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19日讯(记者 王璐 通讯员 罗宏灿 朱柯)从医22年,她无数次迎接新生,也无数次直面生死。每天,她走进病房与产房,面对的是母亲的不安、家属的期盼,以及一次次攸关生命的时刻。她是湘潭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杨津。
有时是午饭前的一个紧急通知,有时是深夜的一个电话……延后吃饭、深夜返岗,早已是杨津的日常。杨津说:“生孩子是没有固定时间的,所以我们产科没有节假日,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孕产妇有需要,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杨津常年奋战在临床一线,处理高危妊娠、抢救危重孕产妇……每一次出手,都是与时间的赛跑。
怀孕8个多月的陈女士因不规则下腹胀痛到产科就诊,被确诊为突发胎盘早剥,母婴命悬一线。
杨津第一时间联合产房医护人员启动应急预案,手术室、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多部门迅速响应,全面开启绿色通道。从确诊到婴儿顺利娩出,仅用十余分钟,远远快于国际30分钟救治金标准。新生儿出生时哭声洪亮,母婴最终转危为安。
杨津说:“胎盘早剥进展非常迅速,每延迟一分钟,胎儿的死亡率增加0.6%。正是依托成熟的预警机制与团队协作,我们把院内平均DDI值(紧急剖宫产术时间)从54分钟缩短至16分钟,为抢救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
这样的生死较量,杨津和她的团队已无数次上演。在她的带领下,医院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始终保持在100%。这“完美”数字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团圆与新生。
在抢救之外,杨津更关注如何让分娩变得更安全、更温暖。她率先在湘潭推广“无痛分娩”“导乐陪伴”,推行一对一助产服务。如今,医院无痛分娩率达到95%以上,会阴侧切率降至10%以下,更多的孕产妇能够笑着迎接新生。杨津说:“产科不仅要救命,还要让分娩不再是恐惧的记忆。看到母亲面带微笑地抱起孩子,这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杨津还建立孕产全周期管理模式,从孕期营养、心理干预到产后康复,为每一位母亲提供贴心、专业的全方位守护。
在临床之外,杨津同样深耕科研与管理。她参与母婴同室护理、产后出血防治等课题,科研成果获市级二等奖,并参编《妇产科护理》一书,将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标准。作为湘潭市产科质控中心主任,她带队开展危重孕产妇评审与应急演练,推动全市产科救治能力稳步提升,多次被评为“优秀医生”。
22年的坚守,杨津用行动诠释了“最美医者”的力量。从产房到病房,从科研到质控,她守护的不仅是母婴的平安,更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