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女排在2025年女排世锦赛的征程可谓起伏明显。赛前并不被看好对手多米尼加,但她们在首场较量里以3-0的比分干净利落拿下对手,士气随即提升,队伍信心也出现显著回暖。紧接着面对法国队的关键对决,在小组赛阶段以1-3落败,遗憾退场。整届比赛像坐过山车一样,波峰波谷不断,或许这恰恰反映出球队仍处在青春期的不稳定阶段,需要更多的阅历积累。值得注意的是,本场比赛里超过一半的首发阵容都是世锦赛新人,这样的结果在情理之中,毕竟经验和默契的积累需要时间,球队整体状态还存在明显的波动与不确定性。
其实现在没必要对中国女排进行过度指责,因为眼下的世锦赛与以往相比发生了不少根本性的变化。球队所处的扩军阶段将赛事变得更加平坦和缺乏悬念,32支球队的格局使小组赛局面相对稳定,除了斯洛文尼亚的出线略显惊喜之外,其他出线名额基本来自小组内的强势前两名,冷门并不多见。取消第二阶段小组赛后,争冠的难度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下降了。更为重要的是,世锦赛从4年一次改为2年一次,周期缩短使得这项赛事的”重要性“相比传统认知有所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待比赛的心态和关注点。
同时,这届世锦赛的成绩与奥运会资格之间并非直接挂钩,比赛更多呈现出练兵和试阵容的意味。即便中国女排真的击败法国,按现阶段的竞争格局,仍未必能跨过巴西这一道关卡,更可能的情况不过是多打一场热身的机会,前八名听起来虽更具吸引力,但从实际竞争力看,距离真正的冲击还存在距离。因此,这场失利并不可怕,也不应被无限放大。我们应给年轻队伍更多的包容与耐心,允许他们在实战中继续摸索、学习和成长。
对于中国女排而言,这个周期的首个重大考验将落在明年的亚洲锦标赛上。为了提升各大洲对洲际赛事的重视度,国际排联取消了传统的奥运会资格赛,改为由各大洲锦标赛冠军直通奥运。这也意味着明年的亚锦赛冠军争夺将更加激烈。中国女排的主要对手会包括日本女排以及实力不俗的泰国女排。若明年亚锦赛能夺冠,球队将获得更多宝贵的练兵时间以及阵容磨合的机会。因此,明年的亚锦赛在这一周期内显得比今年的世锦赛更具现实意义,球队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
再往后看,2027年的世锦赛将成为第二次冲击奥运会的关键窗口,同时也是洛杉矶奥运会前的最后一次顶级大赛,用以全面评估阵容。届时距离奥运会开幕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球队在年龄结构、技战术体系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都需要更早打好基础。因此,那届世锦赛的分量显然会超过今年,更具操作性与战略性。
因此,这次世锦赛的失利值得认真总结,但对于球员和教练团队,公众的情绪与口水战应予以克制。现在就急着喊话“谁下课、谁退出国家队”之类的言论并不合时宜。明年的亚锦赛若仍是这种表现,时机成熟再讨论也不迟。我们需要把更多的关注放在系统性的训练与战术改进上,给团队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
当然,不能否认本次比赛确实暴露出不少问题,与球队以往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首传环节的不稳定、主动进攻能力不足、拦网协调与时机把握不够到位等问题都比较突出,这些都是需要在日常训练中系统性解决的短板。希望中国女排能够以此次经历为动力,继续改进技术细节,提升比赛中的执行力与战术执行的稳定性。加油,中国女排,愿未来在更高水平的赛事中交出更成熟、更加稳健的答卷,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