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象征着团圆与丰收
亲朋好友欢聚在一起
赏明月、品月饼
是世代相传的习俗
然而,每年中秋过后,因不当食用月饼而出现消化不良、血糖波动、胃肠不适等健康问题的患者并不少见。享受传统美食与维护健康并非不可兼得,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食用月饼,广东省中医院主治医师王晓丽为你支招~
中医历来强调“药食同源”,任何食物都有其性味归经,食用需符合个人体质。
传统月饼主要成分是面粉、糖、油、蛋黄、坚果、豆沙、莲蓉及各种馅料。
多数月饼具有油腻、甜腻、难以消化的特性。其性多偏温,但过量食用易助湿生热,滋腻碍胃。
常见馅料分析:
莲蓉/豆沙:性平味甘,有健脾益胃之效,但制作中大量添加的糖和油使其变得滋腻,易生湿。
五仁:包含坚果、籽仁,富含油脂和营养,但质地坚硬,不易消化,对脾胃运化能力要求较高。
蛋黄:性平味甘,有滋阴安神之功,但胆固醇和脂肪含量较高,滋腻。
水果、冰皮:常被认为更“清淡”,但其含糖量依然很高,且冰皮月饼冷藏后寒凉,多食易损伤脾胃阳气。
中医养生核心在于“辨证施养”和“适度原则”。不同体质和健康状况的人,食用月饼应有不同策略。
1.健康成人:亦须节制。建议每日食用不超过1个标准月饼,最好分次食用,不宜作为正餐或空腹食用,以免骤然加重肠胃负担。
2.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此类人群运化能力弱,最易被月饼所伤。表现有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等。应极少食用,浅尝辄止。可选择馅料相对简单的款式,并务必细嚼慢咽。
3.糖尿病患者及血糖偏高者:传统月饼是高升糖指数、高热量食物,需严格谨慎。可选择专门设计的“无糖”或“低糖”月饼,但需注意其主料(如面粉)仍会转化为糖,且可能含有其他代糖成分,同样不可多食。食用时间建议在两餐之间,并相应减少主食量,同时密切监测血糖。
4.肥胖、高血脂、冠心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脂肪和热量摄入。应避开蛋黄、火腿、酥皮等高脂款式,少量品尝即可,同时注意当日饮食清淡。
5.儿童及老年人:儿童脾胃娇嫩,老人脾胃功能衰退,均不宜多食。尤其是老人,可能伴有多种基础病,更需注意。切成小块,家人分食,共享美味与团圆之意足矣。
6.易上火体质者(如常口干、便秘、生痘):月饼性温助热,多食易加重“上火”症状,应少吃或选择清热馅料,如绿茶、紫薯等,但仍需注意含糖量。
智慧的古人深知肥甘厚味之弊,故常佐以他物以制其性。食用月饼时,巧搭配能有效减轻其负面影响。
✅热茶解腻最佳:一杯清香的热茶是月饼的“黄金搭档”。
✅绿茶、白茶:性凉,清热解腻,适合体质偏热、易上火者。
✅乌龙茶:性平,能消食去腻,适合大多数人。
✅普洱茶(熟普):性温,暖胃消食,化痰降脂,尤其适合脾胃虚寒或食用油腻月饼后饮用。
❌️切忌配冷饮:冷饮会加重凝滞,导致“湿困脾胃”,更难消化。
✅水果增润消食:搭配一些酸味或富含果酸的水果,如柚子、山楂、石榴等,既能生津止渴,又能助消化。柚子本身就是中秋佳果,与月饼同食,相得益彰。
✅餐后助消化:食用月饼后,可适量饮用山楂水、陈皮水、大麦茶等,都有很好的消食导滞功效。
月饼承载的是文化,是情感,是团圆的象征。
我们无需因健康顾虑而完全拒绝它,而是应运用中医的智慧,知其性、明己体、食有度、搭有方,让这份甜蜜的传承以更健康的方式融入我们的生活。但愿人长久,健康永相伴。
祝大家度过一个
团圆、美满、健康的
中秋佳节!
健康日历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编辑部
编辑:刘姝晗
二审:黄锶铭
三审:李春媚
素材来源:健康广东、广东省中医院
部分图片、表情和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