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昆明市商务局、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昆明市融媒体中心•都市时报主办的“2025昆明首届野生菌美食推荐榜”颁奖典礼在昆明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作为昆明首次聚焦野生菌美食的特色评选活动,其在参与的野生菌餐饮从业者心中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对于后续活动的开展,大家又有哪些期待与建设性建议?听听他们的声音→
巅·敬食0171新滇菜主理人杨柏林:
相信活动会越办越好
巅·敬食0171新滇菜是一家以新滇菜为特色的餐厅,主理人杨柏林表示他们的野生菌菜品开发理念是“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本”。谈及餐厅野生菌特色菜品,杨柏林介绍,品牌以新滇菜为核心,在传统滇味基础上突破创新,主打食材跨界融合:将云南烤鸭与菌子搭配,把海鲜与菌子结合,打破野生菌“干椒炒、青椒炒”的固定吃法。“我们愿花时间、精力与成本探索,目标是让云南菌子食材更国际化、与城市化口味接轨,让云南餐饮跳出传统框架,拥有更多元的融合风味与选择。”
对于此次活动,杨柏林给予高度认可,尤其肯定都市时报作为公信力媒体的参与:“有人牵头做筛选、推优,把经得起考验的云南美食真正送到顾客手中,这件事本身就很有意义,也相信会越办越好。”
展望明年活动,杨柏林表示,希望活动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清晰区分不同餐饮主体的特色定位——如想吃传统土味菌子可对应特色小馆,想尝精致高端菌味可选择高星级酒店或精品餐厅,让食客能快速找到符合需求的选择,助力云南野生菌美食精准触达更多人群。
芸南道过桥米线联合创始人刘君臣:
活动将云南野生菌美食推向新高度
芸南道过桥米线联合创始人刘君臣介绍,餐厅此次参展的代表作品为“野生菌过桥米线”,是将云南两大美食名片——野生菌与过桥米线创新融合的招牌套餐。该菜品精选十余种云南本土野生菌,以“小金锅”盛装菌汤,区别于传统过桥米线的制作方式,需由专业服务人员按特定顺序依次下入野生菌,待菌子煮熟、宾客品尝菌汤与菌子后,再放入米线,赋予用餐过程十足仪式感,凸显“来自大自然馈赠”的食材本味。
刘君臣表示,目前品牌在云南多个人气地点设有门店,包括打卡热地钱王街、官渡古镇、南强街巷,以及新亚洲体育城、长水机场、融创文旅城等,服务客群以云南旅游游客为主,致力于让更多人爱上云南野生菌与特色过桥米线。
谈及参与活动的感受,刘君臣连连称赞,认为活动有效将云南野生菌美食推向新高度,同时也提出建议:希望下一届活动能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餐饮商家参与,通过与媒体深度合作挖掘推广亮点,不仅让本土餐饮从业者知晓,更能向省外、国外扩散,甚至通过举办省外推荐会等形式,让更多游客了解云南优质野生菌食材与特色菜品,助力云南美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菌窝子餐厅负责人岳嵩:
活动能为云南野生菌这张名片增光溢彩
在昆明,菌窝子餐厅已深耕野生菌餐饮领域12年,餐厅负责人岳嵩表示,作为一家主打野生菌的传统老店,“菌窝子”的核心菜品聚焦菌子火锅与炒菌类,虽无复杂花样,却牢牢抓住传统烹饪技法,以价格透明、用料实在的经营理念成为本地市民信赖的“老味道”。
谈及本次活动,岳嵩充满认可:“这样的活动能为云南野生菌这张名片增光溢彩,让更多人了解云南野生菌的魅力。” 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力量齐心协力,进一步打响云南野生菌品牌,更希望活动能走出云南、办到省外,让云南野生菌的鲜香跨越地域,被更多省外消费者知晓与喜爱。
安宁慧华农家乐饭店・禄脿人家负责人李国栋:
希望挖掘更多野生菌地方特色
在本次评选活动中,安宁慧华农家乐饭店・禄脿人家凭借其地道的野生菌烹饪手法以及对野生菌新鲜的极致追求赢得评委的青睐,也吸引了本地食客、外地游客乃至外国友人专程前来品尝。
李国栋说,自己始终坚守“家门口捡、家门口吃”的理念,店内所用野生菌均来自当地农户清晨采摘,从采摘到上桌严格控制在两小时,通过“当日采摘、当日处理、当日烹饪”的全流程时效把控,最大程度锁住菌子的天然鲜味;再搭配店内传承的传统野生菌烹饪技法,让每一道菌菜都尽显云南风味本真。
谈及参与野生菌相关活动的感受,李国栋难掩喜悦:“很开心能通过活动对外展示云南野生菌,让更多人了解这份独特美味。”他同时道出了自己的期许:一方面,希望活动能越办越大,助力云南野生菌推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另一方面,也期待活动能深入挖掘更多地方特色,尤其是那些最原始、最具乡村气息的家常野生菌做法。“民间有很多好吃法,比如腌菜炒菌、酱炒菌,每一种都有独特味道,真正的菌子本就各有风味。”李国栋表示,未来会持续挖掘、推广这些地道吃法,且始终以诚信经营为根本,让更多人放心品尝到云南野生菌的魅力。
昆明富力万达文华酒店品珍中餐厅总厨段兴林:
希望活动再升级,解锁野生菌菜系更多可能
昆明富力万达文华酒店品珍中餐厅总厨段兴林表示,在本次活动中,品珍中餐厅打破菜系边界,创新推出鸡油菌狮子头、松茸蘑菇琉璃冻、牛肝菌摩登粑粑等众多融合菜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我们不止做菜,更要将云南的高原特色食材充分发挥,烹饪技巧则博众家之长。”段兴林说。在野生菌美食版图争夺战中,品珍餐厅以“匠心+在地文化”为刃,试图切开同质化竞争的重围。
段兴林表示,能够参与本次野生菌评选活动,意义深远:不仅能有效打破大众“酒店餐饮贵且不好吃”的刻板印象,还能充分对外展示云南野生菌的多元烹饪技艺,提升趣味性与传播力、吸引更多年轻食客,也为野生菌菜系提供更多可能。身处互联网时代,段兴林敏锐察觉年轻消费群体更青睐新颖菜系。他期待后续活动能越办越好,进一步挖掘、展示更多创新野生菌菜系,同时依托云南食材优势、博采众家烹饪之长,为滇菌料理开辟全新思路。
玉溪陆顺饭庄经理华丹:
希望深挖云南菌菇价值
在2025昆明首届野生菌美食推荐榜颁奖典礼活动现场,玉溪陆顺饭庄经理华丹围绕特色产品、活动感悟及未来建议展开分享,其基于优质食材、专属配料与专业技艺打造的野生菌菜品,成为活动亮点之一。
谈及品牌特色,华丹介绍,玉溪陆顺饭庄的野生菌产品核心优势集中于三方面:一是食材优选本地菌,主打产自易门、昆阳等地的野生菌,因产地矿产丰富、微量元素含量高,菌子香气更浓郁,区别于普通野菌;二是配料专属定制,炒菌所用的油均为饭店自主调配,不对外采买,确保风味独特;三是技艺专业传承,配备拥有6至7年炒菌经验的专属师傅,遵循最古早的传统做法,根据不同菌种特性分类烹饪——区分适合炒制、炖煮等不同做法的菌子,而非简单混合烹饪,最大程度还原野生菌本味。
对于此次活动,华丹感慨颇丰,认为云南野生菌的价值仍待深挖:“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社会价值,目前仅开发了冰山一角,与云南日益增强的暑期旅游、度假属性及野生菌IP潜力并不匹配,后续还有巨大的挖掘空间。”
展望明年活动,华丹对现有活动的长周期、精细化筹备给予肯定,同时建议进一步“向外看”:“云南本地人对野生菌已十分了解,希望未来活动能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省外乃至国外的人真正知晓野生菌的魅力与自然馈赠的本味,依托云南‘靠山吃山’的得天独厚优势,把这份食材福报传递给更多人。”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王丹丹 李锐
编辑:汤维
审核:段寅彬
二审:钟玲
终审:彭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