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头!这局我赢定了!"
夏日的午后,蝉鸣声裹着热浪钻进棋牌室。62岁的李大爷攥着扑克牌,眼睛紧盯对手,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像往常一样,早上送完孙子上学就钻进棋牌室,一坐就是大半天。妻子王阿姨总念叨:"老李,你这高血压可别太激动!"他却摆摆手:"我这身子骨硬朗着呢!"
那天,牌局正酣,李大爷突然"啪"地一声摔了牌,整个人从椅子上弹起来,右手死死攥住左胸,脸色煞白。"老李!你咋了?"牌友们慌了神。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嘴角不受控制地歪向一边,左手像被冻住似的垂在身侧。棋牌室老板冲过来扶住他,摸到他后背全是冷汗,立刻拨通了120。
"家属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吗?"急救医生边问边给李大爷量血压。"有!吃药总断断续续……"王阿姨赶到医院时,只看到监护仪上刺眼的"180/110mmHg",和医生严肃的脸:"脑出血,必须立刻手术。"
后来医生告诉她,像李大爷这样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就像老化的橡皮管,长期高压会让管壁变薄、变脆。情绪激动时,血压骤升,脆弱的血管就可能"爆"开,引发脑出血。而这样的悲剧,在门诊里几乎每周都能遇到。
01
高血压为何容易造成脑出血?
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犹如置身于一场持久“压力测试”中。长期承受的高压状态,会持续冲击血管内皮细胞——这层覆盖在血管内壁的“防护膜”,使其逐渐受损。受损的内皮细胞如同破了个小口的屏障,血液中的脂质、胆固醇等物质便趁机“钻空子”,沉积在血管壁上,慢慢形成斑块。
这些斑块就像血管里的“定时炸弹”,不仅让血管壁变得凹凸不平,还会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血管壁日益增厚、弹性降低,最终变得又硬又脆,仿佛一根被反复弯折后失去韧性的铁丝。
当患者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或遭遇气温骤变时,身体会本能地分泌激素,促使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飙升。此时,原本就脆弱的血管壁,根本承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高压,如同被过度充气的气球,“砰”地一声破裂,血液瞬间涌入脑组织,引发脑出血。
我国脑出血患者中,62%有高血压病史(中国卒中协会2023年数据);血压每升高20mmHg,脑出血风险增加1.5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医生比喻:“血管就像水管,长期高压会让水管生锈、变薄。突然增压,水管就会爆裂,水淹得到处都是——在脑子里,就是脑出血。”
02
哪4种水需少碰?
在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管理中,许多看似平常的饮品实则暗藏风险,它们可能以甜蜜、鲜香或提神的姿态出现,却悄然成为血压升高的“隐形推手”。了解这些饮品的危害并学会科学替代,对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1.含糖饮料
碳酸饮料、奶茶等高糖饮品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长期高糖摄入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这种代谢紊乱会间接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更危险的是,高糖饮料是肥胖的“催化剂”,而肥胖本身就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
哈佛大学的一项追踪研究显示,每天饮用1杯含糖饮料(约350ml),高血压风险将增加8%。
若长期饮用,风险会进一步累积。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用无糖茶、柠檬水或天然椰子水替代含糖饮料。无糖茶中的茶多酚有助于血管舒张,柠檬水富含维生素C可增强血管弹性,天然椰子水则能补充电解质且含糖量低,是更健康的选择。
2.酒精饮品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先短暂扩张血管,导致血压短暂下降,但这种“假象”很快会被反弹性血管收缩打破,血压会迅速回升甚至超过饮酒前水平。
长期饮酒还会直接损害心肌细胞,诱发心律失常,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许多人认为“少量红酒有益心血管”,但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高血压患者应完全戒酒,不存在所谓“安全剂量”。
3.高盐汤水
浓汤宝、方便面汤、腌菜汤等看似普通的汤品,实则含盐量惊人。钠离子摄入超标会直接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管内压力,长期高盐饮食还会使血管壁对升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强。
数据对比触目惊心:1碗方便面汤(约250ml)的含钠量可达1200mg,接近每日推荐量(2300mg)的一半,喝汤等于“喝盐”。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选择清炖汤(如鸡汤、鱼汤),烹饪时撇去浮油、少放盐,或用番茄、菌菇、海带等天然食材提鲜,既能保留鲜味,又能减少钠摄入。
4.功能性饮料
含咖啡因、牛磺酸的能量饮料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心跳加速、血压骤升,部分产品还添加大量糖分,形成“双重打击”。研究显示,饮用1罐(250ml)能量饮料后,收缩压可平均升高10mmHg,且效果可持续数小时。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完全禁用此类饮品;健康人群每日饮用也不宜超过1罐,且避免与咖啡、茶等含咖啡因饮品叠加饮用。困倦时,用温水洗脸、闭眼小憩10分钟或做简单拉伸,比饮用功能性饮料更安全有效。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谢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