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斯基信箱
经期自我安慰会得子宫内膜异位症吗?每到经期第五天就疯狂想要,卵虫上脑
话说,收到类似问题还真不少,除了自我安慰,还有人问经期同房会不会得子宫内膜异位症,问的人多了,今天咱就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点进来的小伙伴,可能光看到自我安慰会得什么病了,有些人还不知道啥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先介绍一下这个病吧。
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很好理解,顾名思义,就是——子宫内膜,异位了,跑到了它本不该在的地方,并产生了一系列症状。
说的学术点就是,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导致痛经、不孕症和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育年龄女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综合文献报道,大约有10%的生育年龄妇女患有内异症,也就是全球约有1.76亿女性为内异症患者,20%-50%的不孕症妇女合并内异症,71%-87%的慢性盆腔疼痛妇女患有内异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发生在哪些部位?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变通常位于盆腔,但也可累及很多其他部位,包括肠道、横膈和胸膜腔。
常见的盆腔受累部位,按发生率降序排列为:
•卵巢和卵巢窝–67%和32%
•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
•阔韧带后叶
•子宫骶韧带–46%
•道格拉斯陷凹–30%
•膀胱–21%
•子宫
•输卵管
•乙状结肠
•阑尾
•圆韧带
•其他-阴道、宫颈、直肠阴道膈(阴道后膈)、盲肠、回肠、腹股沟管、会阴瘢痕、输尿管和脐部
盆腔以外的受累部位: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偶尔可出现在腹前壁,通常位于手术切口附近或脐部,但也可见于无手术史和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女性。偶有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位于乳腺、胰腺、肝、胆囊、肾、尿道、四肢、椎骨、骨、周围神经、脾、膈、中枢神经系统、处女膜(阴道瓣)和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内异症的发生与性激素、免疫、炎症、遗传等因素有关,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逆流至盆腔的子宫内膜需经黏附、侵袭、血管性形成等过程得以种植、生长、发生病变;在位内膜的特质起决定作用,即“在位内膜决定论”;其他发病机制包括体腔上皮化生、血管及淋巴转移学说以及干细胞理论。
最新的研究观点为,内异症与基因、表观遗传学、血管新生、神经新生、上皮间质转化、孕激素抵抗、异常增殖和凋亡、炎症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目前已确定可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的因素包括:家族史、未经产、长期暴露于内源性雌激素[比如月经初潮早(11-13岁前)或绝经晚]、月经周期较短(≤27日)、月经量大、月经流出道梗阻(比如宫颈狭窄、苗勒管异常)、暴露于宫内己烯雌酚、身高较高以及BMI较低。
内异症与经期性行为有关吗?
到目前为止,有四项研究对月经期间的性活动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有三项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月经出血期间的性活动可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他们推断,月经期间的性活动可能会增加经血逆流的风险,从而增加子宫内膜组织在宫腔以外的地方种植的概率[1-3]。
其中一项研究,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在控制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职业、月经周期、月经间隔、妊娠次数、初潮年龄、首次妊娠年龄、使用口服避孕药、使用宫内节育器、痛经、性交痛、复发性阴道炎等混杂因素后,发现自称在月经期间有过阴道性交或非性交性活动并达到性高潮的女性,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自称没有过前述行为的女性,认为在月经期间发生导致性高潮的性行为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相关性。
而另一项研究显示,在月经期间不太渴望性活动的女性更容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所以性活动可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保护作用[4]。不过,之所以出现这个情况,可能是对于结果的误解,搞混了因果。也就是说,并非是月经期间没有性活动的女性更容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而是患有子功能膜异位症的女性由于杏蕉痛或者其他原因不愿意在月经期间发生性活动。
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相比,在月经期间发生性行为的概率约为后者的2倍。但是研究也承认,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复杂,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明确。
(图源:腾讯医典)
综上,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月经出血期间的性活动可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但这也不是说在月经期发生了性行为(包括杏蕉和自慰)就一定会得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多达90%的女性都存在经血逆流,但其中大多数不会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这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参与这个过程。
此外,经期发生性行为,还可能引发炎症和尿路感染。如果是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还有可能感染性病以及有怀孕的风险。
我不推荐大家“浴血奋战”,但如果有女生一定要这样做,请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以及保护措施。如果有男生一定要这样做,女生可以给他个大比兜:还流着血呢,烦着呢,莫挨老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