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弄里的中国式生长,一座苏式老宅的水墨新生
创始人
2025-09-30 21:00:59
0

西花桥巷的一所老宅,有两处景致尤为动人:立于二楼长窗前,黛瓦铺就的传统斜屋顶连绵起伏,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扣人心弦;俯身一楼门厅,焕新的小楼与隔壁斑驳粉墙彼此交融,浑然一体,仿佛本就同属一个时代,寥寥数笔又勾勒出一幅窄巷民居的立轴,让人为之侧目。设计师孙元亮说:“接手这座宅子时,最打动我们的便是窗外那片起伏有致的屋顶,在苏州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这种‘在地性’的力量尤为强烈。”

这座坐南面北的宅院,由上一代业主于2004年翻建。2017年,设计师孙元亮的工作室将其购入,在保留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对空间进行了重塑:内部改为两层半带阁楼的布局,调整开窗形式与动线关系,于前部增设门厅与天井,后方的传统苏式庭院一并优化。设计师坦言:“原庭院中的亭廊曲桥虽美,但前宅体量局促,难以舒展。因此我们以当代语言重新诠释江南意境,打造移步易景的东方美学空间,使它更契合现代生活。”

门庭之引,留白处见从容

西花桥巷本就在苏州传统街巷里算宽的,宅子又将门头适度后退,留出更从容的过渡空间,人来车往,与人方便。门头样式,最终选定苏式石库门,配一对抱鼓石,低调隐逸。两侧植竹,檐下紫藤垂落,为入口添了几分生动气韵。

步入厅堂,感应灯亮起,照亮了头顶的轩蓬结构,是设计师向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致敬。脚下老青砖蔓延至天井边,苔痕斑驳,仿佛历史静默不语。

一道传统木窗棂如屏风般隔而不断。窗上如意纹样,是设计师从古籍中寻得图样,再特邀香山匠人定制而成。最后选择三对如意,三生万物,或许是为烘托中国人对数字的迷恋。

门厅与第二进大厅之间,西侧几平方米的天井宛若一件大型景观艺术品,为南北窗景与东墙月洞门提供风景。天井里搭配了多种植物,配置仅做两点设定:根据中国太极卦象,南北两棵小树生长势头相对,相交相融;其他低矮植物自由生长,自成场域,没有太多克制,偶尔修剪。

在这座宅子里,窗景被赋予了核心意义。孙元亮说,这源于江南园林长久以来带给他的反馈与启发。

窗,是连接内外、沟通人与自然的媒介。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苏州园林最动人的,正是其四季分明、晴雨各异的意境,无论何时到访,都能领略到独属于那一刻的美。设计师希望透过宅中的每一扇窗,让人与周边环境、与姑苏古城、与整个江南文化展开对话,而非仅仅囿于一方室内天地。为了让天井南北边的空间,即第一进门厅与第二进大厅的视线截取到最佳的窗景,他为两边的地平面,设置了高低落差。

园林所带来的丰富感知,尤其是对自然的细腻体会,是造园艺术给他的最大馈赠。苏州古城虽无真山真水,却在园林中营造出山水的神韵,成为一种微缩的自然,让人在自家庭院中便能感受四时流转,体味山水文化。“古人造园、文人造园,实在了不起,各项审美全都在线。”

在充分考量现代居住舒适性的同时,宅子保留并提炼了大量纯粹的苏式元素:粉墙、花窗、旧式家具、柱础与青砖。“我们尤其喜爱苏州民居,这些元素能留存至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庭院中以往的旧石、老瓦,也被巧妙地悉心保留在空间的空档中,重新融入景观。

门厅里后来还补铺了一些金砖。设计师在使用中感悟到,这种材料透气性极佳,黄梅天时会吸潮,天气转晴便迅速沥干,无形中调节着室内的湿度。去年,临顿河因工程暂时截流,周边巷子出现了内涝,这处宅邸因地基稍高而未受影响。由此他也了解到,古城街巷最终会与河道,形成一套独特的排水系统。“每个地方的食物、器物,乃至建房方式,都有其‘在地性’。这一方水土,自然孕育出这一方生活方式。”

窗景之融,方寸间有天地

回望门厅,仿佛聆听一场传统与现代的轻声对话。但传统的中国元素并不显得厚重,正因为大量苏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语汇巧妙结合,再借自然植物的柔和之力,将任何可能的违和感悄然消融于无形之中。

当我们坐在第二进时,视线透过第一进的窗户,景致已与往日不同,植物尚未如此丰茂时,窗只是一扇窗;而今绿意渐深,若隐若现,窗与植物的比例随之发生改变,连同侧边墙也因一旁树木的生长而有了新的表情。

空间,如同自然,始终处于生长与变化之中。它与人之间存在着持续的互动,不同的人,会唤起空间不同的回应。院子里的植物若长得特别好,必是因得到了人的呵护与关注,否则便会渐渐凋零。万物皆有生命,皆在关系中存在。

搬入之后,最大的改动在于第二进的楼梯位置:原本贴墙而设的楼梯,被重新布局为回字形结构的正中间,前后两条走道设置得一宽一窄,隐喻苏州的宽巷与窄弄。即使身处室内,空气依然流动,视线也随之穿梭。通过空间的借用与交融,实现“移步易景”,在行走中感受趣味。“我们不只希望室内与外部对话,内部空间之间,无论是平面、横向还是纵向,也应当产生关联。”孙元亮说。

房子四周几乎都保留了一线细小的空隙,不仅作为景窗,更让整所宅子“松劲、透气”,或许也是一种留白之美。每一扇窗户望出去,都自成一片小景:一截瘦竹、几叶芭蕉、形貌生动的太湖石,瓦砾叠落成趣,苔痕悄然漫生,蕨类自在舒展……改造时花园里多余的石头与旧瓦,也被重新安放,各得其所。正如设计师所言:“有些事需要讲究,有些事随性一些就好。”

当两人对坐在窄“巷”窗边聊天,视线可南可北,可上可下,游走于多重景致之间。“我们考虑的是人在这个空间中的感受,要能坐得下,更待得住。”

窄“巷”虽狭,层高也不张扬,但设计师以深色调营造出包裹感,让心自然沉静。短暂停留时,一束光影悄悄潜入,片刻逗留,转眼又溜往别处,如同这所宅子,静默中自有流动的诗意。

设计师说,相比于日式庭园的克制与拘谨,苏州园林最大的魅力在于更有自然天成的感觉,能让人彻底放松,融入其中。在中国园林里,可以随手触碰一枝一叶,感受与自然无界的亲近,这或许也暗含了中国人骨子里待人接物的一种通达哲学。

将这种感受延伸至空间设计,意味着所创造的环境应让人感到自在。如果一处空间让朋友拘束,那主客之间便也有了距离。正因如此,当同行的孩子在小洞口中穿梭嬉戏时,恰恰说明这个空间具有包容性,能让人放松,这才是成功的表达。

作为设计师,真正的设计往往从现场开始。图纸是冷静的,而空间是有生命的;唯有在现场与客户互动、与场地对话,设计才能直达人心。设计师投入的心力与时间,远不止于图纸,更多是在过程。老宅是在设计师无数次日常体验中调整、完善出来的。

心庭之栖,生长中得自在

走在回形空间,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被南面的花园吸引。“有时候,风景本身就在引导你向前。”几乎在每个转角,都能感知到花园的存在。

但不必急于踏入。那儿放置了一把仰面的扶椅,设计师邀我坐下,略带狡黠地问:是否觉得眼前世界一往无前,毫无阻挡,只见一线瓦檐?是的。他从这一视角品出了古城的韵味,得意不已,于是将椅子安放于此。

花园中新辟一方池塘,为了将主屋与对岸的茶室相连,同时化解隔壁老厂房的压迫感,最终以格栅为解:临水处用竖格,向树处用横格,几何连廊自成景框,高楼若隐若现,不安的心也随之安定下来。

宅内,配备了五恒系统,即便江南梅雨时节也舒适如春。完工后,孙元亮常静静打量四周:远处的水杉、窥鱼的猫、偶尔路过的黄鼠狼,都变得可爱起来。他最爱漫步周边巷弄,工作室备有几辆自行车,加班留宿后常骑车去吃早餐、顺道遛弯。“我喜欢去学士街觅食,每次都选不同的巷子穿行。人生不就是走不同的路,感受不同的风景吗?开车或坐地铁,反而会错过那些城市里更深、更隐秘的脉络。”

孙元亮在苏州已生活了二十五六载,却是住在古城的这几年,才真正读懂这座城市。

远望高楼林立,近观古城限高的宅院,层次格外分明:能看到在护城河内一座完整的城池,这在中国历史古城中实属罕见。而许多私宅的二楼,能毫无遮挡地望见蓝天白云的天际线。古城虽无真山真水,却通过借景造境,从任意角度外观、内省整个世界。“生活在苏州古城是幸运的。你无时无刻不被它影响,无论你是否刻意游园、是否关注风物,只要在此停留,便会慢慢被其浸润,被其塑造。”

记者 | 丁云

刊登于《现代苏州》第499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冠心病到最后,都是如何去世的?... 一提到心脏病,很多人心里都会一紧,尤其是那些被医生告知“冠心病”三个字的人,更是常常陷入一种说不出的...
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管理:5类中...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吐酸”“嘈杂”“胃痛”范畴,多因肝胃不和、脾胃虚寒或痰热中阻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医生坦言:50岁后的老人,一旦... 五十岁之后的人,很多都逃不过心血管这道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这些问题,仿佛一步步推着他们走...
菲律宾赌场旅游体验指南 菲律宾作为东南亚颇具人气的旅游目的地,不仅以迷人的海岛、热情的文化和丰富的美食闻名,同时也因现代化的...
广州再添休闲度假好去处!39.... 记者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近日,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广州市和白云区“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正佳...
双节同庆,羊城主题乐园携手非遗... 国庆与中秋双节将至,广州各大文旅景区纷纷推出融合传统、潮流与体育元素的特色活动,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场...
国庆中秋长假去松江“上房揭瓦”... 9月29日,2025年“上海之根——第三届松江咖啡黄金周暨泰晤士精致生活节”在松江启幕,邀请市民游客...
河南“四大怪菜”,全是当地人的... 河南省雄踞中原,幅员辽阔。 优秀的自然环境养育了聪明勤劳的河南人民,也演绎出了被誉为“八大菜系”之祖...
狮城风情点燃山城 “2025重... 9月29日晚,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商圈内人声鼎沸,“2025重庆·新加坡体验周”在此正式启幕。本次活动...
【双节同庆 健康同行】中秋国庆... 诗与远方在召唤 终于迎来中秋+国庆8天小长假了 计划出游的朋友们~ 这8份“唠叨”请收好 咱们平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