿瘤进展可能导致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常伴随咯血、胸痛、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通过规律的影像学复查(如每3个月一次),医生可早期发现肿瘤增大的倾向;严重进展时,除胸部原发灶进展外,还可能出现脑转移、骨转移、肝转移等,伴随相应部位的症状(如头痛、骨痛、腹痛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仅为初步判断,患者并非专业人员,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目前多数医院设有互联网门诊(如部分医院互联网门诊挂号后可提供一周内的持续问诊服务),便于患者及时获取专业帮助,不建议自行根据症状判断病情。

问:很多年龄偏大的ROS1肺癌患者可能合并很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患者在居家监测时需注意哪些特殊事项?常用的慢病药物是否会和ROS1抑制剂相互作用,如果同时服用是否会影响疗效?

唐可京教授:老年ROS1肺癌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时,需注重多疾病协同管理,同时关注居家监测要点及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在居家监测方面,首先要做好基础病的日常管理。糖尿病患者应规律监测血糖,可采用动态血糖仪,一次佩戴可监测14天,方便追踪空腹及餐后血糖变化;血糖控制不佳(如出现口渴、多尿、乏力加重)时,需及时咨询内分泌专科医生。需注意,血糖控制不佳易诱发感染,不利于抗肿瘤治疗。高血压患者可使用自动无创血压计(腕式或臂式),每日监测1-2次;部分肺癌药物可能引起血压波动或水肿,需关注水肿是否导致水钠潴留进而影响血压,必要时及时干预。

此外,要区分基础病症状与抗肿瘤药物副作用。例如,头晕、头痛可能是血压控制不佳所致,也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需结合用药史及药品说明书综合判断。肺癌患者若合并慢阻肺、哮喘等肺部基础病,应坚持“癌肺同治”,规范使用相关治疗药物,避免基础病加重影响抗肿瘤效果。

关于药物相互作用,慢性病药物与ROS1抑制剂存在相互作用的可能性,需高度警惕。多数药物通过肝脏肝药酶代谢,部分降压药(如硝苯地平)、降糖药(如格列类药物)与ROS1抑制剂可能竞争代谢酶通路,导致靶向药浓度升高,增加毒性风险或影响疗效;反之,ROS1抑制剂也可能干扰慢病药物的疗效。

因此,患者务必向医生完整告知所有慢病用药,由医生或临床药师评估药物相互作用,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增减药物。通过规范监测、协同管理及专业评估,可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保障治疗安全有效。

问:ROS1抑制剂都有哪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哪些是短期可耐受的,又有哪些是需要立即就医干预?

唐可京教授:目前肺癌靶向药已有50多种,其中ROS1抑制剂有五种,包括最早的克唑替尼,以及后续的恩曲替尼、安奈克替尼,还有更新的二代抑制剂瑞普替尼和他雷替尼。这五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在种类和发生率上存在差异,具体需参考药品说明书。需要强调的是,不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不良反应的表现存在个体差异,难以预测,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则可能出现低发生率的不良反应。

ROS1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可从多个系统体现。在消化系统方面,肝功能异常较为常见,表现为转氨酶、胆红素升高,需通过定期复查肝功能监测,若等到出现眼黄等症状则已较为严重;此外,还可能出现便秘、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表观症状,轻度情况可进行对症处理。

皮肤及粘膜反应也较常见,包括不同形态的皮疹(如红斑、丘疹)、甲沟炎、口腔溃疡及皮肤瘙痒等。全身反应可能有乏力、颜面及双下肢水肿。血液学改变方面,可能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减少,以及轻度贫血等,因此需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此外,还可能出现一些特异性反应,如视觉异常、味觉障碍、头晕头痛、心电图QT间隙延长、严重心律失常、血脂增高等。

对于不良反应的处理,轻度症状可自行应对,如轻度便秘可使用开塞露,轻度腹泻(每日不超过三次)可暂不处理,超过三次可使用思密达类药物;轻度恶心可通过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饮食或服用维生素B6缓解;轻度皮疹可使用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炉甘石洗剂或激素类软膏(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后使用);轻微乏力水肿可通过抬高下肢、减少液体摄入,必要时使用轻度利尿剂缓解。

若症状较为严重或明显,建议及时就医。即使无明显症状,也需定期随访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患者在服用靶向药前,应查看说明书了解常见不良反应,出现相关症状后及时就医。就医时,可先通过线上问诊与医生沟通,若线上无法解决,医生了解情况后也更易安排线下加号,便于及时处理。

问:有患者在使用ROS1-TKI时出现意识模糊、精神状态改变、记忆障碍等脑部反应。如何判断这些反应是脑部进展还是药物诱发的副作用?

唐可京教授:判断使用ROS1-TKI时出现的脑部反应是脑部进展还是药物副作用,可从多个方面综合考量。

首先,结合初始检查情况来看,若患者初诊时未发现脑转移,用药后短期内出现头痛等脑部反应,通常首先考虑是药物作用,而非脑部进展。因为肿瘤从出现到引发症状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内不会因肿瘤进展导致相关症状,这一点患者通常也较易理解。

其次,从症状严重程度和表现来看,脑部进展若为严重进展,症状往往更严重,可能出现由颅内高压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明显的癫痫、语言障碍等情况。而药物不良反应引发的症状,可能涉及情绪改变,如抑郁、焦虑,还可能有头晕、明显头痛、视觉异常等表现,其出现时间可能与用药相关,既可能在用药初期出现,也可能在用药几周后出现。

另外,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的鉴别手段。若怀疑是脑部进展,需进行脑部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此排除肿瘤因素。对于没有专业知识的人而言,要绝对区分两者存在一定困难,但当患者本身无脑部转移病灶,影像学检查也未显示脑转移,用药后出现相关症状时,较明显地倾向于考虑与药物相关。

问:在新一代ROS-TKI不良反应中,头晕是较为高发但是也相对可控的一种。头晕症状是否会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逐步缓解?如果有的患者头晕比较严重,应该如何缓解?

唐可京教授:新一代ROS-TKI确实常出现头晕症状,且多数头晕会随着用药时间延长逐步缓解。这是因为机体对药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随着用药时间推移,患者自身会逐渐适应,同时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浓度,形成平衡,相关不良反应也会随之减轻,这种情况不仅限于头晕,其他症状也可能如此。

若患者头晕症状较为严重,可先考虑对症用药处理。若经过对症处理后仍无改善,会考虑调整药物剂量;若调整剂量后依旧无法耐受,则需换用其他药物,因为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存在差异。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考虑头晕为药物副作用时,必须先排除疾病进展(如脑转移进展)的可能。此外,患者还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头晕,例如转换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起床、从蹲位或卧位快速站起;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强光、噪音等刺激,家人应为患者提供柔和的环境,交流时保持平和心态;同时,有头晕症状的患者应避免开车、喝酒等行为。

个性化问题答疑

问:患者于2025年4月18日确诊ROS1肺癌,确诊时已胸腔内转移,脑部和骨、血液未转移。目前服用瑞普替尼3个多月,病灶从39*33*17mm缩小至16*9mm。请问,目前除了吃靶向药是否还需要做其他治疗?是否可以进行手术切除?

唐可京教授:对于该患者的情况,是否需要在靶向药治疗之外增加其他治疗或进行手术切除,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首先要明确患者确诊时的肿瘤分期,包括淋巴结及肺内的具体情况。

若患者较为年轻,肿瘤控制效果较好且已明显缩小,其他部位无转移,可考虑结合局部治疗。若存在明显胸膜转移,处理难度较大;若并非胸膜转移,仅肺内转移灶已较小,可考虑放疗等局部治疗,以争取实现相对根治的效果。

若患者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基本消失,且肺部并非多发转移,甚至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无论是放疗还是手术,均属于有创性治疗,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和副作用,因此需通过多学科会诊来评估是否适合。在进行多学科会诊前,通常需重新进行PET-CT等检查,再次评估病灶活性及远处转移情况,以确保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并非所有仅存在胸部转移的患者都需终身服用靶向药,部分患者有机会结合其他治疗手段,通过多学科讨论确定是否添加放疗或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问:患者于2025年4月16日确诊肺癌,4月29日进行手术,基因检测ROS1融合,分期为T2N0M0,低分化,实体85%,存在脉管癌栓等高危因素。目前已完成术后四次化疗,请问是否还需要继续服用靶向药物?

唐可京教授:目前,术后获批可使用靶向药的肺癌类型仅有EGFR突变和ALK突变两种,且适用于ⅠB期及以上患者,有明确的术后用药适应症。而ROS1融合肺癌的术后靶向治疗,目前尚无研究结果支持,也未获批相关适应症,因此从官方角度而言,暂不做推荐。

具体到该患者是否需要服用靶向药物,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首先,患者虽存在脉管癌栓等高危因素,但已接受根治性手术,术后四次化疗也是合理的。化疗结束后,可考虑进行影像学评估,如通过PET-CT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残留病灶。其次,可借助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即通过血液基因深度测序了解是否有残留病灶,不过该手段目前尚未获批,未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仅具有参考意义。

对于经济条件较好,尤其是MRD检测呈阳性的患者,可考虑术后使用靶向治疗。这是因为EGFR和ALK突变肺癌的术后靶向治疗有明确指征,据此可类推,ROS1融合等类型肺癌或许存在类似获益,只是由于此类病例较少,相关临床研究仍需时间,故暂未获批适应症。需要注意的是,因ROS1融合肺癌术后靶向治疗未获批适应症,相关药物无法通过医保报销,患者需考虑费用问题。

对于肿瘤分期较晚(如Ⅱ期)、有高危因素且MRD阳性,同时经济条件较好、追求更好预后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靶向药物;若检查未发现残留病灶,可选择随访观察。由于缺乏适应症且药物无法报销,无法对每个患者做出具体推荐,具体决策可参考术后两三个月的PET-CT和MRD检测结果。

问:患者63岁,肺腺癌IV期,肺内、淋巴结、多发骨转,脑转,ROS1基因突变,变异丰度46.67%;TP53变异丰度11.26%,PD-L1≈30%,服用恩曲替尼600㎎ 35天,地舒单抗注射两次,状态尚可。请问,目前是否需要增加其他治疗方法?7月22日结果发现有脑膜瘤,目前体感正常,是否需要先处理脑膜转移?下次复查应在什么时候?

唐可京教授: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即便存在PD-L1阳性,治疗原则仍以“有靶打靶”为主。就ROS1融合突变而言,无论PD-L1表达水平如何,靶向治疗都是首选方案。相关研究显示,在ROS1阳性患者中,ROS1抑制剂单药疗效显著优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因此无需增加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等其他治疗方法。

关于7月22日发现的脑膜瘤,建议与神经外科医生进一步探讨。脑膜瘤的进展速度存在个体差异,部分进展迅速,但多数较为稳定,可能长期无明显变化。若患者目前体感正常,且脑膜瘤处于稳定状态,通常无需立即处理,需结合神经外科专业评估后再决定。

在复查时间方面,若靶向治疗明确有效且效果较好,初期建议每2-3个月复查一次;若治疗满一年且病情稳定,可考虑每半年复查一次。

结束语

在直播结束之际,唐可京教授总结道: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尤为突出,每年新发病例百余万、死亡超70万例。但当前治疗药物已取得显著进步,因此,患者要树立信心,如今药物和检测技术都已大幅提升。

患者在治疗中需注意几点:一是规律检查,避免因忽视复查导致病情严重进展,要定期复查影像学、血常规、生化等指标;二是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以便及时评估疗效、处理不良反应;三是保持良好心态和规律作息。此外,合并用药时务必告知医生,切勿自行随意用药,以免影响靶向药或基础疾病治疗药物的疗效。

总体而言,只要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保持积极心态,加之未来会有更多新药和治疗方法,肺癌患者的预后将会越来越好。

唐可京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药学部主任/党总支部书记、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山一院肺癌MDT首席专家,Ⅲ期肺癌多学科联合规范化诊疗中心、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MDT团队负责人

美国范德堡 (Vanderbilt) 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UTSW) Harold C. Simmons综合癌症中心访问科学家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 肺癌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免疫治疗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个案管理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胸部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 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肺部肿瘤学分会 常务委员

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GACT/CTONG)理事

广东省医师协会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 常务委员/感染与重症专业工作组组长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肺部肿瘤管理分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神秘“香蕉”AI 火爆海外,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 (ID:appsolution),作者:发现明日产品的,原文标题:《...
药学领域的“她力量”:2025... 近年来,药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而女性在其中的作用愈发显著。从临床研究到商业开发,...
“粤游粤红”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 8月22日,大岭山这片镌刻着革命荣光的红色沃土,洋溢着浓厚的红色氛围——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
108 公里的戈壁徒步,是一部... 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一群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徒步者,踏上了108公里的征程。这不仅仅是一次体能...
海洋到舌尖仅10分钟,上海家庭...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今天终于体验到了踩文蛤的乐趣!”8月22日一早,江苏如东小洋...
挂科,也能保研了 挂科,也能保研了!南京农业大学今年放宽了保研的成绩要求,在《2026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
突发!乌军一架米格-29战斗机... 据央视新闻,乌克兰空军8月23日发布消息称,当天凌晨一架米格-29战斗机在执行战斗任务后在机场降落时...
原创 除...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如水般的纯净与淡然,本应是人与人交往的理想状态。然而在情感的世界里,有些关系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