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多时候对以前竭尽全力才做到的事情是有深刻印象的,那些曾拼尽全力才抵达的终点,会慢慢沉淀成心里的 “极限”——以后再有需要超过这个水准的需求,会有深深的恐惧,默认就是不可能,基本不会再想去超越它。
记得我2023年刚加工好第二代上下往复式健身单车的时候,要把车从王庆坨送到天津梅江展馆,因为天晚了,已没有车送过去,所以决定骑着去,全程大约36公里,用了4个多小时,到宾馆半夜了,全身上下的累,酸软如棉,浑身肌肉酸痛无力,就像快要虚脱了,下了车走路都费劲。从那时我就认为一个普通人一次骑40公里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那就是我的极限了。那疲惫的烙印,深深刻在我的心上,成了不想逾越的界限。
今年的8月24日,我带着新式上下往复式健身单车,参加完在上海举办的“匠心”选题节目会后,做火车到了清河城站,离我在广宗县的住处的有51公里。天色已晚,怎么办,没有车。我的心在挣扎,打车回去,又要消耗本已不多的创业资金,骑回去,太远了,一气51公里,能骑到吗?说不定会半路就坚持不住了。最终省钱的欲望和对自行车的信任占了上风。“骑行吧,为了梦想中的自己,不逼自己一次,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我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 20公里的路以前也经常骑,现在我的上下往复式自行车也改进了许多,前20公里基本没有怎么累,匀速大约18公里每小时,后面的就有些疲惫了,但是没有以前传统骑车局部的难受,比如类似
· 1、大腿前侧(股四头肌)像灌了铅,踩一圈都像是把腿从水泥里拔出来。
· 2、臀部:久坐后麻木、刺痛,像坐在一块越来越硬的木板上。
· 3、腰部 & 肩颈:几个小时保持同一个姿势,脖子像生锈的铰链,转头都“咔咔”响。
· 4.、膝盖:隐隐作痛,像有根针在关节缝里轻轻戳。
· 5、手掌、手腕和胳膊:长时间支撑上半身的僵直之感,紧绷、酸胀、麻木和活动不灵活。
这些症状都没有,很骄傲,我设计的自行车解决了很多的骑行痛点,抚平了我以往很多骑行的灼痛。51公里用了大约4小时,中间停了一下吃了一点东西,说实话挺自豪的,因为从来没有一口气骑这么远,虽然速度不快,但是也没有累到自己,到宾馆也只是略感疲惫,比我原来想象的糟糕情况好的多,较之预想的狼狈不堪,岂止云泥?通过这次骑行,对上下往复式绳索传动无级变速健身单车和骑行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更珍贵的是突破了自己的认知极限。
四天后又进行了一次返程,从广宗县里骑到清河火车站,凌晨 5点就出发了,星斗未沉,天还没亮。因为已经骑过一次了,心里没有了上次的忐忑,只剩 “多久能到” 的笃定。
骑了大约20公里,在邢清路上碰到一辆大货车侧翻了,车头和车厢分了家,拉的一车建筑用石子倾泻在路边的沟里。我骑过去了好远,又忍不住折了回来,司机独自立于狼藉之中,神色木然。我和司机说了会话,司机说他睡着了,太累了,发现时车已经到了路边,下意识地急打方向盘,车头没进沟里已是幸运,车厢里装的石子,惯性太大,车厢甩到了沟里,侧翻且和车头分了家,路边有深深的车辙,诉说着当时的凶险和百余吨石子的沉重。
同是披星戴月赶路的人,为了生活,为了不甘心的自己,为了一个能被自己左右的明天。我知言语苍白,无力相助,帮不了什么忙,只想告诉他别沮丧,别太在意,会好起来的……
这次骑行了3个半小时到了火车站,坐了4小时火车,在北京丰台站下火车又骑了25公里到了朝阳国展,总计这天骑了80公里。有点累,疲惫虽在,但远未到自己的极限,初步来看一天一百公里不至精疲力竭,极限应该在150公里左右,这是以前骑周圈运行的山地车不敢想象的距离。
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漫长的骑行?有上坡的吃力,有逆风的艰难,但只要足下蹬踏之力不息,终会在某个峰回路转时发现:原来曾经以为的 “不可能”,早已被自己甩在了身后。
那些为梦想赶路的日夜,那些咬牙坚持的时刻,便是生命自身迸射的辉光。它穿透迷茫,照亮脚下每一寸向前的征途。
为了心中那团火,碾碎樊篱,为了梦想,超越自己。
世路虽艰,莫失其志,人生虽难,不要放弃。终有一日,破茧振翼,活成自己期待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