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TT中国大满贯女单赛场上,裁判一句“球低于台面”的口头提醒,让原本平静的比赛突然增添了不少争议。北京时间9月20日,2025年WTT中国大满贯女单1/16决赛中,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迎战队友朱思冰。首局比赛,孙颖莎在5比2领先时,裁判贾娜突然指出她发球违规,理由是“发球时球低于台面”。
面对这突发状况,孙颖莎展现了极强的冷静。她在顺利拿下首局后,主动走到裁判席,态度平和地询问原因。裁判给出的解释仍是“发球低于台面”。孙颖莎没有与之争论,而是转身回到赛场,继续投入比赛。
从整体实力来看,孙颖莎对阵朱思冰几乎没有悬念。朱思冰虽然以削球见长,打法相对特殊,但依旧没能给孙颖莎制造太大威胁。比赛中,孙颖莎直落三局,以11比4、11比3、11比3的比分轻松横扫对手,顺利晋级16强。整场比赛朱思冰仅拿到10分,足见差距之大。然而,这场毫无悬念的胜负,却因为裁判的提醒而意外成为舆论焦点。
更有意思的是,这名裁判此前就曾因类似理由引发过争议。在9月1日的乒超联赛中,山东魏桥选手周启豪也因“发球低于台面”连续两次被她警告。周启豪当时选择鹰眼挑战,电子系统清楚显示他的发球高度完全符合规定的16厘米标准,但即便如此,裁判依旧坚持判罚,甚至中断比赛进行场外讨论,引起不小争议。
根据现行乒乓球规则,发球时必须将球抛起超过16厘米,角度不得超过30度,也不能有回抛动作。理论上这些标准是客观且明确的,但在实际判罚中,裁判的主观判断往往会凌驾于客观标准。通过多角度回放可以看到,孙颖莎发球时手部迅速移开,没有遮挡,球路清晰,基本符合规范。前国手郭焱在解说中也表示,可能是裁判的视角问题,导致了误判。
频繁出现的类似争议,折射出现行裁判培训体系的不足,尤其在如何结合新技术进行判罚方面,显得不够成熟和统一。好在孙颖莎展现了世界第一的心态和素质,没有让这次提醒干扰到比赛状态。她的冷静与专注,也为之后的比赛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