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苏州西海岸”话题刷屏社交圈,太湖所展现出的壮阔浩渺和激情律动,令人心驰神往。而如丝带一般的太湖1号公路,正是串联湖山、释放魅力的关键所在。
在苏州吴中,186公里太湖亲水岸线,堪称1号公路的精华段,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更是精华中的点睛之笔。在这里,这条路串联起东山的黛瓦古村、西山的橘色落日、光福的渔舟唱晚、香山的满眼绿意……每一次转弯都藏着意外风景,每一次推开车门,都像拆开一份限定惊喜。
现在,让我们沿着这条路,不设目的地,一路开启“文旅盲盒”,伴着漫山遍野的桂花香气,去见证太湖之变,去解锁湖光山色里的别样精彩,去找回旅行最初该有的松弛与自在。
联名款·山海趣
自然与运动的双向奔赴
千年前,王昌龄以“暗觉海风度”咏叹太湖秋夕;如今,“苏州西海岸”的话题刷屏社交网络。太湖何以总能承载人们对“海”的想象?
登上渔洋山,寻找答案。作为此行的起点,这里也是观湖的绝佳高点。徒步登顶渔洋阁,俯瞰整个太湖,连片湖水铺到天边,湖岸线像绸带绕着山岛,太湖大桥穿破波光——恍惚间真有种站在海边的错觉。
水是太湖的灵魂。三万六千顷湖面随季节换景,滋养出碧螺春、枇杷、杨梅、板栗、橘子这些时令风物,也引来了成群的“精灵”。
“这个季节能看到林雕、凤头鹰、红隼。”指着观鸟客的“长枪短炮”,苏州太湖湖滨生态湿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华东说。不止渔洋山,丽波湾的水鸟掠湖,漫山岛的雀跃身影藏在林间,公路沿线的每处观景台,都是人与自然的合影框。
联名款“盲盒”,装着自然与运动的双重惊喜。太湖把山水做成“基底”,把运动嵌成“彩蛋”,用一场动静相宜的邂逅,书写从度假天堂到户外天堂的曼妙奇遇。
不久前,渔洋山脚下的2025XTERRA夜跑激情开跑。发令枪响破暮色,2000名跑者的脚步敲击着地面,欢呼声混着心跳声,响彻太湖之畔。
“太湖是我们寻找到的生态宝地!”XTERRA运营负责人张燕说。这个发源于美国夏威夷的赛事品牌,以野外铁人三项闻名,不仅对赛事举办地生态要求极为严苛,也因其本身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得到更多人追随。这项赛事自2020年落户太湖度假区,通过越野跑、游泳、骑行等,让越来越多游客爱上“动起来”的太湖。
骑行爱好者王滢对此深有体会。她和好友沿着1号公路骑行20多公里后,在西山风铃溪谷·金铎岭驿站歇脚,清凉贴、充电宝、修车包摆得整齐,不远处山腰的野隐·松簧咖啡店,是现成的“能量站”。“美,就一个字!”王滢感慨,坐在露台吹风看湖,歇够了又能再出发。
现在,这样的配套还在升级。沿途太美·雪绿、风铃溪谷等13个首批驿站已落地,嵌入咖啡馆、民宿、景区、景点,更多站点在完善,就为让游客沉浸式接住湖岸的慢生活。
更惊喜的“联名彩蛋”在水下。西山林屋村居山湾的碧波里,刚上岸的游客直呼:“和鱼儿碰个头,太酷了!”
这处潜水场,原是130余亩的废弃采石矿坑,曾是“大地伤疤”。去年,通过太湖度假区“伙伴计划”引入知名机构改造后,成了江苏首个拿到户外潜水经营许可的基地。“这里的条件太好了,水下最深超30米,能见度高,不输国外海水潜点。”负责人说,今年已吸引数千名爱好者前来体验和培训考证。
当激情赛事撞上绿水青山,“体旅融合”成了太湖最新潮的标签。这条路,延伸对接了遍布山野的登山步道、融合了“太湖蓝”骑行车道……吸引更多人闯入流动的山水画卷,成了长三角自驾、户外运动的一条知名线路。去年,太湖度假区成功举办苏州“环太湖1号公路”马拉松、剑客争霸长三角击剑赛、中国高尔夫球巡回赛、“太湖杯”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品牌赛事活动近250场次,涵盖了足球、马拉松、高尔夫、自行车、定向越野等多个项目,吸引数十万人参与。
限定款·落日集
湖景与新业态的绮遇
如果说太湖的日落是“固定彩蛋”,而跟着落日冒出来的新业态,才是每趟旅程的“独家限定”。
“夕阳穿过桥洞,洒在湖面上,像画笔触碰调色盘,美到窒息!”来自湖北的赵婉周末带娃入住西山岛西西里民宿,在社交平台发了好几张“落日乌托邦”的照片,热情“安利”这处宝藏地。
她住的这家民宿,就在阴山岛入口,棕榈树摇出热带感,客房正对着横山桥,夕阳落下时,桥身成了落日的最佳相框。“每间房都是一线湖景,游客来就为了等这场日落。”民宿负责人俞铁钢说。
这样的落日盛宴,在公路沿线随处可见。1号公路串起湖中岛屿,把散落在湖岸的“橘子海”连成片,引着游客追着夕阳跑。而“落日经济”正催生出一批新鲜业态。
太湖大桥一号桥堍,LIM Cafe让一线湖景与山林美学相互碰撞,城堡式的建筑、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随手一拍,就是一张最美的湖景大片。而让主理人贺荣欣慰的是,成为太湖新晋网红打卡地,不仅靠美景,还有大家对餐厅创意餐品的认可。
网红不仅要靠品质长红,更要靠创意常新,许多主理人有着相同的想法。
行走东山,驱车过岱心湾大桥、丰圻大桥,公路蜿蜒着扎进太湖。不远处,望听零湖咖啡店人气正旺。一进门,咖啡香混着面包香扑来,院里的凌霄花开得热烈。沿台阶往下走,是与太湖相连的天空之镜景观台,游客们举着手机拍落日倒影。
“湖景、落日,再加特色餐品,游客都爱。”运营官白绪学指着菜单介绍,“碧螺春拿铁”带茶香,“杨梅吐气”透酸甜,“鸡头米芒果生椰”藏着江南软糯。店里推出的熟醉“太湖一号”大虾、太湖大闸蟹也很受欢迎,偶尔办窑炉披萨课、小型音乐会,通过不断地研发新品,让游客每次来都有新体验。
和它共享一片湖岸线的ATE咖啡,同样人气爆棚。“枇杷拿铁”“枇杷冰茶”“芝士雪梨枇杷冻”是招牌。为了让游客尝到地道风味,店家在枇杷季尾声,特意冷藏了几百斤白玉枇杷——只为让这份“限定甜”留得久一点。
游客为落日来,不只收获美景。1号公路沿线,上千家村咖、民宿散在山水间,早已形成业态集聚。商家把太湖风物藏进细节,时令果蔬融入饮品,地方文化嵌入住宿,每一杯咖啡、每一次驻足,都是独一无二的“太湖限定”。
湖岸线再延伸,光福冲山半岛的惊喜也在酝酿。7米高的红白灯塔立在水天相接处,夕阳下的轮廓格外浪漫。长堤旁,旧渔船泊在浅水里,默默讲着渔文化的故事。还未正式开放前,就已刷爆苏州人的朋友圈。
“冲山是渔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交汇点。”光福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张晓丽说,打造“落日观景地”,是为了让老地方变新空间,观景、休闲、品文化,限定款的惊喜,藏在传统与新潮的碰撞里。
隐藏款·寻古记
江南文脉与苏式生活的邂逅
限定款的热闹散去,太湖1号公路的“隐藏款盲盒”,藏在那些带着时光痕迹的角落,一打开,就是一段与江南古意的相遇。
“现在就爱往村里跑,赏秋、捡秋,四处‘打野’。”在东山陆巷古村,上海姑娘张晨曦开启她的“反向游”,从“Citywalk”转到“Countrywalk”,古桥秀气,古道藏韵,老房子爬着青苔,村里炊烟混着流水声、古码头青石厚重——这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不仅打动她,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包括陆巷,太湖1号公路在太湖度假区内就串起10余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杨湾、明月湾、东村、植里、堂里、后埠、衙甪里……作为江苏传统村落最集中的区域,这些村子经过精心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旧貌换新,韵味更浓。
西山岛东村村张家湾自然村口,五棵古樟树并肩而站,其中2棵800岁,3棵500岁。“古树的‘磁场’太强,很治愈。可以在树下待一下午。”初秋午后,60后章成哲在接待完客户后,从苏州城里特意赶来打卡。
古树名木,被称为“有生命的文物”。其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悠久的江南历史文化。1号公路沿线,数不尽的名木古树中,既有1200年的古樟、千年榉树,更有2000年的“江苏银杏王”、西汉末年的古柏,这些太湖沿岸的“原住民”,用延续的生命记录着可触摸的历史。而今,这些散落在古村落里的古树、古宅、古巷、古道、古井……都成了古村落蝶变新网红的重要元素,寻古探幽,因为拉满情绪价值,一棵树甚至也有了它的“专属粉丝”。
除了古村落的烟火气,苏州园林折射出人和自然共生共荣的思想境界,将东方哲学与美学融为一体,更具独特的江南韵味。
太湖边的园林,更藏着“小众惊喜”。启园被网友称为“宝藏园林”,也是苏州唯一依山面湖的古典园林。它既有城里园林的小巧幽深,又能“临三万六千顷波涛,历七十二峰苍翠”,站在园里望湖,才算懂了“最江南”的意蕴。
距启园不远的依绿园,去年刚开放就成了网红。“东山啥时多了座园林?”网友的疑问里藏着惊喜。
原来,该园最早可追溯到康熙年间,园名取自门前对联上的杜甫名句——“名园依绿水 野竹上青霄”。这处园林是依照古依绿园布局,现任园主历经10年精心重建,步入其中,亭台楼榭绕着池水,移步换景。
“这里既可赏玩,又可小住,沉浸式体验苏式生活。”依绿园主理人马浩龙介绍,园内有38间客房,还会应时举办碧螺春炒制、苏式蜜饯制作等非遗活动,提供太湖三白、大闸蟹等特色时令土菜,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园林之美、美食之美、物产之美。
行程尾声,我们听到又一个喜讯:国庆假期,东山紫金庵的“国宝”罗汉塑像将焕新归来,为太湖的“寻宋”之旅,再启一段静候知音的新章。
太湖1号公路串起的文旅惊喜,拆不完也解不尽。下次再来,或许又有新的“盲盒”在等你——这片湖山之间的故事,永远在更新。
本版撰稿 盛峥 柳玉琳 肖甜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