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的第四天,伊春被一场秋雨唤醒。
雨水淅淅沥沥地打在小兴安岭的红松上,淋湿了群山,却未冷却这座城市的热情。
凌晨五点,金祖峰上聚满了人。来自无锡的游客周宇架好相机,静候日出。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一抹霞光晕染云海,山间却悄悄飘起了雨丝。
“其实雨不算大,但没过多久,就看到几个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提着雨衣上来了,他们头发湿漉漉的,却先问我们冷不冷。”周宇说道。
这份关怀,让一场本可能扫兴的雨,变成了旅途中的温暖体验。
而这份温暖,也并非临时起意。气象部门提前发出的降雨预报,让整座城市为这场秋雨作足了功课。
兴安国家森林公园脚下的一家民宿中,老板一早就在门口摆好了雨具,他说:“这些都是免费提供给客人的,下雨天,更要让客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汤旺河林海奇石景区,工作人员忙着往观光车上搬运雨衣和红糖姜茶。北京游客李妍接过志愿者递来的热饮,惊喜地说:“本来担心雨天会影响游览体验,没想到景区想得这么周到,真是太贴心了!”
雨水并未减损伊春的美丽,反而为五花山增添了别样风情。
在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雨丝笼罩下,山林间升腾起淡淡的雾气,让美景变得更加迷人,不少游客冒雨驻足,举起手机连连捕捉雨中的“五花山”。
“红的、黄的、绿的……色彩斑斓、层林尽染的群山,美若油画,绚丽又壮观。”来自景德镇的游客胡澈这样描述雨中的伊春秋色。
一位摄影爱好者也说:“树叶被雨打湿后,色彩更加饱和,像被重新涂了一遍,拍出来的作品别有韵味。”
雨势渐大时,南岔县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巡逻队,在山腰观景台看到了带着孩子的陈方萍一家,他们立即上前递上雨衣和暖宝宝。陈方萍感动地说:“虽然身上湿了,心里却热乎乎的。”
秋雨连绵,也催生了另一番游趣。
伊春森林博物馆一开门就迎来了大批游客。原本计划徒步的游客赵磊,正带着儿子聆听红松的故事。还有不少亲子家庭埋头于“‘框’住秋天,画映双节”手工活动,用捡来的落叶、松果和树枝拼贴出独一无二的秋日作品。
嘉荫县神州恐龙博物馆更加热闹,鸭嘴龙化石骨架前围满了拍照的游客。铁力市博物馆的VR体验区也排起长队,人们透过设备穿梭于“盛唐长安”“大宋汴京”,在虚拟与现实间触摸历史。一旁,许多游客手持集章本,认真盖下每一个特色印章。来自上海的游客陈静说:“原本还担心雨天没地方去,没想到文博馆这样有趣,孩子都舍不得走。”
市区内各大山特产品店里也挤满了游客,大家精心挑选椴树蜜、松子等森林特产。来自开封的游客宋辰溪说:“到伊春当天,在乌带公路收到了一份礼物包,里面的便携蜂蜜戳中了我,我要多买些回去,老板还说可以帮我寄快递,很是方便。”
当然,也有人偏爱雨天的静谧。
“在这里,时间被山风拉长。”一位选择待在民宿里听雨观山的游客说。
他坐在民宿的茶室里,望着窗外被雨水浸润的五花山,再次赞叹道:“雨天有雨天的韵味,这种体验更让我难忘。”
这场秋雨,没打湿游客的好心情,反而让“全民宠客”的承诺变得更加真切。伊春的好,不只在漫山遍野的“五花山”色里,更在雨天递来的一把伞和一杯热茶中。
来源:掌上林城
记者:王惠泽
编辑:李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