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兰:30年守着小面馆,煮出老街的烟火记忆
创始人
2025-08-22 03:36:18
0

李桂兰:30年守着小面馆,煮出老街的烟火记忆

在城南老街的巷尾,李桂兰的“桂兰面馆”已经开了30年。木质招牌上的漆皮虽已斑驳,却总能在清晨六点准时亮起暖黄的灯,把老街的第一缕烟火气,熬进滚沸的面汤里。

1993年,22岁的李桂兰跟着丈夫从乡下到城里谋生。没多少积蓄,也没别的手艺,夫妻俩凑钱盘下了这间不足十平米的小铺子,凭着婆婆传的一手做面手艺,开起了面馆。最初的日子难,冬天没有暖气,和面时手冻得通红;夏天闷热,灶台旁的温度能到四十度,一天下来,衣服能拧出水。可李桂兰从不含糊,面要手擀,醒面时间不能差一分;汤底要用猪骨和老母鸡慢炖四小时,连盐都要按克数加。“吃的东西,糊弄不得”,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老街的人都认她的面。附近中学的学生,早上揣着几块钱来吃一碗阳春面,李桂兰总会多舀一勺汤;上班的年轻人赶时间,她提前把面煮好,等客人一到就能端上桌;独居的张爷爷腿脚不便,她隔三差五就提着打包好的面送过去。有一年冬天,张爷爷感冒卧床,李桂兰发现他没来吃面,赶紧熬了姜汤和热面送上门,临走时还叮嘱“有事就喊我”。时间久了,面馆不只是吃饭的地方,更成了老街人的“落脚点”——谁家孩子放学没人接,会先把孩子领到面馆;街坊邻居有急事,也会把钥匙寄放在这儿。

2018年,老街改造,不少店铺都搬去了新商圈,有人劝李桂兰也挪个地方,“新地段人多,能多赚点”。可她看着来吃面的老熟客,摇了摇头:“他们找惯了这儿,我走了,他们去哪吃这口面?”最后,她只是把小铺子重新翻修了下,保留了原来的木质桌椅,连灶台的位置都没动。改造后的老街多了不少网红店,可桂兰面馆的生意依旧红火,熟客带着新客来,进门总说“就吃李阿姨做的面,味儿正”。

如今,李桂兰已经52岁,头发里添了不少白丝,可擀起面来依旧有力气,盛面时手也稳。儿子大学毕业回来,想帮她把面馆做成连锁,她却拒绝了:“咱这面,得靠手擀,靠心熬,多了就没那味儿了。我守着这小铺子,看着老熟客吃得香,就够了。”

每天傍晚,当老街的路灯亮起,桂兰面馆的灯光依旧暖得晃眼。李桂兰坐在门口的小凳上,看着来往的行人,偶尔和熟客打个招呼。30年的时光,都熬进了一碗碗面汤里,藏着老街的烟火,也藏着一个普通人最踏实的坚守——用一门手艺,温暖一群人,守护一段记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神秘“香蕉”AI 火爆海外,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 (ID:appsolution),作者:发现明日产品的,原文标题:《...
药学领域的“她力量”:2025... 近年来,药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而女性在其中的作用愈发显著。从临床研究到商业开发,...
“粤游粤红”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 8月22日,大岭山这片镌刻着革命荣光的红色沃土,洋溢着浓厚的红色氛围——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
108 公里的戈壁徒步,是一部... 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一群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徒步者,踏上了108公里的征程。这不仅仅是一次体能...
海洋到舌尖仅10分钟,上海家庭...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今天终于体验到了踩文蛤的乐趣!”8月22日一早,江苏如东小洋...
挂科,也能保研了 挂科,也能保研了!南京农业大学今年放宽了保研的成绩要求,在《2026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
突发!乌军一架米格-29战斗机... 据央视新闻,乌克兰空军8月23日发布消息称,当天凌晨一架米格-29战斗机在执行战斗任务后在机场降落时...
原创 除...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如水般的纯净与淡然,本应是人与人交往的理想状态。然而在情感的世界里,有些关系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