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频繁的现代生活中,长期过量饮酒已成为不少男性的生活习惯。有人为了拓展人脉、促成合作,在酒桌上频繁举杯;有人因工作压力大,借酒精麻痹神经、缓解焦虑;还有人热衷聚会应酬,将饮酒视为社交常态,常常喝到深夜才罢休。然而,长期过量饮酒不仅会损伤肝脏等器官,更会悄悄耗损体内阳气,让健康逐渐亮起红灯。
从中医理论来看,“酒性辛热,易耗气伤阴”,虽然酒精短期内会让人感觉身体发热、精神兴奋,看似能 “助阳”,实则是对阳气的过度消耗。中医认为,阳气的生成与运化依赖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肝脏的疏泄功能,而酒精进入人体后,首先会刺激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脾胃作为 “气血生化之源”,一旦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将食物转化为气血,阳气失去生成的基础,便会逐渐亏虚。同时,酒精需通过肝脏代谢,长期过量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气郁结、肝阳受损。肝主疏泄,能调节全身气机运行,肝阳不足则气机不畅,阳气的输布受阻,无法到达身体各个部位,进而出现阳气亏虚的症状。长期如此,男性会出现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肢体乏力等表现,还会伴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的情况,部分人甚至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症状,这些都是阳气被酒精耗损的典型信号。此外,中医强调 “酒易生湿”,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体内湿气积聚,湿邪困阻阳气,进一步加重阳气不振的状态,形成 “湿盛阳衰” 的恶性循环。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长期过量饮酒对男性阳气的危害有着科学依据。首先,酒精会损伤肝脏细胞,导致肝功能下降,而肝脏参与人体多种激素的代谢,肝功能受损会影响睾酮等雄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雄性激素对维持男性体力、精力以及身体代谢功能至关重要,其分泌减少会直接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相当于中医所说的 “阳气不足”,表现为体力衰退、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等。其次,长期过量饮酒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神经细胞受损,使人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情绪低落等问题,这与中医 “阳气亏虚则神疲乏力” 的表现相契合。再者,酒精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身体缺乏生成阳气所需的营养,进一步加重阳气亏虚。此外,长期过量饮酒还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血压异常、心肌损伤等问题,而心血管功能下降会影响血液循环,使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滋养,阳气的输布与供应也会随之受阻,形成连锁反应。
想要改善长期过量饮酒对阳气的耗损,男性需要从控制饮酒量、调整饮酒习惯入手。首先,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明确酒精并非社交必需品,避免为了 “面子” 或 “应酬” 过量饮酒,尽量做到少喝或不喝,如需饮酒,也要控制好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建议不超过 25 克。其次,调整饮酒时间,避免空腹饮酒和深夜饮酒,空腹饮酒会加重对胃肠道和肝脏的刺激,深夜饮酒则会影响睡眠质量,进一步耗损阳气,饮酒时可搭配一些食物,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最后,通过其他方式缓解压力、拓展社交,如运动、阅读、参加兴趣社团等,替代酒精在生活中的 “减压”“社交” 作用,逐步减少饮酒频率,让脾胃、肝脏功能慢慢恢复,为阳气生成与运化提供良好基础,逐步改善阳气亏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