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进无声的世界:他们需要的不只是“听见”|关注国际聋人日
创始人
2025-09-28 21:42:57
0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当我们习以为常倾听蝉鸣鸟叫、欣赏美妙旋律、与人谈天说地时,约有2780万听障人士只能发出呜咽的语句,用无声的方式感知世界。

今年的9月28日是第68个“国际聋人日”,主题是“科技助听、有爱无碍”。在这个特殊的星期日,封面新闻记者特别对话了几位听障朋友,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生活经历。

受益于科技进步,有人借助于人工耳蜗、智能穿戴设备,重新听见了一个绘声绘色的世界,重塑生活方式;有人在安静的世界里沉淀,靠着过人的本领走上更大的舞台。

无声之外,他们的困境更不容忽视:因为大多数听障人士看起来与健全人无异,但获取的信息却是缺失的。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个特殊的群体,倾听他们的声音。

讲述人:刘罗琳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我们不需要同情,只需要机会”

2025年对刘罗琳来说,是收获的季节。

“熊猫抱竹”

今年5月,她创作的竹编非遗文创作品“熊猫抱竹”走进了故宫,走到面向全国的残疾人文创作品展览上;8月落幕的成都世运会上,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她用双手收获了国际友人的肯定。

刘罗琳

刘罗琳出生于1997年,虽然有听力障碍,但对生活一直充满热爱。2014年,她拜国家级漆器非遗大师杨莉尔倩为师。2019年,又师从四川省竹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隆梅,深入研习竹编艺术,再将成都漆艺与道明竹编这两朵四川“非遗金花”的精髓融会贯通,进行创作。

刘罗琳在世运会与国际友人摆摊

在成都世运村摆摊,最大的障碍是交流,但对刘罗琳来说不是难事。平常,她就打字和人交流,速度很快,“我在手机上装了一款翻译软件,可以支持20多种外语翻译。”刘罗琳告诉记者,为了和顾客更好地沟通,她还给每一个产品都做了中英文介绍牌。

如今已是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崇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人、助残工美大师的刘罗琳,人生也有过一段时间的低谷。她的父亲刘建文告诉记者,因为听障,她曾一度找不到工作,也失去了很多机会,好在一切都挺过来了。

无声的世界不是空白的,而是另一种丰盈。刘建文提到,因为听觉通道受限,听障人士视觉补偿能力往往更强,对形状、色彩、空间关系的感知能力优于常人,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出不寻常的专注力和动手能力。

尊重每一位残障人士的独特价值,让每一份尊严都能在文明的土壤中开花结果、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如今,为了方便更多残疾人就近学习竹编技术和就业,刘罗琳在成都建了多个工作室。“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也让世界看到我们残疾人的能力和价值,我感到非常自豪。”刘罗琳说。

听障受损不等于能力受限。同为听障人士的修复师陈亚来自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2012年开始在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从事古籍文献修复工作。十多年里,她为国内外博物馆抢救古籍字画,为档案馆纪念馆图书馆修复文献,让古钱币的纹路重见天日。从残缺到圆满,她修复的文物有五百余件。

在四川,无声骑手们为千家万户送去美味,无声的咖啡师用手语与社会建立起新的感情连接……听障朋友们无一不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精彩,而这一切也正如刘罗琳所说:“我们不需要同情,只需要机会。”

讲述人:李欣欣 自由插画师

“不需要特别的尊重,只需要平常对待”

80后李欣欣是一位自由插画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小时候的一次发烧,让李欣欣听力系统受损,如今她左耳重度失聪,右耳中度失聪,“左耳完全听不到声音,右耳可以听到一些声音,但比普通人听起来更小,有一些声音我识别起来会有点困难。”日常生活,助听器可以帮助她解决听力障碍,不过她更习惯结合唇语去理解。

李欣欣画的成都

因为从小喜欢绘画,李欣欣报考了四川美术学院,后来成为一名独立插画师。她的日常工作就是创作,还出版过两本城市主题画作《嗨,成都》《嗨,昆明》。目前,李欣欣正在准备第三本城市绘本。未来,“我希望能画出更多想画的东西,也希望能画出一些针对残疾人的绘本,让大家对这个群体的了解更加清晰。”李欣欣说。

李欣欣画的成都

生活中,家人对李欣欣给予了很多支持,“他们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后勤和情感支撑,画画遇到困境的时候,和家人聊聊,他们会给我一些建议和方向。”她坦承,日常生活中还是比较受到大家的照顾,有听不清的时候大家也会重复解释一遍。

前不久,一位网友分享自己乘坐网约车经历的视频火了。这位乘客正在白血病康复期,行走不便,来接他的恰好是一位聋人司机。司机稳稳停靠后,利落地协助乘客搬动轮椅;乘客则用手机打字表达感谢。

这段经历被网友称为“治愈孤独的十分钟”,在网络收获点赞超百万。李欣欣对这个故事感同身受,在她看来,这些片段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他们跳出了“特殊群体”的标签,还原了人与人相处的本质:在理解与尊重的目光下,所有障碍都会消融。

她说:“其实残疾人生活中不需要特别的尊重,只需要平常对待。大家对听障人士和对健全人用差不多的方式就好,多加一点耐心就可以。”沟通不仅是声带的震动,更是心灵的相通,当社会以平等之心搭建沟通的桥梁,人类美好的情愫在无声世界里也能有回响。

讲述人:戴女士

“多多推广无障碍就医体系

让听障患者获得有尊严的就诊体验”

尽管受益于助听器、人工耳蜗和智能穿戴装备等,听障朋友面临的沟通屏障正在逐渐打通,但实际交流中他们仍面临困扰。

前不久,戴女士到一家医院就诊时遭遇了不便。就诊过程中,对方见戴女士外形正常,判定她不是残疾人,因此在后来的沟通中逐渐烦躁了起来。殊不知,她双耳听不见。

这也是几乎所有听障人士面临的困境:人们从外界获取信息,90%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失去听力这一重要的信息渠道,不仅会影响人的言语、认知、社交能力,也会深刻影响生命的质量。由于听障朋友表面上看起来与普通人无异,所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大众忽视。

尽管科技赋能听障者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多的温暖与希望,但听障带来的交流沟通能力受限,并不是戴上辅具就“万事大吉”,关键在于“信息缺失”。戴女士提到,一方面,他们面临听不清、听不见而错失关键信息的可能;另一方面,是嘈杂环境下缺乏自动屏蔽环境音的能力,从而不能专注聆听,获取信息容易变得支离破碎。

她也呼吁,希望更多医院推广“手语+字幕”服务模式,推动更多医院完善无障碍就医体系,让听障患者获得有尊严的就诊体验;在日常与听障群体的交流互动中,放慢语速、保持眼神接触、善用文字辅助。

国际聋人日不仅是对聋人群体的特殊关怀,更是面向社会的一次宣传。1958年9月28日被定为首个国际聋人日,并延续至今。聋人日设立的初衷是维护全球聋人群体的权益,推动康复事业的发展。

这是一个2780万的特殊群体,居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五大残疾人群数量之首,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67%,四川目前持证的听力残疾人约有26.07万人。真正的包容不是俯视的怜悯,而是平视的共情。戴女士表示,社会可以更包容的姿态向听障者靠拢,进一步推动完善社会无障碍体系。

当共情转化为超越同情的理解,当包容成为平等参与的基石,当更多的听障人士不被静音键束缚、大胆做梦,这便是“有爱无碍”最好的诠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这个国庆假期,热门or小众?总... 国庆中秋8天长假临近,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途牛旅行网最新预订数据显示,本周国庆中秋团期旅游产品预订...
同江乡村文旅产业现场观摩会解锁... 9月28日,同江“醉美边境乡约同江”乡村文旅产业现场观摩会顺利启幕。本次观摩会为期两天,第一天举办同...
京津冀集中发布三地假期文旅特色... 临近“十一”假期,为进一步深化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激活假日文旅消费市场,为广大游客提供跨区域、多元化...
1日徒步(国庆天天发)【海坨山... ▌ 活动时间 国庆节每天发团 ▌ 联系方式 ▌ 集合地点 集合:早8:00健德门或附近地铁站*具体以...
原创 齐... 骑摩托车穿越苍南168黄金海岸线,本来是个想当然的非常惬意的过程,奈何天气不给力,虽然最高只有30多...
昆明机场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外国... 中新网昆明9月28日电 (陈志蓉 李康)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9月28日通报称,截至9月27日,该站今...
共护高原生命之源:双羿环境与西... 双羿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环保设备制造商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
“如果开始的两三页不能读下去,... 今晚与大家分享的是瑞士知名文化记者与享誉国际的作家、藏书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的对谈《想象的生活》。在...
5A景区,正在被抛弃 汹涌挤向接驳车的人潮,和被裹挟着走的推背感,让刻意避开“十一”出游高峰,希冀在“北疆明珠”喀纳斯畅游...
一图读懂丨婴儿发育之感官发育 - 婴儿发育之感官发育 - 身体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发育过程复杂,包括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