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已经过去一半
佛山街坊的假期过得够尽兴吗?
此前,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发起“佛山人双节出行小调查”
共回收有效问卷1558份
深入了解佛山人的
出行意愿、消费习惯与本地活动偏好
今天来盘点这份“佛山人假期画像”
看看大家的假期都爱怎么过~
出行选择
假期佛山人选择“走出去”
短途长线各有偏爱
这个双节,佛山人的“出行欲”格外强烈—— 超85%的受访者有离市出行计划,打算“宅家或留佛”的不足两成。结合本次调查数据与佛山多家旅行社信息,双节期间佛山人旅游出行呈现 “短途挖深,长途玩开,出境多元”的鲜明特征。
从目的地来看, 近半数人选择广东省内短途游,短假适配、交通成本低、规划灵活是核心驱动力。其中,广州岭南文化街区、深圳都市休闲地标、珠海滨海风光,成为短途出行的优先选项。这种选择省去长途奔波的疲惫,还能高效享受目的地特色体验,精准契合佛山人轻松出游的需求。
四成人瞄准国内长途游,目的地覆盖南北全域:北方的北京、北疆南疆、长白山,与南方的泉州厦门、云南昆大丽、川西、重庆形成热门矩阵,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兼具的地点更受青睐。出境游选择同样丰富,东南亚线路(新加坡、新马联游、兰卡威)占比突出,日韩、邮轮产品、美国东西岸等长线游也有一定份额。
交通与消费
高铁自驾成绝对主力
消费兼顾性价比与品质
交通选择上,佛山人的偏好很务实 —— 高铁和自驾妥妥成了 “主力军”。高铁胜在快捷,能直接避开高速拥堵,尤其适配跨省或省内远途出行;自驾则赢在灵活,随时停驻、路线自由,对周边短途游来说再合适不过。
消费金额方面, “1000-2000元” 与 “2001-5000元” 区间占比最高,是佛山人假期消费的主流选择。这背后藏着大家对 “性价比 + 品质感” 的平衡追求:既讲究住宿、美食的体验质感,也会在门票、交通等开支上精打细算,不浪费也不将就。
选目的地
“吃”是第一驱动力
佛山人“美食基因”藏不住
如今,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叠加携程、飞猪等旅游APP,早已成为佛山人找旅游灵感、做行程规划的主流渠道。但落到“去哪儿玩”的关键选择上, 佛山人的“吃货属性”成了核心决策点——本地特色美食的吸引力,甚至盖过名山大川与历史古迹。
这背后是“食在佛山”的基因深植:去粤西是为了一口鲜掉眉的海鲜,去西北想尝地道羊肉,就算逛本地公园,也会惦记着周边的双皮奶、鱼生。调研中还有个有趣细节: 喜欢近郊乡村民宿的人,对美食关注度特别高,毕竟“住农家院、吃农家菜”本就是乡村游的核心吸引力; 而爱逛商圈的市民,反而格外在意目的地的自然风光,大抵是“逛吃之余想顺便赏景”,让行程多份松弛感。
留佛过节
公园景区最受欢迎
男女偏好差异明显
当然,也有部分市民选择“留守”佛山,他们的休闲选择同样清晰——市内公园和景区是绝对首选,祖庙、清晖园、西樵山等本地地标,成了大家放松的“心头好”,足见佛山本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吸引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男女偏好差异: 女性更爱约亲友逛商圈、吃大餐,在熟悉环境里享受轻松消费; 男性则更偏爱奔向户外,无论是逛公园景区,还是看展览、体验舞狮等民俗活动,都更愿意在文化与自然中放松。
出行顾虑
交通安全与拥堵最受关注
这些需求待解决
无论“走出去”还是“留下来”, 大家最担心的问题高度一致——交通。逾半数受访者将“交通安全与拥堵”列为影响出行的首要因素,优先级甚至高于预算、人流拥挤。
不少街坊在问卷中留言,期待佛山文旅服务再升级:热门景区停车难,停车场常处于超负荷状态;部分区域公交班次少,从地铁站到景区仍需步行较远距离;外地来佛游客找停车场更是“一头雾水”。除了交通,景区配套和活动多样性也有不足:逛累了难寻遮阳避雨的休息区,部分节庆活动形式单一、互动体验感弱;还有人提到,个别商家的服务态度和价格透明度有待提升。
破局与展望
从市民需求出发
打造佛山文旅新名片
其实大家的需求很简单,无非是“玩得开心、走得顺畅、花得值当”。结合调研反馈,这些方向或许能让未来的假期更美好:
针对堵车、停车难痛点:聚焦交通安全与拥堵治理,加强交通疏导、实时更新路况;热门景区和商圈加设临时停车位,优化公交接驳,减少出行折腾。
满足“爱吃”本性:做透“美食+”文章,推出“美食+景点”“美食+民俗”等组合产品,举办特色美食节,推广佛山及周边城市的美食文化。
优化行程规划体验:借短视频、直播、达人推荐等形式,展示佛山及周边旅游魅力;升级本地智慧文旅平台,实现实时人流查询、智能导览、一键预订,让规划更省心。
提升景区体验:完善休息区、厕所、饮水处等配套,增设人流指引;多举办节庆活动、特色市集、演出,强化互动性与参与感;加强服务人员培训,规范价格、保障卫生安全,让游玩更放心。
双节假期虽接近尾声,但大家对美好假期的向往从未停歇。希望这些来自市民的真实声音,能让佛山既有“走出去”的吸引力,也有“留下来”的幸福感。毕竟,无论是远方还是家门口,舒心的体验才是最好的假期礼物,亦是佛山文旅应有的“暖心底色”。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丁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