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作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入最多、增长最快的省份,广东用真情和实干展现了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如今,广东不仅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热土,更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场域,让各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
着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广东以文化为桥,促进心灵相通。漫步清远瑶族博物馆,或是走进广州三元里古庙、茂名冼太庙,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故事令人心神激荡。这些不仅是热门旅游景点,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广东积极促进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互鉴交融,创作了以赵佗和辑百越、冼夫人维护统一为主题的《南越宫词》《谯国夫人》等电影作品,打造了民族题材电视剧《都是一家人》和一批具有侨乡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这些文化载体不仅守护了民族特色,更引发各民族的心灵共鸣,为各族人民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广东用实干作答,夯实安居乐业的底气。在粤北山区,一条串联起3个自治县、7个民族乡和167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的“岭南民族特色高质量发展廊道”正在徐徐铺展。这不仅是地理上的连接,更是发展机遇的共享。广东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族地区做精“土特产”、吃好“生态饭”、打好“文旅牌”。如今,乳源着力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特色工业产业,“连山大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连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激活了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也让民族地区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
扎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广东用包容拥抱,让各族人民都能成为城市的主人。广州、深圳、东莞发挥带动作用,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全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200多个石榴籽工作室、籽籽连心议事亭、法律服务中心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语言学习、心理适应、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便利;持续开办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培训班,为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提升职业技能、融入城市生活、实现脱贫奔康创造有利条件;依托省内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认真办好内地民族班,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混班教学、混合住宿、混合就餐……这些细致入微的安排,正是共同富裕的生动注脚,让城市更好接纳各族群众,让各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从一句温暖的承诺,到一系列扎实的行动,广东用实践证明,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用心、在务实、在担当。这份担当,不仅让各族群众在广东安居乐业,更书写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南粤篇章,为全国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广东样本”。
文|李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