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看见乡间的山水,记得动人的乡愁。广州有几千个村庄,在这里,繁华城市与和美乡村交相辉映,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广州的村庄有的依山,坐享白云山、帽峰山、王子山的延绵风光;有的傍水,开门就是珠江、流溪河、河涌的绝美水色;有的记载着红色足迹,蕴含着红色历史,熔铸了红色基因,那一抹红色世代相传;有的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依旧保留赛龙舟、舞醒狮、北帝巡游等古韵十足的民俗;有的则如世外桃源一般,原始山林、碧波湖水、天然沙滩等景致散发着自然的气息。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广州正奋力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走在前列、当好示范。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推出“千村千貌绘广州”专栏,聚焦广州市的自然村,让一栋栋老房子、一棵棵苍天大树、一块块水田旱地、一桩桩传说故事、一个个英雄故事,唤起每个从广州乡村成长和走出的人心底最温馨的记忆,让每个支持关心广州发展的各界人士探寻岭南文化形成发展的根源,从而更好的在广州投资、建设和生活。
千村千貌绘广州·南沙区鹿颈村
鹿颈村,位于南沙区东南部,毗邻虎门水道西岸,坐落于具有光荣历史的虎门抗英遗址大角山脚下,总面积达3.5平方公里。该村东邻东莞市虎门镇,隔水相望;南与龙穴岛通过凫洲水道相望。鹿颈村历史悠久,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1330—1333年)或明正德五年(1510年),明、清、民国时期隶属于东莞县管辖。鹿颈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广州市文明村标兵”“广州市文明示范村”“广州市文化村”“广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广州市创国家卫生城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鹿颈村航拍图
村名因山势形似鹿颈得名
鹿颈村地处珠江出海口西侧的古海湾之中,北临珠江,三面环山,东有大角山,西有鹿山,南有珍珠山,形成天然屏障。鹿颈涌从村东北流过。村内有鹿颈水库和坳仔水库。由于村后山势蜿蜒,形似鹿颈,故曾有鹿颈寨之美誉。
鹿颈村山势
最早的“广州人”在这里
鹿颈村,作为一处文化瑰宝之地,其独特之处在于“南沙人”遗址的发现。2001年3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鹿颈村东侧的先秦遗址地层中,发掘出大量珍贵的石器,并清理出一座土坑墓。墓中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男性人骨架,仰身直肢,骨架长1.65米,男性,生前身高1.70米,据测寿命在45岁左右。经专家团队的科学鉴定,该人骨架被确认为亚美人种,距今约3000余年,是广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人骨架。考古专家依据此骨架复原出头像,并正式命名为广州“南沙人”,成为广州市目前经科学论证最早的现代人代表。
“南沙人”复原像
近代广州珠江海防要塞的第一道防线
该村位于虎门抗英遗址大角山下,辖区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角山炮台和蒲洲炮台,是鸦片战争海战中虎门第一道防线。大角山炮台始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鸦片战争时期曾多次被英军毁坏。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德国克虏伯后膛炮炮台。当时修建振阳、振威、振定、安平、安定、安威、安胜、安盛和蒲洲9个炮台。除振阳台已毁,其余炮台和一处火药局保存较好,各炮台都有完整的炮池、坑道、门楼。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守军在虎门要塞多次抗击日军,以清光绪年间购入的大炮粉碎日寇由虎门攻入广州的企图。最后日军在大亚湾登陆,从陆路攻占广州,而此时“虎门仍屹然无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角炮台由解放军海军驻守,1956年驻军撤往东莞。1997年对大角山各炮台进行维修,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蒲洲炮台
蒲洲炮台
“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建设
·经济发展·
鹿颈村因地制宜推动工业园升级改造,利用46000平方米闲置土地及工业园地块以土地租赁形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鹿谷智汇产业园项目。该园区坐落于南沙湾先行启动区内,是《南沙方案》中企业所得税减按“15%”优惠政策的受益区域。对园区雨污、消防、供水供电设施全面改造并以高标准对产业用房进行改造升级,重新规划园林绿化、车辆停放区域,完善覆盖全园区治安监控系统。目前全园区有高标准厂房14769平方米,办公用房16414平方米、人才公寓90套。
鹿谷·智汇产业园
·社会治理·
鹿颈村积极响应省委“百千万工程”的部署,围绕市委“1312”思路举措、“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南沙区构建“2+5+2”现代化产业体系思路,党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鹿颈村之歌·
藏在海边的浪漫码头打卡点
村内的蒲洲渔港紧邻珠江,毗邻蒲洲山,靠近蒲洲炮台,是港湾街道5公里滨海岸线上的重要文旅节点,目前成为网红海边浪漫码头打卡点。作为典型村特色亮点项目,港湾街道以“活力渔港、浪漫渔港”为主题,为渔港增添梦幻色彩,生动讲述本土渔家故事和海洋文化故事。蒲洲渔港增设停车场、行人座椅、公共照明等公共设施,人行步道改造以彩虹为设计元素,精心绘制“彩虹路”。21间渔民工具房和墙面均进行翻新设计和文旅特色彩绘,融合鹿颈醒狮、舞龙、疍家文化等元素。在大湾区灯会期间,渔港增设了上百个不同种类的彩灯,以“浪漫渔港灯火”呼应大湾区的“万灯之约”。傍晚六点,彩灯齐亮,缤纷的彩虹灯、炫目的树灯和绚丽的流星雨灯共同渲染出渔港的浪漫氛围,吸引众多居民和游客前来漫步。
交通指引:自驾的直接导航蒲洲渔港即可。坐公共交通,可乘坐广州地铁4号线至南沙客运港站步行10分钟。
天后妈祖文化:海上信仰的千年灯塔
广州南沙天后宫,亦称“妈祖庙”,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明代南沙鹿颈村所建的“天妃庙”。至清代乾隆年间,经过重修,正式命名为“元君古庙”。在抗日战争时期,元君古庙不幸被日寇飞机炸毁。1994年,在全国政协副主席、杰出实业家霍英东先生的积极倡导和慷慨捐资下,天后宫得以重建,成为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广州南沙天后宫由广场、宫殿和南岭塔三部分构成,其“天后八景”包括:滨海银滩朝阳、五彩灵径、妈祖灵钗、“南沙人”遗址、灵宫赐福、南岭夕照、抗战神炮、默娘之家八个景点。2015年,广州南沙天后宫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5年,南沙天后宫、蒲州花园、滨海公园作为“南沙旭日”的组成部分,入选新“羊城八景”。
南沙天后宫
滨海公园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在广州市南沙天后宫盛大开幕。灯会占地面积达870亩,涵盖南沙蒲洲花园、天后宫景区和滨海公园等三大旅游景区,主游线路长达3公里以上。此次灯会以“光耀神州 华彩湾区”为主题,由一千余名非遗工匠精心打造,汇集包含大湾区11个城市元素的218组灯景和20万件彩灯挂件。
粤港澳大湾区灯会
南沙游艇会
交通指引:可直接导航至蒲洲花园(内有停车位)。乘坐公共交通,可乘坐广州地铁4号线至南沙客运港站,从B出口出站。
特色美食
·鹿颈荔枝·
鹿颈荔枝产自港湾街道鹿颈村,依托岭南温润气候与河涌灌溉优势,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清代。核心品种为“糯米糍”“桂味”,果实饱满圆润,果皮红艳带青,果肉晶莹剔透如凝脂,清甜多汁且核小肉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8%-22%,堪称“岭南佳果珍品”。每年6-7月为采摘季,村民沿用传统农耕方式,施有机肥、人工疏果,确保果实品质。现通过“电商平台+本地商超+游客采摘”多元渠道销售,2023年获评“南沙区特色农产品”称号。
·鹿颈黄眉头·
鹿颈黄眉头产于南沙咸淡水交界水域-南沙港湾街道鹿颈蒲州渔港,长相憨态可掬,圆滚滚的身子裹着金橙外衣,体长约10厘米、重1两多。它只能在特定水域生长,受限于生长环境,无法大规模繁殖,数量极其稀少。因其肉嫩刺软、味道极其鲜美,是海味中的珍品,被称为“黄金鱼”之首。
(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文献研究部、南沙区国家档案馆、南沙区港湾街道、鹿颈村委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