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提到福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省会福州,而是厦门。甚至不少外地朋友第一次去福建旅游,想都不想就说“当然是厦门啦”。
可问题是,明明福州才是省会,怎么就成了“低调的存在”?
说白了,这背后藏着福建独特的地理格局和两座城市二十多年来的不同发展道路。
你站在地图前看福建,会发现它真的是“被山海环绕的奇葩”。全省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全国排第23位,但却有一项“全国第二”的绝活——3752公里的海岸线。
别忘了,人家还有一句老话“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田少,平原稀缺。结果就是,福建成了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高达65.12%。从飞机上往下看,满眼都是绿色,像极了一块被海风洗过的翡翠。
地理上,武夷山脉像一堵天然城墙,把福建和江西隔开。主峰黄岗山2160.8米,站上去“江山尽收眼底”。这片山海格局,注定了福建的城市要么依山傍海,要么卡在江口。
先说福州。 福州坐落在闽江入海口,城市格局像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宝盆。东边鼓山,西边旗山,南边五虎山,北边莲花峰,四面环抱,中间一条闽江贯穿。江水入海前还拐了几个弯,加上江口的琅岐岛当“天然屏障”,让福州既有海的开放,也有山的安稳。
从数据来看,福州这二十多年走的就是“稳健路线”:
24年人口增长33.02%。不算爆炸,但像一个老成持重的中年人,脚踏实地,积累实力。别忘了,福州是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省会光环在那里,稳定才是关键。
再看厦门,这就是另一种风格了。 厦门的面积只有1699平方公里,在福州面前简直是“小弟弟”。可人家偏偏有好几层“光环”: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行政级别甚至比福州还高。
更关键的是,厦门在人口增长上简直开挂:
24年间,人口增长率高达160.98%!这是什么概念?差不多十年就要翻一番。吸引力可见一斑。
在我看来,厦门更像一个年轻的创业者,背靠政策红利,面朝大海,敢闯敢拼。它的国际范儿也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厦蓉欧”班列,从这里出发一路直抵欧洲,福建和世界的联系因此被大大拉近。
如果换个角度看,福州像大哥,厚重稳健;厦门像小弟,灵动活泼。一个掌舵政治文化,一个放飞经济活力。
福建的发展,靠的就是这两台不同节奏的发动机——一个提供稳定的底盘,一个负责高速的加速。
福州的底气,让福建稳稳扎根在政治、文化和教育层面;厦门的活力,让福建有了向外展示的窗口。两者不是竞争关系,而是暗暗较劲,谁也离不开谁。
福建的“双城记”,其实折射出的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多样性。福州850万人口的厚重,和厦门535万人的灵动,都在说明一点:不同的路,也能走出不同的精彩。
各位领导,你们觉得呢?
下一篇:跨境巴士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