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徐威没有想到,他家那栋闲置了多年的农村老屋成了香饽饽,四间卧室仅三天就全部租了出去。“一个月租金2000块钱,租客有在景区上班的,有在附近工厂打工的,还有两位艺术家。”
徐威老屋所在的蔡甸区永安街道炉房村,地处九真山脚下,曾是有名的采石村。徐威还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流传的顺口溜:“山也光,人也光,嫁人不嫁炉房郎。”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炉房村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开始向文旅产业转型。特别是杨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这7年间,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村子更美了,游客更多了,炉房村还获评全国文明村、省级生态村。
“我们村如今没有一名留守儿童,没有一个留守老人。”杨军自豪地说。
杨军(右)向村民讲解民宿政策
■ 村民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10月7日,蔡甸区九真山脚下的炉房村迎来不少从城里来的游客。
知音酒楼前,女店主宁爱蓉热情招呼游客入店,餐桌上已摆满了藕汤、藕圆子等蔡甸特色美食。杨家小院民宿前台,老板杨亮的手机响个不停,16间客房早已客满。九真山景区售票员张红梅面带微笑地服务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谈起这些年的生活变化,这三位村民滔滔不绝:
宁爱蓉第一次跟丈夫杨亮回村“上门”时傻了眼,只见山体光秃秃的,拖石头的大卡车驶过,漫天的尘土。采石场关停后,村里发展旅游。2018年,宁爱蓉夫妻开办了村里第一家酒楼。今年以来生意最好的一天,宁爱蓉接待了70多桌游客。
杨亮2018年回到村子,将老宅改造成民宿,房前屋后的庭院里种上成片的竹子。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他家民宿每天满房,餐厅日接待量500余人次。
张红梅曾在汉口一家影楼工作。为照顾孩子,她2018年在村里党员的介绍下,在离家只有200米的九真山景区担任售票员。每天早晨,张红梅给孩子做营养餐吃,送他们去学校,回家后吃了早餐再去上班。
他们生活的转变,都发生在2018年。那年,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杨军抓住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契机,带领村党员志愿者到村民家中一户户谈心,一家家征求村湾发展建议。
整村民房统一翻新为荆楚风格,20余栋破旧房屋进行拆迁,进村主路扩宽刷黑,黑臭水体变成生态池塘、生态小河,旱厕变为旅游公厕,村湾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将建设成果维护好,炉房村制定完善村湾环境检查考核奖惩制度。村‘两委’干部分组包片,每周五开展村湾环境巡查。”杨军说。
环境好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在景区游玩之余到村里逛逛。村民办起农家乐,开办民宿和小吃店,销售土特产。
去年,炉房村村集体收入近2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年服务游客超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
炉房村民房统一翻新为荆楚风格
■ 超10亿元文旅项目扎根
10月8日,蔡甸区永安街道举办“楚商回乡 共建永安”集中签约暨政银企座谈会,13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金额32.5亿元。总投资5亿元的九真仙境度假区二期项目是签约项目中最大项目,也是项目投资方成丰集团在炉房村的第二个项目。
该项目依托九真山优异的山林自然资源,主要开展森林康养、山地休闲等旅游业态,建设森林木屋、半山古街、康养酒店、登山小火车等旅游项目。
“我们从去年开始,全面摸排全村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闲置农房等‘三闲’资源。摸底过程中调研征集村民对于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意见建议。”杨军说,摸清了家底,招商变得心中有数。
成丰集团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是九真研学景区。起初项目选址时因炉房村仅剩零星土地,难以满足项目建设需要。摸清家底的杨军,为该项目匹配到一处闲置厂区。
“之前企业因经营重心转移,原本租赁的近百亩土地厂房大面积闲置。”杨军介绍,“我们在村里为企业找到另一块地,将现有厂房租给了成丰集团。通过资源置换,原企业获得了租金收益,成丰集团有了项目建设条件。”
“首个项目的顺利开展,坚定了我们投资的信心,追加投资建设新项目。”成丰集团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炉房村已累计引回在外能人10余名,建设九真研学、九真小镇等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
“近年来,我们完成了从‘景区隔壁的村子’到‘九真山有个炉房’的转变。”杨军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