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沿海常见极端气象灾害,常伴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可能引发洪涝、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掌握全周期防御知识是降低危害的关键。下面从预警识别、灾前准备、灾中避险、灾后防护四个维度,详解科学防御方法。
一、预警先行:读懂信号才能精准应对
我国台风预警信号分为蓝、黄、橙、红四级,不同级别对应不同防御要求。蓝色预警意味着24小时内将受影响,需关注后续动态;黄色预警时风力可达8级以上,应停止户外危险作业;橙色预警表示12小时内有强风暴雨,需转移危险区域人员;红色预警为最高级别,6小时内将遭遇12级以上狂风,必须全员进入紧急避险状态。公众可通过气象APP、电视、社区通知等渠道实时追踪预警信息,明确自身所处区域的风险等级。
二、灾前准备:筑牢安全防线
提前防范是台风防御的核心。居家防护需重点加固门窗,用胶带贴成“米”字可增强玻璃抗风性,同时清理阳台花盆、空调外机旁杂物,避免高空坠物风险。应急物资应准备充足,包括3-5天的饮用水、耐储存食品、常用药品、充电宝及应急照明设备,有特殊需求者需额外准备专用物品。户外隐患排查同样重要: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和老树;车辆需停至地势较高的室内停车场;沿海船舶应驶入避风港,海洋养殖设施需提前加固。居住在低洼处、山坡旁等危险区域的居民,需熟悉就近避灾场所位置和转移路线,制定家庭应急联络方案。
三、灾中避险:坚守安全底线
台风过境时,居家人员应关闭电源、煤气阀门,拉上窗帘阻挡玻璃碎片,若玻璃破碎需用厚衣物护住头部转移至内侧房间。切勿靠近窗户或阳台,更不能外出观察台风。
户外人员需立即进入坚固建筑避险,远离海岸线、桥梁、低洼地带。若遇车辆涉水,当积水超轮胎一半时,务必果断弃车逃生,切勿停留。行车时能见度不足50米,应开启双闪并就近停车,避免强行通过积水路段引发危险。
四、灾后防护:警惕次生灾害
台风减弱后并非绝对安全,需待官方发布安全通知再返家。返家后先检查房屋墙体、电路、燃气管道是否受损,被水浸泡的电器需专业检测后再使用。需远离河道、堤坝、山坡等区域,防范台风后易发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食品若被积水浸泡应立即丢弃,避免食物中毒。同时要及时清理环境积水,喷洒杀虫剂防蚊虫滋生,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需尽快就医。无数案例印证了科学防御的重要性,牢记“预警即命令,防范即责任”,才能在台风来袭时守护好自己与家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