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安贞医院骨科一区
编辑 | 原野
五月以来,北京安贞医院骨科一区连续成功开展多台机器人辅助手术,涵盖脊柱、创伤及关节三大领域,标志着北京安贞医院骨科诊疗正式迈入智能化、微创化、精准化的新阶段,为骨科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曾经的骨科手术,高度依赖医生的经验与“手感”。如今,骨科手术机器人通过AI算法对影像进行毫米级解析,自动生成手术方案,术前即可清晰规划精准边界。术中,机器人实时定位,根据患者的个性化骨骼和软组织状态智能调整,并精准执行操作,将精度提升至亚毫米级,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成功率,助力患者更快康复、更少疼痛。
膝关节置换:从“毫米级”到“亚毫米级”的飞跃
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重度骨关节炎、关节畸形等疾病的有效手段,既要确保骨骼切割的精确度,又要平衡韧带张力、假体位置等复杂参数。
然而,传统手术犹如匠人“徒手雕刻”,可能存在截骨误差(通常为2-3毫米)、术后力线异常等问题,仍有约20%的患者术后满意度不高。
近日,骨科主任胡三保带领团队,成功为一位严重膝关节炎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前,手术机器人系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术中精准完成截骨和假体植入等关键步骤,实现了假体与患者骨骼的完美匹配.。
术后在骨科护理团队专业护理下,患者恢复迅速。
来源 / 北京安贞医院
来源 / 北京安贞医院
科技助力脊柱“大手术”,保障安全
脊柱被称为人体的“第二生命线”,因其结构复杂,毗邻大量重要的神经、血管,被称为“手术雷区”。传统脊柱手术存在视野局限,医生难以窥探脊柱内部的全貌,操作风险高,创伤大,是医生与患者共同面临的挑战。
70岁的李大爷被腰椎间盘突出折磨四年,右腿麻木、行走困难,严重影响生活,术前连走到小区门口的菜市场都成了奢望。孟祥龙主任团队运用手术机器人,为他施行了高难度微创脊柱内固定术。
术中,孟祥龙主任通过机器人AI人工智能自动规划内固定螺钉植入路径,机器臂精准定位到植入椎弓根螺钉对应的腰椎皮肤表面,辅助精准置钉,术中出血量不足50ml——仅相当于2瓶眼药水的量。
术后第二天,李大爷即可下床活动,三天后出院,恢复远超传统手术,机器人让微创做到了极致!
来源 / 北京安贞医院
来源 / 北京安贞医院
创伤骨科“化繁为简”,精准治疗更高效
老年人的髋部骨折通常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是指股骨颈的骨折和股骨粗隆间的骨折,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长期卧床、活动能力丧失,就会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致死致残率高,条件允许应尽早手术治疗,由于髋部结构复杂,手术精度要求极高。
82岁的张大妈,曾因车祸双下肢截肢,此次又因摔倒导致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由于截肢,术中无法常规使用牵引床进行足踝牵引复位,手术难度大。
骨科主任胡三保,主任医师孟祥龙、胡国东对病人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后,决定为她进行机器人辅助下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
手术当日,胡国东主任带领主管医生吴铁木热、柏正文开展手术。术中机器人实时引导,骨折复位精准、内固定物植入顺利。
术后老人即可翻身,短期内实现早期下地活动,显著避免卧床并发症。
来源 / 北京安贞医院
来源 / 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安贞医院骨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深度融合智能科技与医疗实践,不断拓展机器人手术应用领域。以精准化为引擎,以微创化为路径,持续推进骨科诊疗模式革新,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安心、更优质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