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夜话 | 用好“叹气”这个生理减压阀
创始人
2025-10-08 09:15:41
0

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吴万振 王志轩

“唉……”生活中,一声不经意的叹气,可能来自加班族、备考学生等为琐事烦恼的普通人。看似平常的叹气行为,实则是 心理健康的微型晴雨表

挪威奥斯陆大学心理学家卡尔哈尔法·泰根通过研究发现,叹气常与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相关,其中,放弃是最易引发个人叹气的情境。当个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时,如工作截止期限逼近,心理负担就会引发身体紧张,此时, 叹气就如同生理减压阀。但是,频繁叹气可能会超出单纯的生理调节范畴,成为情绪问题亮起的红灯。

叹气是是在反馈身心状态

压力和焦虑的调节阀。这是叹气最常见的原因,当人处于压力、担忧或紧张状态时,身体会自动启动“战斗或逃跑”反应,表现为心率加快、 呼吸浅促等。此时的叹气,其实是身体试图缓解过度激活的神经系统,为紧绷的情绪减压,让焦虑感得到暂时平复的一种方式。

抑郁情绪的沉重回声。抑郁状态常伴随着沉重的疲惫感和无望感。这时,叹气可能反映了个人内心的压抑和无力感,以及精神层面的耗竭。

未竟悲伤的安静出口。当经历亲人离世、关系破裂等重大丧失事件,或是对生活现状深感不满却又无力改变时,个人内心积压的悲伤、无奈等情绪,会以叹气这种相对安静的方式流露出来。

身心不适的双重信号。身体上的不适,如慢性疼痛、疲劳、呼吸困难,也可能让人不知不觉地叹气。这时的叹气,既是身体不适的直接反应,也可能是病痛引发的心理负担,如烦躁、沮丧等消极情绪的间接流露,是身心状态的综合警报。

性格特质的情绪出口。性格特点也会影响个人叹气的频率。性格敏感、内向的人,习惯将情绪深藏于心,当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更容易通过叹气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

利弊交织影响个人生活

叹气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可以说是利弊交织,它既可能是身体的“应急缓冲”,也可能是失衡的“健康暗礁”。

一方面,叹气时的深度呼吸能显著增加肺部通气量,促进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同时激活副交感神经,有效对抗压力下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从而带来短暂的放松感,缓解肌肉紧张与僵硬。另一方面,叹气也会给身体带来潜在风险。因为个人频繁进行过度换气式的叹气,有可能打破血液中的酸碱平衡,引发呼吸性碱中毒,进而出现头晕、手麻、心悸等不适症状。长此以往,还会干扰植物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调节,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讲,叹气能够在短时间内释放个人的紧张情绪,为积聚在内心的负面情绪提供一个宣泄出口。但如果我们养成习惯,将叹气作为长期依赖的情绪调节手段,反而会强化负面情绪的心理暗示。每一次叹气,都仿佛在向大脑重复“情况很糟糕”,加深对不良情绪的反刍,让低落感、无力感在潜意识中扎根。

此外,个人频繁叹气会不自觉地向周围人传递消极信号,影响人际关系,让自己陷入“情绪低落-叹气-社交压力-情绪更低落”的恶性循环。比如,一项针对办公室环境的观察研究发现,频繁叹气的员工更容易给同事留下负面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团队协作氛围,而这些负面反馈又会进一步加重叹气者的心理负担。

告别频繁叹气的实用策略

叹气时,我们可以停下片刻,像旁观者一样轻描淡写地标注情绪:“哦,我现在有点焦虑。”不必批判自己“不该叹气”,也不必陷入“我怎么又这样” 的自责,只需接纳这些感受的存在 :它们是内心的自然反应,我对它们既不用抗拒,也不用沉溺。

2.打破消极思维。

叹气常伴随消极的自动化思维,如“我肯定做不好”。练习捕捉这些念 头并理性地质疑 :我这样想的证据是什么?事情有没有其他可能?最现实的结果是什么?我能做什么?然后,用更平衡、现实的看法来替代灾难化思维,减少叹气的心理诱因。

3. 进行呼吸训练。

每天安排几分钟练习“4—7—8” 呼吸法。用鼻子深吸气(数4秒),稍作屏息(数7秒),再用嘴巴缓慢均匀地完全呼出(数8秒)。通过专注于呼吸的流畅和身体的放松感,强化健康的呼吸模式,降低我们对叹气的生理需求。

4. 主动滋养积极情绪。

无论事情的大小,每天记录3件值得感恩的事,或写一封感谢信(不一定要寄出)。研究显示,感恩能有效提升主观幸福感。关注生活中的积极体验,如阳光的温暖、完成小任务的满足感,延长其带来的愉悦感。结束每天的忙碌时,我们可以写下几件完成的事,哪怕只是“好好吃了顿饭”,也能积累自我效能。

5. 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拥有充足睡眠,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同时,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跑步、瑜伽等。运动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能有效缓解压力和焦虑,从根源上减少叹气。

6. 培养兴趣爱好。

绘画、书法等活动可以将我们的注意力从负面情绪中转移出来,内心也会逐渐放松。我们还要多与亲朋好友交流,将内心的烦恼倾诉出来,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这比独自叹气更能有效缓解情绪问题。

7. 专业求助。

如果我们感到情绪低落、焦虑或叹气持续严重,显著影响生活、工作或人际关系,不要犹豫,要立即寻求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获得更系统的评估、支持和治疗。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 吴万振 主治医师 王志轩

策划:余运西

编辑:李君 马

校对:杨真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阳光城集团昔日上海总部大楼经历... 已退市的闽系房企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昔日上海总部大楼经过5次拍卖终于成交。 澎湃新闻在阿里资产拍卖...
吃波立维防血栓经常皮下出血,与... 一位读者朋友在后台留言咨询了这样一个问题—— 由于颈动脉斑块堵塞70%,需要长期服用他汀和依折麦布,...
瘦腹肌VS练腹肌:哪种才是你的... "瘦出来的腹肌"和"练出来的腹肌"到底有什么区别?看完这篇你就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最近在健身圈看到一...
文明新风拂满园 处处皆是好风景 “双节”期间,不少市民选择就近出游,在县城各大公园拥抱自然、享受惬意时光,而随处可见的文明行为,更让...
云南导游逼购物被立案调查 现存... 近日,媒体曝光香格里拉市某旅行社一导游带团时欺骗胁迫游客购物,此事引发广泛关注。网上视频显示,该导游...
北京地接社实力排名:本地服务专...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每年吸引着数以亿计的国内外游客。在这样庞大的旅游市场中,地接社的专业度直接关系到...
原创 大... 今年首季度,美国游客赴东方大城旅游热度持续攀升,仅一地就接待了超9万名游客,同比增幅达25.52%。...
走进电影中的山与水 这个假期跟...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10月7日18时40分,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破17亿元!国庆中秋...
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国庆假期人气旺 10月7日 中国新闻网发布图片稿件 《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国庆假期人气旺》 关注国庆中秋假期的斗南花市 ...
红色游火热、文化游成时尚……盘... 央视网消息:国庆中秋8天长假,人们出行热情持续高涨。文旅市场呈现出哪些新特点?下面就来盘点一下。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