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对阐教胜利的关键作用 在《封神演义》的故事里,阐教能够赢得封神大战,女娲娘娘的暗中支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从商朝的初始局面说起。

原著开篇描绘的商纣王时期,本是一片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天下风调雨顺,四方诸侯纷纷臣服,整个商朝国泰民安。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根本不会爆发商周之战的机会,而没有这场战争,阐教的封神计划也就无从实施。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女娲娘娘暗中召来轩辕坟的三只妖怪——九尾狐、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命令她们潜入皇宫,迷惑纣王,搅乱商朝江山。在三妖的蛊惑下,纣王逐渐变得昏庸残暴,忠臣良将或死或逃,百姓怨声载道,各路诸侯也揭竿而起,共同讨伐商纣。 正是这样的乱局,才给了姜子牙率领西周军队讨伐朝歌的机会。最终,在阐教和诸侯联军的协助下,西周成功推翻商朝,而阐教也借助这场大战完成了封神大业。可以说,女娲娘娘实际上是阐教的重要盟友,她的暗中布局为阐教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云中子的身份之谜与除妖行动 按理说,女娲与阐教是盟友关系,双方应当互相配合。然而,当女娲派妲己潜入皇宫后,云中子却突然现身,手持一柄现削的木剑——巨阙剑,前往皇宫除妖。这把剑的威力极大,短短两天就让妲己重病缠身,奄奄一息。纣王因宠爱妲己,听信她的谗言烧毁了巨阙剑,才让妲己逃过一劫,继续祸乱朝纲。 那么,云中子此举是否算背叛阐教呢?有人认为,云中子只是无门无派的散仙,并非阐教弟子,因此他的行为无关背叛。但深入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云中子其实是阐教门人,理由有三: 1. 敌对截教的立场:云中子曾在绝龙岭用通天神火柱对付闻仲,而闻仲是截教通天教主的徒孙。如果云中子真是散仙,绝不会轻易与截教为敌。 2. 参与阐教内部事务:姜子牙金台拜将时,云中子与其他阐教仙人一同到场,这显然是阐教内部的重要活动,散仙不可能参与。 3. 接管西周帅印:在吕岳摆下瘟癀阵后,云中子主动提出替姜子牙执掌帅印,而帅印关系西周存亡和封神成败,若非阐教核心成员,姜子牙绝不会交出如此重要的权力。 云中子除妖是否违背女娲计划?

既然云中子是阐教门人,他的除妖行动是否与女娲的密旨冲突?其实不然。女娲对三妖下达的是“密旨”,意味着此事仅有女娲和三妖知晓,云中子并不知情。他看到皇宫妖气冲天,出手除妖只是履行仙人的职责,并非有意破坏女娲的计划。因此,他的行为并不构成对阐教的背叛,反而体现了他对正道职责的坚守。

综上,女娲的暗中布局为阐教创造了胜利的条件,而云中子的行动则是出于对妖邪的本能反应,二者看似矛盾,实则共同推动了封神大业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