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身心】解读中医“苦味”:顺应时节的智慧
创始人
2025-09-18 12:15:38
0

本期专家:本经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二七院区脾胃肝胆科 副主任医师陈晓伟

01苦味的特性与功效

中医将“苦”列为五味之一,与“甘”相对。古籍中早有记载:《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苦坚”;《金匮要略心典》载“苦者,能泻,能燥,能坚”;《药品化义》则进一步总结为燥湿、直行、降下、涌泄、祛垢、解毒等多重作用。结合传统理论与临床经验,苦味的核心特性主要有三:能燥、能泄、能坚。

燥:苦能燥湿。就像干燥剂能吸附水分,苦味药材常用于清除体内湿邪,尤其是“又热又湿”的情况。如黄柏、苦参清热燥湿,苍术、厚朴燥湿散寒,天南星燥湿化痰,萹蓄、瞿麦利尿祛湿。

泄:苦能通泄。分为三类:其一是通便,如大黄,苦寒下行,专治热结便秘;其二是清热泻火,如黄连、黄芩、栀子,善于清心火、肝火、胃火和肺热;其三是降气平喘,如杏仁降泄肺气,缓解咳嗽气逆,代赭石质重下行,平肝胃之逆。

坚:苦能坚阴、坚气。一方面,能固护阴液不为虚火所伤,如黄柏善清肾虚火,从而保护肾阴;另一方面,能坚护脾胃正气,改善因湿热引起的消化不良。苦瓜为代表,能清除胃肠湿热,恢复运化功能。

苦味药材的功效和它们“负责”的经络密切相关,身体哪个部位“上火”或“湿热”,就选对应药材:如心经实热导致的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可以选用黄连、莲子心清心泻火;肺经肺热壅盛出现咳嗽痰黄、咽喉肿痛,可以用黄芩、栀子清肺降火;中焦脾经湿热表现为口臭、便秘或痢疾,可以用黄连、苦参清胃肠湿热;肝经肝火上炎造成目赤肿痛、急躁易怒,选用栀子、龙胆草清泻肝火;膀胱经湿热导致的尿频尿痛、带下黄稠,可以用黄柏、苦参清利下焦湿热。

02民间说法的中医解读

“吃苦能去火”“良药苦口”是广为流传的俗语。从中医角度看,苦味天然具备“清热、燥湿、坚阴”之效。夏天适量吃些苦瓜可清热解暑,喝点莲子心茶能缓解心烦失眠,都是苦味“去火”的体现。但需注意,中医所说的“火”有实火与虚火之分,并非所有“火”都能用苦味来治。若误用苦温药如苍术、厚朴来“去火”,反而可能助热。

“良药苦口”的道理也在于此。苦味药物多能直泻热邪、燥湿祛浊,作用迅速直接,因此往往口感苦涩,却疗效确切。但中药讲究辨证施治,药效取决于药性与病情是否匹配,而非苦味本身的浓淡。

苦味与“心”关系尤为密切。中医认为心主神志,心火亢盛会引起心烦、失眠、口舌生疮。此时,莲子心、黄连、栀子等苦寒药材,能清心火、安神志,帮助恢复平静与安宁。

03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苦味食用也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因人:湿热体质、实火旺盛者,适当食苦可清热祛湿;虚寒体质、脾胃虚弱者则不宜多食,否则损伤阳气,加重不适。

因时:春夏湿热之季,苦味可助清热解暑;秋冬干燥寒凉时,过食苦味易伤津液、损阳气,应少用。

因地:南方湿热地区,适量食苦有助祛湿清热;北方干燥寒冷地区,过食苦味易加重干燥,导致口干便秘。

04“夏天吃苦,胜似进补”

民间有“夏天吃苦,胜似进补”的说法,夏季的气候特点是“暑热盛行、湿气蒸腾”,而苦味具有“清热、燥湿”的核心功效:苦味能清除体内因暑热产生的 “实火”,缓解心烦、口干、口苦等热症;苦味的“燥湿”特性可化解夏季湿气困脾的问题,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湿热症状;少量苦味坚护胃肠津液,顾护脾胃运化。因此,夏季适量吃苦味,能针对性调节暑热、湿热对身体的扰动,维持阴阳平衡,达到“不生病、少生病”的“进补”效果。

夏季,尤其是盛夏,人体易受暑热、湿热侵袭,此时少量食用苦味,如苦瓜、莲子心、苦菊等,可清热解暑、燥湿健脾,符合“顺时养生”原则。除季节外,若处于潮湿闷热的地域,或者短期气候湿热,比如南方梅雨季,此时适量吃苦味可辅助燥湿清热,缓解不适。即使不在夏季,若因饮食辛辣、熬夜等导致体内出现 “实热”(如口舌生疮、便秘、咽喉肿痛)或“湿热”(如腹胀、尿黄、皮肤油腻),少量苦味也可针对性清热,起到“对症调节”作用。

苦味虽有清热之功,但因其“药性燥、易伤津、败胃、伤肺”的特性,以下场景需严格避免或慎用:秋冬季节气候寒凉干燥,人体阳气逐渐向内收敛,此时养生需注重 “藏阳保暖”“滋阴润燥”。而苦味药性偏于燥烈,容易耗伤体内津液,会加重秋冬干燥引发的口干舌燥、皮肤干涩、大便干结等问题;同时,苦味多带寒凉之性,还会损伤人体阳气,导致手脚冰凉、畏寒怕冷、脾胃虚寒等症状加重。因此,秋冬季节需减少甚至避免食用苦味。此外,若长期处于空调房等干燥环境中,人体本就容易津液不足、偏向干燥,这种情况下过量吃苦味,会进一步加重体内 “燥邪”,使口干、便秘、皮肤干燥等不适症状更为明显。

05药食同源的苦味食材

日常生活中,许多苦味食材既是药材,又是食物,如苦瓜、莲子心、蒲公英、野菊花、芦荟等。它们既能入膳,又能入药。苦瓜可凉拌或清炒,清热解暑;莲子心、蒲公英可泡茶或煲汤,清心安神、清热解毒;野菊花泡茶,清肝明目;芦荟少量入饮,可助清热通便。

食用时需注意:量宜适中,避免“过苦伤津”。如苦瓜一次50-100克,莲子心泡茶3-5克为宜。寒凉体质者应搭配生姜、牛肉等温性食材调和,或与滋阴食材如麦冬、枸杞同用,以缓和苦味的寒凉与燥烈之性。

温馨提示:食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06“吃苦”的度与常见误区

苦味虽好,但过量则伤身。食用需掌握“适量、对症、适配”的原则:

适量:控制在合适剂量,避免长期、大量食用;

对症:仅在出现实热、湿热症状时食用,如口舌生疮、便秘、咽喉肿痛等;

适配:湿热体质者可多些,虚寒体质者少吃或不吃。

中医常通过搭配、炮制、调整用法等方式,减轻苦味食材的副作用。例如:苦瓜搭配生姜炒制,野菊花茶加入枸杞调和,黄连、栀子经炮制可降低刺激性。苦味食材尽量熟食,茶饮避免空腹饮用。

常见的误区包括:

误区一:

“越苦越有效”。实际上药效取决于药性与体质匹配,而非味道浓淡。

误区二:

“苦味万能去火”。苦味仅适合实火、湿热,对阴虚火旺无效,甚至加重病情。

误区三:

“夏天人人都要多吃苦”。事实上,虚寒体质者即使在夏季也不宜多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打通西藏与广东,又一个超级工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题图来自:视觉中国最...
鱼桑古村解锁文旅“密码”,见证... 这个夏天,南浔和孚荻港古镇的“一元茶馆青春版”成为景区内最受欢迎的打卡点之一,年轻的面孔与古老的建筑...
安信游人证合一验票闸机系统:守... 安信游人证合一验票闸机系统:守好民俗文化安全线,开启智慧核验快体验 民俗文化馆是承载多民族文化记忆的...
原创 四... 四川:保洁员将垃圾扔进原始森林,游客劝阻无效,还是个惯犯,景区回应来了! 我们花钱去看的绿水青山,正...
“AI桂林”文旅大模型在中国—...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南宁9月17日电 (记者罗旭)9月17日,“AI桂林”文旅大...
不止故宫长城!北京口碑好的旅行... 宝子们,来北京旅游,是不是不想只去故宫、长城这些大众景点人挤人?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份北京口碑好的旅行...
“美丽中国万里行”首次走进西藏... 封面新闻记者 张馨心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昌都,是西藏首个解放的地区。9月15至17日,...
明查|印度“核动力航母”成型了... 事件背景 当地时间9月5日,印度国防部公布了一项为期15年的国防现代化计划,涵盖海陆空三军的军事装备...
老铺黄金的“平替”,要IPO了 前几天,不少网友在网上放出了自己在上海南京西路街头偶遇LVMH集团董事长兼CEO贝尔纳·阿尔诺(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