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聊个扎心的话题:长假快结束了!真是晴天霹雳啊!
别说孩子了,我也不想去上班,这两天我就琢磨着是不是该帮Coco“收心”了。
说到这个,我们几个妈妈在家长群还讨论了一番。
有的妈妈说,她都不敢提“收心”,就怕看见孩子委屈巴巴的小脸,更怕这两天搞得鸡飞狗跳,最后两天消停日子都没得过了。
也有的妈妈说,好不容易放个假,让孩子松快松快,非要收心吗?真有必要吗?
我跟他们讲了件真事。
就是我家邻居小林,去年国庆长假彻底玩嗨了,最后一天晚上,爷俩还看球赛看到半夜。
结果开学第一天,叫孩子起床就像一场拉锯战,小林哭闹着说不舒服,还是妈妈连哄带骗给送去学校了。
接下来整整一周,小林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写得磨磨蹭蹭,经常神游天外,老师都打来电话询问情况了。
小林妈妈后悔不已:“早知道,就提前一两天稍微管一下了,这下真是一个月都调整不过来,得不偿失。”
你看,假期收心根本不是自讨苦吃。
我家每次寒暑假、小长假最后都是要收心的,短的一天,长的可能是一周时间。
这样Coco开学后,第一天就能秒进学习状态,学起来没有那么累,也没有太多抵触心理。
因为收心,不是收走快乐,而是调整过一下孩子那颗“野”惯了的心。
无论大人孩子,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都是有惯性的。
“收心”其实是帮孩子把“假期档”切换到“上学档”。
如果不做切换,直接就开学,那孩子的挡位没调过来,自然适应不了高压的学习。
这不是惩罚,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过渡。
那具体怎么做,才不招孩子烦,又真有效果呢?
下面这几招,都是我和Coco亲测有效的,如果需要你也可以去试试。
假期最后两天的晚饭后,可以搞个小小的“假期告别仪式”。
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这个国庆假期里最开心的事?
把拍的照片投屏到电视上,一家人一起看看,哈哈大笑一番。
然后顺势引导孩子:“假期这么精彩,感觉好充实啊!接下来,我们要去开启一个新的冒险,那就是学校通关地图啦!”
问问孩子在新学期,他有哪些想要突破的地方,比如打进篮球校队?合唱比赛拿第一?还是英语完形填空一个不错?跟朋友一起考进前10名?
一起憧憬一下未来,比强硬的“你玩够了,该学习了”强一百倍。
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去添置文具,新笔袋、新笔记本都让孩子挑喜欢的,这种仪式感能悄悄唤醒他对上学的期待。
收心不能一刀切,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咱们得变换不同的方法。
怨不得说,当家长就是在自我修行呢,这方法不跟着变,你都赶不上孩子的成长节奏!
Coco1-3年级时,我会跟他玩知识寻宝游戏。
生字卡藏在家里的不同位置,让他找出来,并且要读对字音才能兑换零食。
Coco玩得开心,不知不觉就捡回了学习状态。
升入初中后,我知道“同伴效应” 这一套,他最受用。
这不国庆最后两天了,我赶紧邀请他同学来我家,俩人一起补一下还没写完的作业,然后一起开黑打游戏,下午预习新课,写完还能一起打半个小时。
结果俩孩子比赛谁写的快,效率比平时高两倍!
如果你家有高中的孩子,记得别一上来就指责“你心都玩野了!”
我高二的大侄女说,本来她想收心来着,可被妈妈骂完,反而故意摆烂,啥也不想干了。
高中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如跟他聊聊未来想去哪所大学?自己目前的分数还差多少?怎么努力才能慢慢追上来呢?他憧憬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比催促管用得多。
收心的时候,如果Coco烦躁、不想学,我会带他一起做几次478呼吸法。
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这样他的情绪很快就能稳定下来。
我经常会在Coco的书桌放个茉莉味的香薰,告诉他:闻到这个味道,就是要开始学习了。
这样时间久了,下次他闻到这个味道,大脑自然就会进入学习状态。
假期就剩两天了,让孩子这就早上6点起床,咱也舍不得,不如就慢慢来个软着陆。
今天比昨天早15分钟叫醒他,明天再早15分钟。
晚上上床也是,慢慢提早入睡时间,直到跟开学后的作息同步。
让孩子的身体慢慢调整,别突然改变节奏,他开学之后才不容易跑医院。
说句实在的,从狂欢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对咱们成人来讲也很难,大人孩子都需要一个缓冲时间。
快趁着这两天,帮孩子快快乐乐地收心,带着轻松的状态走进新征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