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部分地区尤其高发,如河南、河北、山西、湖北等地,被称为“食管癌带”。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深圳华侨医院肿瘤科窦永充教授提醒,高发地区人群应重视定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一、内镜检查是早筛关键
窦永充教授指出,目前胃镜+食管镜检查(即上消化道内镜)是发现早期食道癌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变化,并可在可疑区域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早期病变往往能在这个环节被发现。
二、筛查的重点人群
以下人群属于高风险,建议定期做内镜筛查:
来自食道癌高发地区的中老年人(一般从40岁以上开始);
有长期吸烟、饮酒、喜烫食等不良生活习惯者;
有食道癌家族史者;
有吞咽不适、咽喉异物感等早期症状者。
三、筛查频率与意义
窦永充教授建议,高危人群如初筛无异常,可每2—3年复查一次;如发现轻度病变,则根据医生建议缩短复查间隔。通过定期内镜检查,可以在癌前病变或早期阶段就进行治疗,如内镜黏膜切除或消融,避免发展为晚期癌症,大大提高治愈率。
四、专家提醒
窦永充教授强调,很多早期食道癌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明显吞咽困难时往往已属进展期。内镜筛查是目前唯一可以有效发现早期病变的方式,尤其在高发地区,应把筛查当作日常健康管理的一部分。
总结
对于生活在食道癌高发地区的人群,定期做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筛查,早期发现并治疗病变,才能真正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