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治疗需结合病情分期(早期、进展期、晚期)、身体状态综合制定方案,中医以“扶正祛邪、健脾和胃”为核心,西医以“手术、化疗、靶向、免疫”为主要手段。5种中成药多用于辅助改善症状、减轻治疗副作用,5种西药侧重抗肿瘤、控制病情进展,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搭配使用。所有用药均需严格遵循肿瘤科/脾胃科医师医嘱,不可仅凭“胃部不适”自行服用,避免因不对证或剂量不当延误病情、引发严重副作用。
一、5种中成药的适用情况与核心注意
1. 参芪扶正注射液:适用于胃癌放化疗后气虚证
核心作用:益气扶正、增强免疫力,改善放化疗所致的气虚症状
适用情况:胃癌放化疗期间或术后气虚明显者,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食欲差、气短、易感冒,排除湿热证(口苦、腹胀、大便黏腻)、阴虚火旺证(手足心热、口干)者。
作用逻辑:方中黄芪、党参为核心成分,能补气健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对造血系统与消化系统的损伤,提升患者耐受度,适合无明显湿热、阴虚的气虚型胃癌患者。
注意:需静脉输注,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过敏体质者慎用,首次使用需观察30分钟,避免过敏反应;用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可适当食用山药粥、小米粥辅助健脾。
2. 香砂六君丸:适用于胃癌术后或化疗后脾胃虚弱证
核心作用:益气健脾、和胃化湿,改善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适
适用情况: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或化疗后脾胃虚弱者,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大便稀溏,伴乏力、舌淡苔白,排除食积证(腹胀、反酸、嗳气酸腐)、血瘀证(胃脘刺痛、舌有瘀点)者。
作用逻辑: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木香、砂仁理气和胃,陈皮、半夏燥湿化痰,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减轻术后或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适合脾胃虚弱兼气滞湿阻者。
注意:感冒发热期间暂停服用;服药期间避免辛辣、生冷食物,减少胃肠刺激;若服药后腹胀加重或出现反酸,需排查是否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胃动力不足,不可盲目长期服用。
3. 华蟾素胶囊:适用于胃癌中晚期辅助抗肿瘤
核心作用:解毒、消肿、止痛,辅助抑制肿瘤细胞、缓解癌痛
适用情况:胃癌中晚期无法手术或放化疗效果不佳者,表现为胃脘隐痛或刺痛、腹部肿块、食欲差,伴体重下降,排除脾胃虚寒证(畏寒、大便稀溏、舌淡)者。
作用逻辑:以蟾蜍皮提取物为核心,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能辅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同时缓解胃癌所致的胃脘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适合无明显脾胃虚寒的中晚期胃癌患者。
注意:药物有一定刺激性,脾胃功能较弱者需从小剂量起始,餐后服用;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慎用;服药期间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需及时告知医师,必要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4. 胃复春片:适用于胃癌癌前病变或术后恢复期
核心作用:健脾益气、活血解毒,改善胃黏膜病变、预防病情进展
适用情况:胃癌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或胃癌术后恢复期,表现为胃脘隐痛、食欲差、嗳气,伴乏力、舌淡,排除湿热证(口苦、口臭、大便黏腻)者。
作用逻辑:方中红参、香茶菜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枳壳理气宽中,能修复胃黏膜、改善胃黏膜微循环,延缓癌前病变进展,降低术后复发风险,适合胃癌早期或癌前病变的调理。
注意:服药周期较长(通常3-6个月),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变变化;服药期间避免饮酒、吸烟,减少胃黏膜刺激;若服药后出现胃脘灼热感,需排查是否合并胃酸过多,可在医师指导下搭配抑酸药。
5. 复方斑蝥胶囊:适用于胃癌中晚期辅助治疗
核心作用:破血消瘀、攻毒蚀疮,辅助抗肿瘤、改善症状
适用情况:胃癌中晚期伴血瘀明显者,表现为胃脘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腹部肿块、大便发黑,伴消瘦、舌有瘀点或瘀斑,排除气虚明显者(乏力、气短、面色苍白)。
作用逻辑:方中斑蝥、三棱、莪术破血化瘀、抗肿瘤,人参、黄芪益气扶正,兼顾“攻邪”与“扶正”,在辅助抑制肿瘤的同时减少对机体的损伤,适合血瘀偏重的中晚期胃癌患者。
注意:药物偏攻伐,孕妇禁用;有出血倾向者(如牙龈出血、鼻出血)慎用,避免加重出血;服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监测是否出现骨髓抑制或肝损伤。
二、5种西药的适用情况与核心注意
1. 替吉奥胶囊:适用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或晚期姑息化疗
核心作用:抗肿瘤,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发挥作用
适用情况: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如Ⅱ期、Ⅲ期胃癌术后)或晚期无法手术的姑息化疗,适合体力状态较好(能自理日常活动)、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作用逻辑:为氟尿嘧啶类衍生物,口服后在体内转化为活性成分,抑制肿瘤细胞DNA复制与修复,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是胃癌化疗的常用口服药物。
注意: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需定期复查血常规(每周1-2次)、肝肾功能;服药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暖,预防感染;若出现严重腹泻(每日5次以上),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2. 奥沙利铂注射液:适用于胃癌晚期联合化疗
核心作用:抗肿瘤,通过破坏肿瘤细胞DNA结构抑制增殖
适用情况:胃癌晚期联合化疗(常与替吉奥、卡培他滨等联用),适合无严重神经毒性病史、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者。
作用逻辑:属铂类化疗药,能与肿瘤细胞DNA结合形成交叉链接,破坏DNA结构与功能,阻止肿瘤细胞分裂,对晚期胃癌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注意:主要副作用为神经毒性(手脚麻木、遇冷加重)、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用药期间需注意保暖,避免接触冷水或冷物;需静脉输注,输注时避免药物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防止电解质紊乱。
3. 曲妥珠单抗注射液:适用于HER2阳性胃癌
核心作用:靶向抗肿瘤,特异性结合HER2受体,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适用情况: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的晚期胃癌或转移性胃癌,需先通过病理检测确认HER2阳性(免疫组化3+或FISH阳性)。
作用逻辑:为抗HER2靶向药,能特异性结合胃癌细胞表面的HER2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增殖,同时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适合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
注意:可能引起心脏毒性(如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过敏反应,用药前需检查心脏功能(如心脏超声),用药期间每3个月复查1次;需静脉输注,首次输注需缓慢,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需暂停哺乳。
4. 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适用于胃癌晚期免疫治疗
核心作用:免疫调节,解除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激活免疫细胞杀伤肿瘤
适用情况:晚期胃癌或转移性胃癌(尤其PD-L1阳性或微卫星不稳定型),适合化疗失败后或无法耐受化疗者。
作用逻辑:为PD-1抑制剂,能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抑制,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对部分晚期胃癌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可能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皮疹、腹泻、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炎),需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师;需静脉输注,用药期间避免接种活疫苗;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胸部CT,排查免疫相关损伤。
5.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适用于胃癌合并胃酸过多或反流症状
核心作用: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酸过多所致的胃脘不适
适用情况:胃癌患者合并胃酸过多(如胃脘灼热、反酸、烧心),或术后胃食管反流,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作用逻辑:属质子泵抑制剂,能抑制胃壁细胞的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胃癌或治疗期间(如化疗)所致的胃酸相关症状,提升患者舒适度。
注意:长期服用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骨质疏松,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12或钙剂;服药时间需遵医嘱(通常餐前30分钟),不可随意调整;若服药后反酸、烧心无改善,需排查是否合并胃动力不足,可搭配促胃动力药。
三、用药见效的信号,提示治疗有效
胃癌治疗周期长(术后辅助治疗通常6个月,晚期治疗需长期维持),规范治疗1-3个月后,若出现以下变化,提示治疗有效:
1. 肿瘤相关症状改善:胃脘疼痛减轻或消失,食欲恢复,体重稳定或略有增加,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缓解;
2. 肿瘤控制信号:晚期患者影像学检查(如CT、胃镜)显示肿瘤缩小或稳定,无新的转移灶;术后患者复查无肿瘤复发迹象;
3. 身体状态提升:乏力、气短等症状减轻,体力恢复,能正常进行日常活动,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
若治疗3个月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体重骤降(1个月下降超过5%)、胃脘疼痛加剧、呕血、黑便,需立即就医复查,评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四、用药不适?正确应对方法
- 轻微不适(常见反应):服用中成药后出现轻度腹胀,可调整为餐后服药,搭配陈皮水理气;化疗药所致的轻度恶心,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止吐药(如昂丹司琼),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小米粥、蒸蛋);靶向药或免疫药所致的轻度皮疹,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避免抓挠。
- 明显不适(需警惕):出现严重呕吐(每日超过3次,无法进食),立即停药并就医,静脉补充营养与水分,防止脱水;出现白细胞严重降低(低于2.0×10⁹/L),需暂停化疗,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升白细胞药(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意隔离防护,预防感染;出现呕血、黑便(消化道出血),立即禁食禁水,急诊就医,必要时输血或手术止血。
五、核心禁忌与慎用人群
- 绝对禁忌:
- 对药物成分明确过敏者禁用(如对奥沙利铂过敏者禁用对应注射液,对斑蝥过敏者禁用复方斑蝥胶囊);
- 西药禁忌:孕妇禁用化疗药(替吉奥、奥沙利铂)、靶向药(曲妥珠单抗);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者禁用大部分化疗药、靶向药;有严重出血倾向者禁用复方斑蝥胶囊;
- 中成药禁忌:脾胃虚寒者禁用华蟾素胶囊;湿热证者禁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胃复春片。
- 慎用人群:
- 老年人(>70岁):各器官功能减退,使用化疗药、靶向药需减量,密切监测肝肾功能与不良反应;
-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中成药,需监测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衰)慎用曲妥珠单抗(可能加重心脏毒性),用药前需全面评估心脏功能;
- 体力状态差者(如卧床不起、无法自理):慎用高强度化疗药,优先选择温和的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减少治疗相关损伤。
六、避免3个用药认知误区
1. “中成药能替代化疗,无副作用更安全”:中成药主要用于辅助改善症状、减轻副作用,无法替代化疗、靶向等抗肿瘤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盲目依赖中成药可能延误病情,需在医师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
2. “化疗副作用大,不如放弃治疗”: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化疗辅助用药(止吐药、升白细胞药)已能有效减轻副作用,多数患者可耐受化疗,放弃治疗会导致肿瘤快速进展,缩短生存期,需在医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 “靶向药/免疫药效果好,无需定期复查”:靶向药可能出现耐药(通常6-12个月),免疫药可能引发严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需定期复查(如每2-3个月一次影像学检查、每月一次血常规与肝肾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方案。
七、2个辅助措施,提升治疗效果
1. 饮食与营养支持:
- 遵循“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原则,胃癌术后患者需从流质饮食(米汤、藕粉)逐渐过渡到半流质(粥、烂面条)、软食(软饭、蒸蛋),避免生冷、坚硬、辛辣食物;
- 放化疗期间若食欲差,可少食多餐(每日5-6次),适当食用开胃食物(如山楂、陈皮),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如肠内营养粉),防止营养不良。
2. 心理与生活管理:
- 保持积极心态,避免焦虑、抑郁(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免疫力),可通过与家人沟通、加入病友群交流、听音乐等方式疏解压力;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23点前入睡),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术后恢复期可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次15-20分钟),增强体力,避免剧烈运动。
胃癌治疗需“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方案”,中成药辅助调理,西药精准抗肿瘤,所有用药均需严格遵循专业医师指导,结合饮食营养与心理调节,才能最大程度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务必遵肿瘤科医师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