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术后看东西这么清楚,当初真不该纠结那么久。” 拆纱布那天,崔大爷盯着窗外的绿树,语气里满是懊悔又庆幸。身旁的弟弟没说话,只是拿着手机反复放大照片,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 这对崔氏兄弟,终于摆脱了白内障的困扰,重新看清了身边的世界。
兄弟俩与爱尔的缘分,要从几年前说起。那时哥哥突发眼疾,全家急得团团转,最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这家医院。从检查到治疗,医护人员没让他多跑一趟,还把每个注意事项都讲得明明白白,康复效果也超出预期。也是从那时起,这家医院成了兄弟俩心里的 “放心选择”。
去年开始,麻烦事悄悄找上门。先是弟弟发现看报纸要把字凑到鼻尖前,后来哥哥也说炒菜时看不清油星子,有时候连盐罐和糖罐都能弄混。去医院一查,俩人都确诊了白内障。
“要在眼睛上动刀子?” 一开始兄弟俩都犯怵。弟弟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总刷到些 “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差” 的说法;哥哥虽然对之前就诊的医院有好感,但一想到 “眼睛上的事儿不能马虎”,也忍不住犹豫。
直到他们再次走进这家医院的门诊,焦虑才慢慢散了。接诊的医生没直接催着做手术,而是拿着检查报告,把白内障的发展过程、手术原理拆成 “大白话” 讲给他们听:“现在的白内障手术是微创,切口比针尖还小,全程也就十分钟左右,不用怕。”
术前的细节更让他们安心 —— 眼压、角膜厚度、眼底情况,十几项检查一项没落下。医生还根据俩人的用眼习惯,哥哥爱下棋,弟弟喜欢拍花鸟,专门调整了人工晶体的参数。术前一天,护士特意打电话过来,叮嘱术前饮食、手术当天要穿宽松衣服、别戴首饰,生怕有遗漏。
手术当天,兄弟俩互相打气,过程比想象中顺利太多。“躺在手术台上,刚听见医生说‘放松,马上好’,就感觉到一点轻微的异物感,手术就结束了。” 弟弟回忆起来,还忍不住感慨 “之前真是白担心了”。
术后第一天拆纱布的场景,成了兄弟俩最难忘的时刻。纱布揭开,弟弟先是愣了几秒,突然指着天花板上的灯说:“哥,你看那灯上的花纹,我好几年没看清过了!” 哥哥也凑过去看,眼眶有点发红:“可不是嘛,连灯绳上的小疙瘩都能看着了。”
现在的崔氏兄弟,又找回了以前的生活节奏。哥哥每天早上去公园下棋,再也不用让对手把棋子摆得特别大;弟弟背着相机到处拍花鸟,朋友圈里的照片从 “模糊马赛克” 变成了 “高清特写”。俩人还总拉着身边有白内障的老伙计说:“别害怕,找对地方,把顾虑跟医生说透,这手术没那么可怕。”
其实很多老人对白内障手术的恐惧,大多来自 “未知”—— 怕疼、怕风险、怕术后恢复不好。但崔氏兄弟的经历告诉我们,选个靠谱的地方,和医护人员把顾虑讲清楚,所谓的 “害怕”,大多能被专业和耐心化解。
对长辈来说,晚年能清清楚楚地看风景、看家人的笑脸,才是最实在的幸福。希望每个被白内障困扰的人,都能少点犹豫,早点找回清晰的 “视” 界 —— 毕竟,这个世界的美好,值得被清清楚楚地看见。
崔氏兄弟术后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