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帖称,2025年6月22日在云南丽江旅游入住古城当地某民宿时,疑似遭遇针孔摄像头警报、商家暴力堵门骚扰,与民宿方反映后竟接到对方“起诉来电”。对此,涉事民宿在回应中否认偷拍与暴力堵门,称来电是核对号码,并告知记者将通过法律进行维权,且强调民宿每月都会排查房间摄像头。
南都N视频记者从涉事第三方平台“去哪儿”了解到,平台接到游客反馈后已联合商户配合警方调查,并向游客提出了赔付方案。此外,平台也向商户重申了安全经营要求,建议用户遇类似问题第一时间联系警方与平台。目前,涉事民宿仍在该平台正常营业。
图为社交平台上当事人发帖。
入住惊魂:疑似偷拍与暴力堵门,离店后仍被威胁
据当事人发帖,6月22日,他们通过“去哪儿”APP预订丽江古城区南门某民宿,抵达后发现实际入住民宿与下单房型完全不符。办理入住时,民宿工作人员多次要求取消线上订单改为线下交易,遭拒后又试图打探出行目的、添加微信。进入房间准备换衣时,因安全意识较强,同行伙伴用摄像头检测仪进行检测,结果当事人衣服刚换一半,房间多处,甚至是洗手间上方突然传出摄像头异响警报,更令她们恐惧的是,刚录下检测仪报警视频,房门口就响起“大力敲门声”。一名自称民宿负责人的陌生男性要求开门,在被明确以“女生换衣不便”拒绝后,对方不仅未离开,反而增加员工堵门,强迫其开门。
图为当事人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中,陌生男性要求开门。
“难道出门度个假?要把小命交代在丽江了?”当事人表示,情急之下他们拨打报警电话,5点12分拨打,5点16分警察回复“已到民宿”,但等了近8分钟才见警察上来。确认是警察后,两名当事人才敢开门,并一同用检测仪指出警报位置。然而,民宿负责人熊某到场后,先是辩称暴力敲门很正常,“经常这么对客人”,被质问后又先后编造“送五折折扣”“员工让处理房间问题”等理由,几分钟换了三个堵门的说法。
随后两名当事人在警察的陪同下离店,警方曾承诺“七天内会再次检测民宿摄像头并回复”,但三个月过去,当事人称,仍未收到商家退款、道歉。直至9月15日,熊某突然来电称“你们在网上造谣,要告你们”,还说看到了报警回执单,上面写“未发现隐藏摄像头”。9月15日,当事人向当地派出所核实,得到的答复是“6月22日的报警当天就已结案”。
图为6月当地警方开具的报警回执单。
民宿方回应:称是沟通误会,否认偷拍与暴力堵门
针对上述当事人的说法,涉事民宿老板娘回应南都记者,并在社交平台上给予了回应,她详细还原了自己视角下的事件经过:“当天下午4点30左右我在前台喝茶,帮她们提行李的前台跟我说这两个客人很矫情,说白天不要有一点声音,对房间也很挑剔。我就说我上去看一下,于是和我老公两个人一起上去,敲门是想问问她们——我们酒店每天住上百人,白天人来人往,肯定会有一定声音,如果确实不能接受白天有声音,也可以帮她们换个酒店入住。”
对于“堵门”争议,老板娘解释称,当时住客说正在换衣服,他们马上就说“没事,等你换好,不着急”,之后就一直在门口等着,没再敲门或催促。“没想到没过多久,她就说已经报警了,我当时也很莫名其妙。既然报警了,我们就下楼等警察来,没再停留。”关于警方到场后的处理,老板娘表示:“警察来了之后去了她们房间,了解完情况,让我老公上去给客人道歉,说不该敲客人房门,不够礼貌。我老公照做了,上去道了歉。但客人说光道歉不够,要拿出‘诚意’,我老公问她需要什么诚意,她只说‘看我们表示’。我老公就提议,把两晚房费退回,让她们免费住一晚,可客人还是说诚意不够,还说要去告我们,我们也就不想再继续退让了。后来客人要求警察出具出警回执单,警察就把他们带回派出所开具了。”
而对于当事人核心质疑的“偷拍”问题,老板娘明确否认:“我们全程都不知道她为什么报警,直到后来看到她在各个平台的评论里写我们民宿有摄像头,才去了派出所核实。”派出所工作人员跟民宿方说,当天已经对房间进行了勘查,根本没发现隐藏摄像头,而且当天就把写有“民警对现场勘查未发现隐藏摄像头”的回执单给了对方。当记者询问民宿日常是否会对房间内摄像头进行排查时,老板娘回应:“我们都有的,每个月都会要求工作人员把所有房间的空调滤网全部取下来,插座之类的也都会一一检查,每个月都有一次这样的排查。”
至于9月15日的“威胁电话”,老板娘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我们决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当时就找了律师。律师需要对方的电话号码,但我们没保存,我老公在两个号码之间不确定哪个是客人的,就拨打过去核对,同时告知她我们会起诉,追究她对酒店名誉侵权造成的损失。结果她就急了,之后开始在各个公开平台疯狂发帖乱写,这是在报复我们!”最后,民宿方表示:一切等法院公平公正的判决。
涉事平台:遇此类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警方和平台
当事人发帖称,之所以预订涉事民宿,是因为预订的APP将其列为“古城附近首推民宿”,还显示“排行第一、五星好评”。但遭遇风波后,她们向平台反馈,对方先是让“别找相关部门介入”,承诺“会处理”,后续却改口称“民宿用多个名字售卖很正常,不算虚假宣传”。更令她们不满的是,平台拒绝提供民宿营业执照,理由是“和民宿是合作方,不能向消费者提供”;她们将商家堵门、检测仪报警的视频作为差评上传,不到一天就被隐藏,只能在“已隐藏对您帮助不大的点评”板块里找到评价内容。
当事人要求退款或赔偿时,平台客服反馈:“既不退款,也不赔偿”。而涉事民宿至今仍在APP上正常售卖。针对当事人对平台的质疑,“去哪儿”平台公关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回应称,在6月份接到该用户反馈后,平台十分重视并第一时间对消费者提供了赔付方案,同时联合供应商配合警方调查。截至目前,平台还未收到执法部门任何关于该问题的结果反馈。后续仍会与各方保持沟通。临近国庆,去哪儿网已再次向全体商户严肃重申用户隐私保护政策及安全经营要求,明确违规后果。用户如果在入住期间遭遇此类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警方和平台,平台将提供帮助。
民宿监管现状:空白地带与风险频发
民宿偷拍、商家骚扰等问题的频发,也暴露了行业监管的漏洞。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到广东民宿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广东省旅游协会民宿分会秘书长徐灵枝,据他透露,当前民宿行业缺乏公安或行业协会的定期检测机制,民宿是否存在偷拍设备主要依赖经营者自觉检查。徐灵枝进一步解释,不同类型民宿的风险差异显著:城市民宿因无人管理,仅靠密码入住、无公共区域监管,成为偷拍行为的高发地,且偷拍者多为之前入住的客人,民宿老板主动实施的情况较少;而旅游民宿、乡村民宿因配备管家和公共区域摄像头,对可疑人员的察觉率更高,警方排查时也更易锁定嫌疑人,因此偷拍风险较低。他坦言,目前行业内尚无有效手段完全防范此类风险,只能依赖经营者加强自查与客人安全意识提升。
图为民宿方收到的警方开具的报警回执单。
法律视角:保留证据维护权益
针对此次事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南都N视频记者咨询了广东美利天律师事务所的沈涛律师。律师指出,目前虽无针对民宿的专项法律法规,但通用法律明确保护公民隐私权,民宿若存在偷拍行为,轻则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若通过偷拍获取隐私信息并上传至网络获利,情节严重者将构成犯罪。
此外,律师还为消费者提供了具体维权路径:遭遇此类事件后,应第一时间报警并固定证据:检测仪报警视频、录音、与商家/平台的沟通记录等;同时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借助消协的调解职能推动问题解决;最后,需及时向预订平台提交证据并投诉,利用平台对民宿的保证金机制保障赔偿权益。若上述部门处理不当,可向上级主管部门进一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