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假期“帐篷大军”走红。(视频截图)
不少年轻人旅游不住酒店住帐篷,近年来这一现象引发关注。在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武汉等热门旅游目的地更是出现了“帐篷大军”,引起热议。专家表示,这一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更多的是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和性价比的理性消费选择,或将成为旅游业新风口。
有人点赞有人觉得不便
记者注意到,国庆中秋长假,多位网民晒出了在武汉、日照、黄山等地搭帐篷露营的视频,被不少网民称之为“躺平式旅游”。在评论区,有人点赞,认为既能省钱,又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也有人认为,不仅洗澡、如厕不便,还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会给本应是让身心放松的假期旅行增添烦恼。
一位游客告诉记者,他之所以选择搭帐篷,一方面是担忧假期一些酒店宾馆会涨价,另一方面是“图新鲜”。对于洗澡和如厕问题,有游客介绍,起初在路边或山间野外搭帐篷确实会有这些不便,经验丰富后,会选择在正规露营地、服务区、停车场等地搭帐篷,借用这些场地的卫生间解决洗澡和如厕问题,如果是短途旅行,也会选择携带一次性内衣。还有游客表示,搭帐篷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简单率性。
也有受访者认为,与住酒店宾馆相比,搭帐篷舒适性和安全性存在差距,如果是亲子游,或带着老年人出游,更要谨慎考虑。
帐篷等露营装备热销
在多个网购平台,帐篷等露营装备是热卖产品。在某平台,多款露营帐篷登上人气榜,被打上“卖爆了”3.2万人买过”30日热销5427件”等颇具吸引力的标签。其中一款售价198元的帐篷蝉联榜首多日,商品信息显示,该帐篷可容纳2至3人,附赠防潮垫、枕头、椅子等配件。客服人员介绍,这款帐篷是自动速开免搭建,可防小到中雨、抗五级风,购买者众多,好评达几千条。
安徽外贸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张成峰是入行25年的旅游行业人士。他不认为这是网上说的单纯消费降级,更觉得是一种新形式的旅行。
张成峰认为,大家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旅游形式。旅游成本包括大交通、门票、食宿等,选择住帐篷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并不能直接等同于消费降级。他认为,一旦国内露营基地数量和质量都提升,这种旅行住帐篷的人会越来越多。
张成峰提到,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传统企业受到了影响,例如靠旅游团生存的旅行社和酒店接不到太多团队,加上有些跟团旅游给游客带来不好的体验,导致跟团旅游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如果站在旅行社经营者和酒店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并不友好,但不可否认这是趋势。“市场是开放的,旅游出行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我们旅行社也是积极响应、参与,适应市场变化。”
“有助于形成良性产业生态”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认为,“帐篷经济”“露营经济”快速发展意味着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但应该注意到,搭帐篷露营如同流行音乐一样,更多是追求新奇好玩,如果不能带来快乐和方便,如果酒店服务更加完善,价格更趋于合理,最终绝大多数人还会回到传统的住店方式。”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建雨认为,这一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更多的是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和性价比的一种理性消费选择。从短期看,“帐篷经济”“露营经济”出现可能会对酒店宾馆带来一定冲击,但从长期看,将倒逼酒店服务行业更加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这对于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契机,有助于形成差异化互补的良性产业生态。
韩建雨表示,每逢假期,市场上对住宿的供给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在可预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帐篷经济”“露营经济”可能都会存在。这种创新探索或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场景,也很大可能会成为旅游业的新风口。
该如何引导“帐篷经济”“露营经济”良性有序发展?韩建雨认为,政府需制定实施行业发展安全标准,构建完备的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体系,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安全宣教,提升游客自我保护意识。高质量服务水平是“露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要鼓励相关企业提升运营服务的专业化,在标准化建设和个性化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既要规范行业发展,又要保留其独特魅力。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韩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