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外援流失潮:薪资与保障成关键因素
近年来,CBA对外援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球员难以获得保障合同。一旦表现未达预期,他们可能在赛季中途被裁,且无法在当赛季加盟其他CBA球队。这种不稳定性让不少外援在新赛季选择转战海外联赛,而非重返CBA。
目前,CBA外援的税前工资帽为425万美元,但对于志在冲击季后赛的球队来说,这一额度往往难以满足需求。若球队超支,还需按比例向联盟缴纳调节费,进一步增加了引援的难度。
今年休赛期,已有四位实力外援明确拒绝CBA的邀约,转而签约海外联赛,年薪均超过100万美元。在薪资待遇、比赛强度、曝光度以及生活适应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外援对CBA持观望态度。
四位离队外援详情
1. 迪亚洛(前山西男篮)
上赛季,迪亚洛在山西男篮场均贡献22.5分7.3篮板3.1助攻,攻防两端表现全面。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和突破能力,他成为球队的关键球员。赛季结束后,山西男篮曾积极寻求续约,但迪亚洛最终选择加盟西班牙甲级联赛的巴斯克尼亚队,签下两年税后150万美元的保障合同。相比之下,山西仅能提供非保障合同,稳定性成为他离队的主因。
2. 布莱克尼(前江苏、南京同曦)
作为CBA顶级得分手,布莱克尼过去三个赛季场均得分均超30分,上赛季更是交出了30.5分7.1篮板4.3助攻的亮眼数据,三分命中率高达41.2%。尽管上海男篮曾与他达成口头协议,但他最终选择与以色列球队续约两年。据悉,布莱克尼对CBA的对抗强度和薪资结构并不满意,促使他转投海外联赛。
3. 索恩-梅克(前福建男篮)
梅克在福建男篮效力期间展现了全面的技术,既能护框抢篮板,也能在外线投射三分,是符合现代篮球趋势的优质内线。福建男篮主帅凯撒曾尝试挽留,但梅克最终选择加盟沙特联赛的埃尔奥拉队。CBA的外援政策虽放宽,但薪资和合同保障仍无法与部分海外联赛竞争。
4. 利夫(前广州、北京、南京同曦)
利夫在CBA征战四个赛季,上赛季场均22.1分12.5篮板4.3助攻,帮助南京同曦打进季后赛。尽管多支CBA球队开出报价,但他最终与以色列的马卡比特尔亚夫俱乐部签约,获得一份价值超300万美元的三年全额保障合同。
外援流失趋势加剧
除上述四人外,费尔德、凯尔三世、奈特等外援也纷纷转战其他联赛。CBA目前的薪资竞争力有限,加上合同保障不足和伤病风险,使得越来越多外援倾向于选择欧洲、西亚等更具吸引力的联赛。未来,CBA若想留住顶级外援,或许需要在薪资结构和合同保障上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