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男子因血糖过高死亡,医生坦言:这5种素食,糖友需尽量少吃
创始人
2025-09-09 20:41:19
0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明明平时吃素比较多,怎么血糖还控制不住呢?”这是不少糖尿病门诊里常听到的一句话。提问的是一位58岁的男性患者,遗憾的是,他因为血糖长期过高,最终并发症爆发,不幸离世。

这个案例让不少人心头一紧,也提醒大家:素食并不等于健康,更不是糖尿病患者的“免死金牌”。有些食物看似清淡,却暗藏升糖风险,如果没注意挑选,再努力吃素也可能把血糖推向危险边缘。

首先,很多人忽视了高淀粉类蔬菜的影响。土豆山药、芋头、藕、南瓜、玉米,这些食物虽然算在蔬菜一类,但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比白米白面低多少,甚至有的更高。

吃下去后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很快,直接让血糖飙升。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偶尔多吃一些问题不大,但糖友的胰岛素功能本就不足,如果再不加限制,这类食物就等于是“隐形糖炸弹”。

很多人以为“吃蔬菜一定没事”,殊不知,和绿叶菜相比,这类淀粉类蔬菜更接近主食。总的来说,如果想要稳定血糖,就需要严格把控摄入量,把它们当作主食替代品,而不是额外加量的配菜。

其次,不少人觉得粥品容易消化,尤其是年纪大了,喜欢早晚各来一碗。可是糖友如果天天吃软烂的白米粥、小米粥、八宝粥,血糖往往控制得更差。

原因就在于粥煮得越久,淀粉糊化得越彻底,进入肠道后吸收得就越快,升糖指数自然水涨船高。医学研究表明,同样100克大米,煮成米饭和煮成稀粥的升糖指数差距巨大。

饭后血糖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糖尿病长期并发症的风险。在笔者看来,糖友如果想喝粥,可以尝试粗杂粮的混合粥,颗粒感要保留,不能完全煮烂,更要控制总量,避免一次性吃过多。

第三个问题在于加工豆制品。豆类本身是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的来源,对糖友来说有不少好处。但经过油炸、重盐调味、裹粉加工的豆制品,早就失去了原有的健康属性。

比如油豆腐素鸡豆皮卷、素肉丸往往油脂含量高、钠含量超标,吃进去后不仅会影响血糖,还可能增加血脂和血压的负担。

很多人以为“吃豆腐、吃素肉”是在养生,实际上这些加工过的食物离健康很远。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本就容易伴随高血压高血脂,如果再频繁吃这类加工豆制品,三高问题只会更严重。

第四点容易被忽视,就是所谓的“假素菜”。在餐馆里常见的素鸡、素鸭、素排骨,几乎都用淀粉、面筋加调味料制作而成,看似素食,其实和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的高碳水主食差不多。

有的人甚至觉得“吃素餐厅很健康”,结果一餐下来淀粉和调料比荤菜还多。殊不知,这类假素菜往往热量高、血糖反应大,还容易让人吃撑。

如果糖友没有辨别能力,常常一不小心就超量。换句话说,这类素菜更接近零食或点心,远不是日常饮食的健康选择。

第五点则是包装零食和点心。有些糖友以为自己戒掉肉类,偶尔吃点饼干、素糕点无伤大雅。但实际上,这些食品大多含有精制糖反式脂肪、添加剂,不仅升糖速度快,还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

比如市面上卖的所谓“无糖饼干”,很多用麦芽糖醇、山梨醇替代,看上去血糖指数低,但过量吃照样会升高血糖,还容易导致腹泻

更有甚者,吃零食往往伴随无意识进食,缺乏节制,摄入热量远超预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行为无疑是在给血糖添堵。

其实,糖尿病管理最大的误区,就是一味强调“吃素”而忽略了食物的本质属性。不是所有素食都适合糖友,关键在于区分哪些是高碳水高升糖的“危险素”,哪些是真正有利于血糖管理的“优质素”。

在笔者看来,糖友饮食的核心原则有三点:第一,均衡,不是单一依赖素食;第二,控制总量,每顿七分饱最好;第三,选择原始形态少加工的天然食材,比如绿叶菜、全谷物、豆类原品。

更重要的是,血糖的波动并非只和饮食相关,还涉及运动、作息、药物配合。即便饮食做到八九分合理,如果缺乏运动,或者长期熬夜,血糖依旧可能难以控制。

很多病例都提示,血糖长期波动过大,才是引发并发症的最大元凶,而不是某一两次的异常。可惜的是,不少糖友觉得“我吃素了,应该没问题”,结果在错误的素食选择中,把自己推向了危险边缘。

总的来说,那位58岁男子的经历虽然令人痛惜,但也给所有糖尿病患者提了个醒。吃素并不是保护伞,甚至如果选择错误,可能比吃肉更快升高血糖。

高淀粉类蔬菜、软烂粥品、加工豆制品、假素菜、零食点心,这五类食物对糖友而言,都需要尽量少吃,哪怕再爱吃也要克制。

毕竟,糖尿病的真正管理靠的是科学认知和自律,而不是盲目的饮食标签。真正聪明的糖友,是能分清食物优劣,合理安排饮食,而不是停留在“素比荤健康”的表面。吃素可以,但一定要吃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控血糖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的个性化调整怎么做?朱远凤健康必读2025-07-15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昆明,那封未拆封的春日情书?三... 倘若世间存有一份未曾启封的春季信函,昆明便是纸上浸润的墨色痕迹。此地时令常如春日,天上的云彩宛若织锦...
原创 意... 在最近结束的一场紧张激烈的男篮欧锦赛八分之一决赛中,斯洛文尼亚男篮经过四节鏖战,以84比77的比分艰...
新生儿耳廓矫正黄金期揭秘:出生... 新生儿的降临,给家庭带来无尽喜悦,但有些宝宝会出现耳廓形态异常,像招风耳、杯状耳、隐耳等。其实,新生...
带爸妈去四川6日游纯玩攻略,成... 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想带着父母出去旅游,让他们也看看外面的世界。四川,尤其是成都...
四川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自驾游五... 作为一名热爱旅行的驴友,我一直对四川充满了向往。这次,我决定用五天的时间,自驾游四川,领略这片“天府...
四川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团建五日... 四川,这片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土地,以其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这里既有壮丽的...
南阳:香菜网2025豫南冷冻食... 会现场(勾展志彦 摄) 2025年9月9日,由香菜网主办的“2025豫南冷冻食品食材展”在南阳香菜网...
28岁男子街头摔伤生命垂危,焦... □记者 吴文可 通讯员 马鸿元 日前,一名28岁男性在夜间摔伤,昏迷卧倒在路边,路过的行人拨打120...
肚子变大、容易累?可能不只是胖... 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生活中,很多人发现自己肚子变大、经常觉得累时,会下意识认为是 “最近胖了”“没...
夏天吃姜好处多,但是人人都适合...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在中医眼中,夏日里吃点生姜是顺应时节的养生妙招。不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