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任磊 黄宛悠 郑芸芸
从敦煌夜市的晚风,到文博盛会的精彩展台,“95后”锲金画非遗传承人王婕在敦煌夜市摆摊,也将自己的作品带到了第八届敦煌文博会非遗文创的展台上。王婕说,敦煌是一座多元而包容的文化城市,敦煌文博会的举办,给了她们更多展示、追梦的机会,让平凡人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
第八届敦煌文博会非遗文创展区,非遗艺人王婕正在展示锲金画技艺。通俗来说就是在金属板上刻画,每一个线条都要用刻刀在金属板材上留下印痕。
“这种技艺最早源自青铜器上雕刻的花纹,慢慢演变成金属上雕刻,人们常说踢到钢板了,锲金画其实就是在钢板上雕刻,所以力度要足,很有难度。”看着围观的人们越来越多,王婕有些自豪地向游客介绍自己的非遗技艺。
“今天闭馆了,还要去敦煌夜市,那里充满人间烟火。”眼看要闭馆,王婕又心心念念敦煌夜市的工作。敦煌文博会,来了很多朋友,大家都愿意去敦煌夜市逛逛,这里也是王婕展示非遗的又一个平台。
夜风微凉,华灯初上,夜晚的敦煌夜市灯光阑珊,王婕在小摊上认真镌刻着自己的锲金画。敦煌文博会的大舞台是展示,敦煌夜市的摊位是艺术与生活,有时候不太忙,她还愿意和游客聊聊天,说说古今交汇的敦煌,这座城市包容开放,有无限可能。
“我与敦煌的缘分来自4年前,当时我大学毕业,创业遇到一点问题,心情烦恼就来敦煌散心。晚上逛敦煌夜市时被锲金画非遗传承人张兆武老师的作品所吸引,进到店里看得入迷,感觉挪不动脚了。”王婕回忆自己来敦煌看到锲金画的情景。
也正是这份痴迷与缘分,学习国画出身的王婕决定留在敦煌,学习锲金画技艺。4年时间过去了,王婕手中的笔变成了刻刀。以前,在云南上大学时,她曾用手中的画笔在墙面上画下一幅幅墙体画,美化了城市和乡村。如今,她以刀代笔在金属上镌刻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
而敦煌文化成为她艺术路上最强的文化符号。
“我镌刻的很多作品都取材于敦煌元素,这是一座巨大的素材宝库,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王婕说,在敦煌,敦煌元素的作品最受群众欢迎,比如莲花和鱼在一起连年有余,寓意美好,这些都是敦煌给的灵感。
为了参加敦煌文博会,几个月前,王婕就开始准备,以刀錾施艺,将敦煌壁画刻在了金属板材上,通过落刀的角度、轻重、深浅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折光效果,在不同的角度都有立体的艺术效果。
“这是我带来的敦煌元素,也是我展示的非遗。”王婕指着自己的作品说,在敦煌,她找到了艺术的方向,也收获快乐惬意的生活,未来她还将继续在这里追梦,锲画更美好的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