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嚏
阿 嚏
提起花粉过敏的季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春季。事实上,
秋季也是花粉过敏的高发期。
春季的过敏原以树木花粉为主,如柏科、杨柳、榆树、桦树等;
而秋季则以杂草类花粉为主,常见的有蒿属(如艾蒿)、豚草属、葎草属以及藜科/苋科植物。
在江苏及华东地区,
每年8月至10月常出现秋季花粉过敏增多的情况。
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且伴有微风时,杂草花粉更容易在空气中传播和积聚,
引发鼻痒、打喷嚏、流泪等季节性过敏症状。
秋季仍需警惕花粉过敏
在夏末秋初,以
蒿属和豚草为代表
的杂草进入花粉活跃期。这类花粉通常依靠
风媒
传播,具有颗粒轻、数量大的特点,能够随气流在较广范围内扩散。
豚草
有研究显示,在风力较强的情况下,蒿属和藜科花粉的潜在影响范围甚至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
因此,
即便没有近距离接触这类植物
,人们在户外活动时
仍可能暴露于较高浓度
的花粉环境中。
典型症状与易感人群
蒿属花粉过敏的典型症状
包括连续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痒、鼻塞,以及眼睛发痒、红肿和流泪
;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咳嗽、胸闷甚至喘息等下气道症状,
提示存在哮喘相关风险。
既往有花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者、鼻炎或哮喘患者(尤其是病情控制不佳者),以及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儿童和青少年,在花粉季更容易出现相关症状,
图源:小央漫画
如何更科学地“躲、防、治”?
花粉季节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尤其是在
连续晴朗、干燥且有风
的天气条件下。这类气象条件有利于杂草花粉的传播和滞留。
外出时
,应尽量缩短在空旷处和风口位置的停留时间。
回家后建议及时
洗脸、洗手、清洗鼻腔,并更换外衣,以降低将花粉带入室内的风险。
必要外出时,应主动采取屏障防护措施
。佩戴医用口罩或防花粉口罩,并在需要时配合使用护目镜,可有效减少花粉吸入和进入眼结膜的机会。
居家环境应保持清洁、定时通风
,必要时可借助空气净化设备辅助控制,以降低室内花粉暴露风险。
对于既往有明确秋季花粉过敏史的人群
,可在耳鼻咽喉科或变态反应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提前预防性启动规范药物治疗,以减轻高发期症状的强度和发作频率。如症状明显或合并哮喘,应尽快就医评估,并遵循分级规范治疗方案进行管理。
还需要注意
“花粉—食物交叉过敏”
部分蒿属花粉致敏者在花粉季
食用某些植物性食物时,可能出现口腔瘙痒、咽部发痒甚至全身反应
,这被称为“花粉—食物过敏综合征(PFAS)”,出现相关症状时宜尽快就医,
不建议自行反复“试吃”。
小 结
秋季并不比春季“安全”。在江苏及整个华东地区,
8—10月
常见因蒿属、豚草等杂草花粉引发的过敏反应明显增多。只要
在高风险天气下注意减少户外暴露
,
外出时做好口鼻和眼部的防护,回家后及时进行清洁
,并在花粉季来临前与医生制定好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应对方案,大多数人都可以顺利、安全地度过这个花粉高发季节。
/健康科普/
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