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国庆假期,有女性游客发视频称,10月2日,自己和家人在江苏连云港花果山景区游玩时,因没见过“板栗壳”好奇捡起来“看一下”,景区一家民宿老板发现后,斥游客为“逃票进来的小偷”,双方因此发生冲突。10月6日,记者电话联系到花果山景区的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其称此事景区已经处理完了。“我们只负责票价咨询等事宜,具体结果我们不太清楚。”记者随后连续拨打连云港市文旅局的两个固定电话,均无人接听。(据10月6日红星新闻报道)
相关页面截图
事情并不复杂,相关新闻报道出来之后,舆论有三个疑问:一是,这些板栗到底是民宿的还是景区的?如果是景区的,游客捡有什么问题呢?另外,民宿老板为何称游客逃票,这与他们何干?二是,报道中,游客称老板娘打滚撒泼,说有身孕,还见了红。那么,她到底是故意倒地,还是真的被推倒的,甚至真的见了红?另外,是谁先动的手?三是,据江西旅游广播10月5日报道,民宿男老板先提出了2000元的赔偿,调解后变成了300块钱的营养费,游客“就在害怕跟委屈中”同意了。民宿老板做了这么多戏,是不是就是为了讹钱?
就在公众翘首期待官方调查结果的时候,没想到游客维权的视频已全部下架,原来是事情已经处理完了。
客观来说,游客和民宿之间达成和解,公众乐见,消除矛盾总比矛盾激化好,但前提是一定要将真相弄清楚,是非黑白应该有结论。不论是谁,如果有违法行为就应该承担责任。另一方面,这件事在网上闹得这么大,甚至波及当地文旅行业形象,当地应该给一个权威的说法,以正视听。这件事情经媒体报道已经成为公共事件,哪怕双方私下处理完毕,也该给公众一个说法。
面对舆论质疑,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公开事件真相,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实际上,这并非什么高难度的舆论应对之术,实事求是、坦诚即可。
涉文旅舆情的处理应该尊重网络传播规律。毕竟,当前城市营销里口碑非常重要,处理不当就是在给地方“招黑”。当地有关部门应该沉下心来,看看网友的留言,读懂他们的心声,积极面对公众关切。据报道,在双方发生冲突后,当地警方就介入处理和调解,对事件的把握不存在问题,何必回避呢?
游客在景区捡板栗和民宿起冲突,处理不能悄咪咪的。总之,当地有必要公布真相。如果真的存在讹钱的事实,就应该依法处理。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