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红色旅游十大经典线路⑤ | 初心砥砺之旅
创始人
2025-09-13 18:16:30
0

在哈尔滨的红色记忆长卷中,

文字与烽火交织出

永不褪色的信仰篇章。

这条“初心砥砺之旅”

将带我们穿越时空,

重返那段峥嵘岁月。

太阳岛上,周立波曾以笔为枪,在凤翔书斋中书写土地改革的时代强音;东北抗联纪念园里,十一铁骑述说着十四载浴血抗战的壮怀激烈;呼兰河畔,萧红故居见证了文学洛神用文字照亮民族的希望。让我们踏上这条精神寻根之路,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岁月的淬炼中砥砺前行。

线路主题:探寻红色印记 追忆峥嵘岁月

周立波《暴风骤雨》创作地纪念馆——东北抗联纪念园——萧红故居纪念馆

周立波《暴风骤雨》创作地纪念馆

场馆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临江街与迎宾街交口(太阳岛景区内)

开馆时间:9:00-16:0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2025年7月1日周立波《暴风骤雨》创作地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该建筑原为哈尔滨外侨度假别墅,共三层,被称为凤翔书斋。1948年著名作家周立波在凤翔书斋创作《暴风骤雨》下卷初稿。纪念馆围绕“一个时代、一本书、一个人”主题,通过丰富展藏、场景复原和互动展陈,全面呈现土地改革历史与周立波创作《暴风骤雨》的历程。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笔名立波。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入党领导的革命文学活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周立波写了大量的散文报告文学,这些作品后来收集在《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和《战地日记》两个集子中。1947年5月,调任《松江农民》编辑,开始构思创作《暴风骤雨》,1947年10月和1948年12月,先后完成《暴风骤雨》上、下卷的创作。

东北抗联纪念园

场馆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警备路3号太阳岛风景区内

开馆时间:8:30-17:0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2005年,为纪念英勇无畏的东北抗日联军,建设东北抗日联军纪念园,占地面积3.6公顷,成为东北地区抗日战争教育与纪念基地。纪念园以抗联战士组雕、巨型浮雕为核心景区,11座抗联战士骑着骏马组成的马队雕像,象征着11支东北抗日联军队伍。雕像群身后,有一座长达60米的巨型浮雕,浮雕中14棵苍松象征着东北抗日联军14载抗击日寇的烽火岁月,浮雕墙上刻有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赵一曼6位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迹。

萧红故居纪念馆

场馆地址:哈尔滨市呼兰区萧红大道226—228号

开馆时间:4月1日至10月7日 8:30-16:30;

10月8日至次年3月31日9:00~16:00(周一闭馆)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提前预约,持身份证入内

萧红故居占地面积7125平方米,含东西两个院落及32间房屋。萧红故居是中原四合院建筑群落与东北地方传统民宅相结合的典型建筑,反映出旧中国不同阶层的家居品质和地方特色,对于萧红及其作品研究有着珍贵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萧红故居院内打造了八大主题展馆:萧红及友人手迹展馆、名人名家书画展馆、呼兰历史图片展馆、北方民俗生活展馆、农耕农具展馆、萧红作品主题艺术展馆、东昌张氏关东谱系展、《呼兰河传》主题展。

萧红纪念馆于2011年6月6日萧红诞辰100周年时正式开放,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地下地上两层展区面积1600平方米,现展出萧红相关照片、字画400余幅,陈列原物、书籍等数十件,系统呈现其人生轨迹与文学成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医生直言:寿命较短的男性,有这... “他才五十岁,居然得了癌症,医生说,他的生活方式很不健康。”小李不禁低声自语,想起自己身边的那位老同...
一人流感全家遭罪,10月底前快... □记者 梁露露 实习生 陈俐颖 秋风渐起,天气转凉,流感病毒也悄然进入活跃期。 每年什么时候接种流感...
别让这些“常识”毁了你的精神健...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从科普日到科普月,变化的是科普的时长,不变的是让专业知识守护健康的初心。...
山东一中学学生在食堂站着用餐遭... 9月12日,山东聊城,冠县一中学食堂未设座椅,所有学生均站着就餐,相关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视频中,学...
黄豆烧鸡脚里的烟火人生 南昌城东的青山湖区,临赣江之畔,揽瑶湖之秀,水网如织缠绕着万亩良田。在这片红土地的肌理里,藏着大自然...
秋天少吃凉多喝汤,分享4款润燥... 秋天少吃凉,多喝汤,润肺暖胃,安稳过秋 秋天的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尤其是早晚容易感到寒冷。而身体的...
神奇经历 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差,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脸皮厚的人运气不会差……我每天的经历告诉我,努力的人不但运气...
停止内耗!心理学教你用能量守护...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一,你为何总在无形中耗尽自己? 清晨睁开眼就感到疲惫,明明没做什么,却像打...
原创 为... 一直听人说“一座福州城,半部近代史”,可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闽江边的老建筑、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