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昆明10月1日消息(记者 赵贝贝)当国庆遇上中秋,长达8天的假期去哪儿玩?如果想要一次集历史、艺术、科技与趣味于一体的体验,云南省博物馆是不二之选。记者从云南省博物馆了解到,国庆、中秋假期间,云南省博物馆不仅周一不闭馆、延时开放,并且奉上“契丹印迹——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品展”“上海·海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海派绘画名家作品展”两大新展,为游客准备了一场“干货满满”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盛宴。
契丹印迹:勾勒草原帝国的史诗画卷
内蒙古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云彩凤介绍,“契丹印迹——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品”于10月1日正式开展,展览荟萃了来自内蒙古博物院及多家旗县博物馆的160件珍贵文物,其中70%以上为珍贵文物。
展览分为四大单元,以时间顺序梳理契丹从兴起到消亡的历史过程,分不同方面展现辽代的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囊括衣食住行等每一个生活细节,真实再现契丹文化特色。
蘑菇型三彩釉香薰(央广网记者 赵贝贝 摄)
“展出的展品类型极为丰富,从早期的陶器、兵器,到中后期精美的瓷器、蜚声中外的那批三彩器、华丽的金银器与稀有的玻璃器,直至反映佛教盛行的佛塔等用品,构成了一部立体的草原文明史诗。”云采凤说道。
上海·海上:笔墨丹青间的都市风情与中西交融
“上海·海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海派绘画名家作品展”同样于10月1日开幕。该展览则带领观众步入近现代上海多元复杂的艺术世界。海派绘画作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一颗瑰丽的明珠,以其鲜明的市民化、商业化与中西融合特色而闻名。
花卉团扇册页(央广网记者 赵贝贝 摄)
本次展览分为“何以海派——海纳百川 艺术舞台”与“何为海派——兼收并蓄 开拓创新”两个部分,通过94件(套)文物全面展现海派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绘画风格等内容。前者梳理了海派书画形成的历史脉络与社会成因;后者则通过具体作品,深入解读海派绘画的艺术特色。云南省博物馆展览部工作人员师艺介绍:“与传统文人画不同,海派绘画更贴近市民的审美,多描绘吉祥寓意、装饰性强的题材,尺幅也更为灵活,便于流通。其用色或富丽堂皇,或淳朴淡雅,整体设色更为丰富大胆。”
据介绍,本次展览意在让观众于书画的流变中,切身感受在近现代中西文化碰撞的浪潮下,西方的美术理论与技巧如何被巧妙地融入东方传统文人画之中,从而催生出一批杰出的海派画家及其雅俗共赏的文艺作品。
“双节”畅游指南:延时开放、科技戏剧赋能深度体验
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韦坚介绍,为迎接双节客流,云南省博物馆国庆、中秋假期期间(10月1日至10月8日),将实行延时开放,周一不闭馆政策,每日开放时间为9:00至18:30(18:00停止入馆),10月9日起恢复平日开放时间。
游客正在仔细观看展出的展品(央广网记者 赵贝贝 摄)
此外,韦坚介绍,博物馆还为观众准备了多重文化体验。除两大新展外,讲述云南本土历史的“从西南夷到益州郡”展(展至10月19日)及“云南历史文明陈列”常设展照常开放;VR沉浸式体验展《探秘古滇》持续热展,观众可借助VR技术,在古滇国场景中自由行走探索;“云博剧场”将上演以馆藏文物为灵感创作的《聂耳的小提琴》及儿童音乐剧《海洋大乱斗》,并伴有“戏精快闪”与“戏剧市集”等活动。同时,观众亦可通过“数字云博”小程序,在线游览精品书画与文物数字展厅,打破时空限制。
游客正在挑选文创产品(央广网记者 赵贝贝 摄)
这个假期,不妨走进云南省博物馆,在南北文化的对话中,在历史与科技的融合里,度过一个意蕴悠长、精彩纷呈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