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合璧,共克“肝”戈——2025中美肝癌研讨会奏响肝癌防治新乐章
创始人
2025-09-26 20:12:33
0

9月25日,一场跨越太平洋的医学盛会如约而至,由中国抗癌协会(CACA)、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肝癌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联合承办的“2025中美肝癌研讨会”汇集中美两国的顶尖学者,他们围绕肝癌的预防、诊断、治疗与康复展开深度探讨,旨在以东方整体观照与西方精准医学的互补优势,共同绘制全球肝癌防治的新蓝图。

会议由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主委邢金良教授主持。

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丁震致开幕辞。

中国之声:

肿瘤整合新策

CACA理事长、亚洲肿瘤学会主席、世界整合肿瘤学会(WAIO)会长樊代明院士受邀发表主旨演讲,系统阐述了中国癌症防治面临的挑战及其倡导的整合肿瘤学理念,为全球肿瘤防控贡献了“中国方案”。

樊代明院士指出,癌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虽然国内癌症防治水平持续提高,但目前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这种差距源于疾病谱和病因学的根本差异,直接套用国外指南并不符合中国实际。

以肝癌为例,我国85%以上病例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而西方则以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为主,后者已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实现并接近治愈。食管癌方面,中国以鳞状细胞癌为主,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西方则以腺癌为主,多由反流性疾病引发。樊院士表示,“这些病因与病理的差异要求我们必须制定符合中国患者特点的诊疗规范。”

针对中国临床实际,樊代明院士提出了整合肿瘤学(Holistic Integrative Management, HIM)理念。HIM不是对西方补充与替代医学的简单模仿,更是对传统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的深化与拓展。其核心是将诊疗重心从“病”转向“人”,实现从“治病”到“治人”的转变。HIM强调组建整合诊疗团队,为患者制定贯穿全流程的个体化方案,融合手术、放化疗、中医药、营养、心理及影像技术等多种手段,旨在控制肿瘤的同时保护器官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为推动HIM理念落地,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万余专家编纂《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指南)。该指南覆盖53个常见瘤种和60项诊疗技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覆盖“防、筛、诊、治、康”全周期,突出预防、康复与中医药的重要作用;二是遵循“评、扶、控、护、生”五大技术原则,注重整体评估与功能保护;三是高度重视中国本土证据,指南中中国研究占比达60%,更贴合国内临床实际。

此外,樊院士牵头创办英文学术期刊《整合肿瘤学》( Holistic Integrative Oncology),推动中国成果走向世界。2023年,世界整合肿瘤学会(WAIO)在天津成立,标志着中国方案获得国际认可。

樊院士总结指出,中国癌症五年生存率已从十年前的33.3%提升至43.7%,意味着每年近50万患者实现长期生存。CACA指南有望助力进一步提升生存率,同时HIM理念也可为其他国家解决癌症防治难题提供借鉴。

BCLC 分期演进

联合治疗破僵局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医学教授及肝癌项目主任、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肝脏肿瘤学医学教授、 JHEP Reports主编、国际肝癌协会(ILCA)创始主席Josep M. Llovet教授 受邀发表主旨演讲,系统回顾了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系统的创立与演进,并深入解读了LEAP-012研究,为与会者带来深刻启示。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预后较差。过去二十年,BCLC分期系统引领HCC的规范化诊疗,中期(BCLC B期)HCC的标准治疗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然而,TACE的疗效已进入平台期,中位总生存期(OS)约26-30个月,客观缓解率(ORR)约50%,寻求突破成为当务之急。Llovet教授指出,约30%的HCC为免疫“热”肿瘤,而TACE联合系统性治疗有望将更多“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从而提升疗效。在此背景下,LEAP-012研究应运而生。

该研究探索了TACE联合仑伐替尼与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单独TACE治疗中期HCC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14.6个月,显著优于TACE组的10个月(HR=0.66),疾病进展风险下降34%。尽管在首次期中分析中OS尚未显示统计学显著差异,但其积极趋势仍具临床价值。尤为突出的是,联合组ORR高达71%,完全缓解率达56%,远高于TACE组的49%与33%,Llovet教授称这一结果“在肿瘤学领域极为罕见”。该研究纳入约200例中国患者,亚组分析显示中国人群获益更为显著(HR=0.58)。该方案已在中国获批用于不可切除HCC,有望成为中期HCC的新标准。

Llovet教授回顾了BCLC分期系统的创立历程。1999年前,HCC仅粗略分为“可切除”与“不可切除”,难以满足精准医疗需求。通过分析未经治疗患者的自然病程,Llovet团队发现“不可切除”患者内部存在高度异质性:无症状、肝内局限病灶者中位生存期可达40个月,而伴有转移或血管侵犯者仅为6个月。这一发现奠定了BCLC系统的两大核心原则:一是基于肿瘤负荷、肝功能和体能状态进行精确预后分层,将患者分为0至D期,对应3个月至超过36个月的自然生存期;二是将分期与治疗建议直接关联,如早期推荐根治性治疗,中期推荐TACE,晚期推荐系统治疗。BCLC系统具有动态演进特性,随新证据不断更新,例如TACE(2002年)和索拉非尼(2008年)的纳入,使其持续引领HCC诊疗规范,并被EASL、AASLD等全球多项权威指南采纳。

最后,Llovet 教授探讨全球肝癌临床研究协作模式,呼应大会“东西方碰撞与融合”主题。临床研究已趋国际化,但中国本土创新药临床试验多针对中国患者,走向欧美监管机构时因缺乏当地人群数据而面临阻碍。他呼吁,中国创新药应回归真正的全球化试验设计,在研发早期即纳入欧美患者,以满足多国监管要求,从而让更多创新成果惠及世界患者。

系统治疗创新

迈向临床治愈

嘉会国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肿瘤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朱秀轩教授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系统阐述了在创新药物研发浪潮下,通过优化系统治疗、联合局部治疗及探索围手术期新策略以提高肝癌治愈率的路径。

中国作为肝癌高发国家,疾病负担沉重,而当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高效的审评审批流程加速了国际前沿药物在中国的可及性;同时,中国本土生物医药企业在靶向治疗和肿瘤免疫领域,特别是PD-1/PD-L1抑制剂的研发上展现出强大创新实力。过去十年,中国肝癌药物研发活跃度居所有癌种前列,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等前沿技术为提升疗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晚期肝癌治疗已迈入联合免疫时代,三大主流方案: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VEGF抗体、双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联合CTLA-4抗体)、以及PD-1抑制剂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使患者ORR提升至约30%,中位OS近两年,较此前显著提升。HIMALAYA研究显示双免联合让约20%患者存活5年,CheckMate 9DW研究至3年时仍有约40%患者实现疾病控制。这表明,先进的系统治疗可能为约五分之一的晚期患者带来“临床治愈”的机会。

然而,联合治疗也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在多种有效一线方案中为患者选择最优治疗?目前肝癌领域尚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指导临床决策。未来突破将依赖于对免疫机制的深入理解及创新药物的开发,包括TIGIT等新靶点探索、多靶点联合策略(如双抗乃至四药联合)以及细胞免疫疗法(如靶向GPC3的CAR-T疗法),其中以Glypican-3为靶点的“装甲”CAR-T等细胞免疫疗法在难治患者中ORR达75%。

对于中期肝癌,系统治疗联合TACE正重塑治疗格局。EMERALD-1、LEAP-012等研究证实,联合治疗相比单用TACE可显著改善PFS,LEAP-012研究更报告CR高达56%(按mRECIST标准),显示出将不可切除患者转化为可手术患者的巨大潜力。

在围手术期治疗方面,新辅助治疗展现出比辅助治疗更优的前景。中国研究表明,PD-1抑制剂联合TKI术前治疗可实现46%的主要病理缓解(MPR)率;中国台湾大学的研究也显示,双免新辅助治疗MPR率达34%,且病理缓解患者预后更佳。

朱秀轩教授总结道,肝癌治疗已进入创新驱动的全新时代。未来治愈率的提升将依赖于三大支柱的协同发展:持续开发更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案;优化系统治疗与局部区域治疗(如HAIC、Y90)的组合策略;确立最优围手术期治疗路径,特别是新辅助治疗的应用。

Y-90精准内放射

克敌新锐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消化病医院院长、国际门静脉高压最权威Baveno VII专家组成员 科学委员会委员、亚太原发性肝癌理事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肝癌专委会主席韩国宏教授分享了高肿瘤负荷HCC治疗经验,重点聚焦钇-90(Y-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联合系统治疗,为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提供了新思路。

韩国宏教授指出,东西方肝癌诊疗差异显著,西方依赖循证医学指南,中国则多基于实践经验,根源在于中国患者确诊时多已处于中晚期,肿瘤负荷大、分期晚,治疗难度较高。因此,探索延长生存期、优化临床实践的有效路径成为重要课题。

韩国宏教授详细阐释了SIRT(又称经动脉放射栓塞,TARE)与传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区别。TACE通过化疗药物加栓塞剂协同作用治疗肿瘤,而SIRT则是通过植入发射β射线的Y-90微球,从内部精准照射肿瘤,导致其坏死。研究显示,接受Y-90治疗的患者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显著延长,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尽管部分西方指南曾将SIRT列为早中期HCC的二线治疗,其在临床中的地位正被多项高质量研究重新定义。例如,LEGACY研究凭借优异的ORR推动Y-90写入BCLC指南,DOORwaY90研究显示,患者CR高达92%,疾病控制率(DCR)达100%,缓解持续时间达10个月,凸显了SIRT在特定患者中的卓越疗效。目前,在美国Y-90的使用已呈上升趋势,成为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优先选择。此外,Y-90 在转化治疗中表现突出,经其降期后肝移植患者 5 年生存率与初始符合移植标准者无显著差异。

然而,SIRT并非万能。回顾以往三项关键临床试验的失败,韩教授指出,肿瘤吸收剂量若超过205y,患者生存时间提升19月。基于此,SIRT与靶向、免疫等全身治疗结合的策略出现,局部放疗可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产生协同效应。

通过两个真实案例,韩国宏教授展示了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一例巨大肝癌患者经Y-90联合阿替丽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方案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坏死,最终实现根治性切除。另一例门静脉癌栓患者先接受系统治疗降低肺分流率后成功实施Y-90,实现门静脉再通。这些案例证实了联合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

韩国宏教授总结指出,SIRT 操作复杂,需精心设计试验与精准优化剂量,对高肿瘤负荷及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疗效优于 TACE。以 SIRT 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策略为攻克晚期肝癌带来希望。

盛会虽已落幕,但探索未有穷期。此次研讨会成功搭建了一座连接中美、乃至连接传统与现代、局部与整体的桥梁。它昭示着我们,肝癌防治的未来,既在于西方技术的精进求证,也在于东方智慧的系统观照。唯有兼收并蓄,融汇贯通,让东西方的医学智慧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方能最终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将论文写在病人的康复之上,共同迎来全球肿瘤防治事业的新篇章。

会场花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2... 上周和朋友小李聊天,他提起已经开始为2025年国庆假期做准备了。我有些惊讶:现在才刚过完2025年中...
深圳锦绣中华国庆黄金周潮玩开启... 非遗绝活,次元潮玩,日夜狂欢 国庆黄金周将至,深圳锦绣中华景区为八方游客准备了一份独具文化特色的假日...
The Gate 量子介开园:... 2025年9月26日,随着地铁17号线的贯通与仙韵四路的通车,成都二八板块的The Gate量子介复...
从里到外都是宝:花生如何成为止... 花生油是从花生中榨取的脂肪油,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多种脂肪酸。医学上采用过滤并高压消毒的花生油...
大柴胡颗粒的科学搭配:6种组合... 大柴胡颗粒源于经典方剂“大柴胡汤”,核心功效为“和解少阳、内泻热结”,擅长解决“少阳阳明合病”——即...
艾灸养胃,事半功倍!艾灸这几大... 现代人因为工作压力大,思虑过多,再加上生活作息不规律以及饮食不节,酒桌上胡吃海喝,大酒大肉等原因,很...
原创 八... “我都这把年纪了,不想在医院折腾了,只想有尊严地过好剩下的日子......” 一、肝癌晚期却拒绝治疗...
星巴克是什么时候没了肉桂粉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达尼漫步,作者:达尼,题图来自:AI生成刷小红书时,有一个话题:喝美式太多,容易...
礼泉金秋御果采摘季启动 离开城... 9月26日,2025礼泉金秋御果采摘季活动启动。活动从即日起持续到10月20日,将举办采摘季特色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