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苗行业的风云变幻中,巴伐利亚北欧公司(Bavarian Nordic)最近的动向引发了广泛关注。该公司在上半年报告了强劲的销售业绩,并调整了2025年的营收预期。与此同时,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查普林(Paul Chaplin)表示,通过私募股权收购,该公司将获得实现潜力所需的资金。
一个月前,巴伐利亚北欧确认正在与风险投资公司Nordic Capital和Permira进行收购谈判。几天后,公司董事会宣布支持以每股233丹麦克朗(约合36.50美元)的价格出售公司,这一价格比公司确认收购传闻前的股价高出了21%。
查普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私募股权公司已准备好投入必要的资本,将公司那些“被忽视”的资产转化为增长动力。正如他所言,“我们都相信这就是合理的投资方向。”这一收购提案总额达190亿丹麦克朗(约合30亿美元),将使这家在纳斯达克哥本哈根上市的公司转为私有化。然而,公司最大的股东丹麦养老金基金ATP表示不支持这一提案。
在最近的财务报告中,巴伐利亚北欧表示第二季度销售额增长了16%,而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3%。基于这一结果,公司提高了2025年收入指导的下限,预计收入将在60亿丹麦克朗(约合9.41亿美元)到66亿丹麦克朗(约合10.3亿美元)之间。
此外,公司报告其狂犬病疫苗的销售在季度内增长了26%,并在上个月以1.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一个优先审查凭证。公司还展示了其在美国新批准的基孔肯雅疫苗Vimkunya的良好市场定位,该疫苗的初步FDA批准标签涵盖12岁及以上人群,公司正在对2至11岁的儿童进行测试。世界卫生组织(WHO)上个月警告称,需要采取紧急行动以防止基孔肯雅疫情的扩散。
这场收购案不仅是巴伐利亚北欧公司的一次重要转折,也反映了疫苗行业的复杂局面和未来发展方向。在全球疫苗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推动疫苗创新和市场扩展,将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注: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