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帐篷才花177块,住一晚酒店要1000多,省下的钱够带爸妈吃好几顿大餐了。”在武汉江边的公共卫生间外,正对着水龙头刷牙的小伙子苦笑出声。这个国庆,不少景区旁、公园角甚至酒店门口都支起了成片帐篷,这道特殊的“风景”,藏着游客被住宿价格“背刺”的无奈。
打开订房软件,不少人都经历过类似的错愕:江西景德镇一家平日90元左右的酒店,国庆标价飙升至1000元以上,涨幅超过十倍;澳门有酒店从849元涨到5534元,涨幅达5.5倍;阳朔、潮州等地的经济型酒店价格也普遍翻了三四倍 。更让人糟心的是,有人提前一个月订好房,到店却被通知“没房了,想住就得加钱”,拖着行李箱站在陌生街头,一边是跳涨的房价,一边是“已订完”的红色提示,满心期待瞬间落空。
反观帐篷市场,3-4人速开帐篷的到手价普遍在170元到200元之间,涂银防晒、防泼水的基础款足以满足过夜需求。天津一处露营地的营位费最高也才399元,还配套桌椅水电,比千元酒店性价比高得多 。“不是不想住酒店,是实在受不了当‘冤大头’。”带着父母出游的张女士算了笔账,住三晚帐篷能省出两千多,正好用来品尝当地特色菜。
其实旺季价格上浮本属市场规律,但离谱的涨幅早已超出合理边界。独立酒店咨询师赵之然指出,伊春、阿尔山这类小众目的地因接待能力有限,又恰逢秋季观光最后窗口期,涨价几乎成了必然,但高价若与实际体验不匹配,只会伤害未来客流 。更让人担忧的是部分商家的短视心态:“反正游客只来一次”,却忘了一次糟糕的体验会通过社交网络扩散,最终消耗的是整个城市的旅游口碑。
值得欣慰的是,监管已经行动起来。景德镇市场监管局对涨超十倍的涉事酒店立案调查,要求其涨幅不得超过百分之百;泉州曾对违背价格承诺的酒店罚款1200元,并向游客退还多收房费;河南、四川等地也提前发布价格提醒告诫书,严查哄抬价格行为 。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因酒店供应量大、品牌集中,价格反而更理性,长富宫饭店等多家酒店国庆价格与平日基本持平,成了游客眼中的“性价比之选” 。
旅行本该是放松身心的美好体验,不该变成游客与商家的心理博弈。游客愿意为优质服务买单,但拒绝被“趁节打劫”。当住宿价格回归合理,当市场秩序得到规范,或许下一个假期,大家再也不用抱着帐篷出游,而是能真正享受到“玩得开心、住得舒心”的旅行。
你国庆住宿花了多少钱?遇到过价格刺客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