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不仅会引发剧烈疼痛的皮疹,还可能导致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市面上有两种预防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和减毒活疫苗(ZVL)。本文结合 2017-2022 年 18 项国际研究,从成本效益角度分析,发现15 项研究证实 RZV 具有成本效益,尤其在 50 岁以上人群、免疫低下人群中表现突出,部分场景下甚至比 ZVL 更省钱。通过解读研究方法、数据结果和关键影响因素,帮大家搞清楚 RZV 到底值不值得打。
一、先搞懂:带状疱疹有多难缠?疫苗有哪些选择?
提起带状疱疹,不少人都听过它的 “威名”—— 发病时皮肤上会长出成簇的水疱,像蛇一样缠在腰上,伴随的疼痛堪称 “钻心”。但比皮疹更可怕的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研究显示,这种疼痛会在皮疹消退后持续 3 个月以上,甚至有人疼了好几年,平均疼痛评分超过 3 分(满分 10 分),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
为啥会得带状疱疹?其实它和水痘是 “同源病毒”—— 小时候得过水痘后,病毒会潜伏在神经节里,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病毒就可能再次激活,引发带状疱疹。数据显示,全球每 1000 人里,每年会有 5.23-10.9 人发病,而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这都是因为年龄相关免疫衰退(ARDI)导致的。
目前预防带状疱疹的疫苗主要有两种: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2017 年获美国 FDA 批准,2018 年获欧洲 EMA 批准,适合 50 岁以上健康人群,2022 年又扩展到 19 岁以上免疫低下人群,保护期较长,临床数据显示接种 8 年后仍有 84.1% 的保护效力。
减毒活疫苗(ZVL):2006 年获批,曾是主流选择,但 2020 年起美国已停用,保护效力随时间下降较快,8 年后保护率可能只剩 30% 左右。
既然有两种疫苗,大家自然会问:选哪种更划算?这就需要从 “成本效益” 角度来分析 —— 也就是花的钱,能不能有效减少发病、降低医疗支出,还能提升生活质量。
二、18 项国际研究怎么测?方法超严谨
为了搞清楚 RZV 的成本效益,研究团队筛选了 2017 年 1 月至 2022 年 2 月的大量文献,最终纳入 18 项符合标准的研究,涉及北美(9 项)、欧洲(5 项)、亚洲(4 项)等多个地区。这些研究可不是随便做的,从筛选到分析都有严格标准:
1. 研究筛选:层层把关
首先在 PubMed、Embase、Cochrane 三大数据库搜索,还手动查阅了美国 CDC、加拿大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等官方机构的网站,排除了只讲疾病成本、不涉及疫苗对比的研究,也排除了会议摘要,最后通过 “标题筛选→全文审核→参考文献追溯” 三步,确定了 18 项核心研究。具体筛选流程可以看下面的流程图:
2. 分析方法:统一标准
所有研究都用了两种模型结合的方式:决策树模型(用来对比不同疫苗接种策略)和马尔可夫状态转换模型(用来模拟接种后不同健康状态的变化,比如 “健康→患带状疱疹→患 PHN”)。
而且研究都用了统一的评估指标:
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衡量健康收益,比如接种疫苗后减少疼痛、延长健康生活时间,都会增加 QALY。
增量成本效益比(ICER):计算 “多花的钱” 和 “多获得的健康收益” 的比值,比值越低越划算,通常低于当地人均 GDP 的 3 倍就被认为有成本效益。
支付意愿(WTP):比如美国常用 “每获得 1 个 QALY 愿意花 10 万美元” 作为标准,超过这个数就不算划算。
另外,所有研究都用了CHEERS 标准(健康经济评价报告标准)来保证质量,这个标准包含 28 项评估指标,从研究目标到数据来源都有明确要求,确保结果可靠。
三、核心结论:15 项研究证实 RZV 划算,这些人群最受益
经过对 18 项研究的分析,核心结果很明确:15 项研究证实 RZV 具有成本效益,而且在不同人群、不同场景下表现都很突出。
1. 普通人群:50 岁 + 接种最划算
18 项研究中,除了 1 项针对 18 岁以上免疫低下人群,其余 17 项都关注 50 岁以上人群。结果显示,在这个群体中,RZV 对比 “不接种疫苗”,ICER 值都低于当地 WTP 阈值(比如美国低于 10 万美元 / QALY,加拿大低于 5 万加元 / QALY)。
比如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70 岁人群接种 RZV,ICER 仅为 2 万美元 / QALY,远低于 10 万美元的阈值;加拿大的研究则发现,75 岁人群接种 RZV,甚至能 “省钱”—— 因为减少了后续治疗 PHN 的费用,总支出反而比不接种更低。
2. 对比 ZVL:RZV 更有优势
有 4 项研究直接对比了 RZV 和 ZVL,结果显示:在 60 岁以上人群中,RZV 不仅保护效力更高(84.1% vs 31.1%),还更划算。比如美国的研究发现,60 岁人群接种 RZV 对比 ZVL,有 99% 的概率能 “省钱”,因为 ZVL 保护期短,可能需要补种,而 RZV 保护期长,长期来看支出更少。
不过要注意,ZVL 在美国已经停用,目前国内主要推广的也是 RZV,所以这个对比结果对选择疫苗很有参考意义。
3. 免疫低下人群:RZV 能 “省钱”
针对 18 岁以上免疫低下人群(比如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肾病患者、HIV 感染者)的研究发现,RZV 不仅有成本效益,部分场景下甚至能 “省钱”。比如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接种 RZV 后,带状疱疹发病率下降 60% 以上,减少了住院和长期止痛治疗的费用,总支出比不接种少了 1.2 万美元/人。
4. 关键数据:不同地区研究结果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看到差异,下面整理了部分地区的核心研究数据,包括研究地点、目标人群、ICER 值和结论:
表格来源:根据 Nikolaos Giannelos et al. (2023) 研究中 Table 1、Table 4 整理
四、哪些因素会影响 RZV 的成本效益?
虽然 15 项研究都证实 RZV 划算,但不同研究的 ICER 值有差异,主要和三个因素有关:
1. 疫苗保护期:越长越划算
RZV 的保护期是关键 —— 如果认为保护期能到 35 年,ICER 值会更低;如果认为保护期只有 17 年,ICER 值会升高。不过最新临床数据显示,接种 8 年后 RZV 仍有 84.1% 的保护效力,说明实际保护期会更长,之前部分研究假设的 “17 年保护期” 可能偏保守,真实成本效益会更好。
2. 疫苗价格:越低越划算
疫苗价格直接影响 ICER 值。比如德国的研究显示,如果 RZV 每剂价格从 133.62 欧元降到 100 欧元,50 岁人群的 ICER 值会从 3.17 万欧元 / QALY 降到 2.5 万欧元 / QALY,性价比更高。不过目前 RZV 已被纳入部分地区的医保报销,实际个人支出会减少,成本效益会进一步提升。
3. 人群年龄:年龄越大越划算
因为年龄越大,带状疱疹发病率越高,PHN 风险也越高,所以接种 RZV 的收益更明显。比如美国的研究显示,70 岁人群接种 RZV 的 ICER 值(2 万美元 / QALY)比 50 岁人群(4.68 万美元/QALY)低很多,说明年龄越大,接种越划算。
五、给大家的实用建议
结合这些研究结果,给不同人群的建议很明确:
50 岁以上人群:优先接种 RZV。这个年龄段免疫力开始下降,带状疱疹发病率升高,接种后不仅能减少疼痛,长期来看还能节省医疗支出,性价比很高。
免疫低下人群(比如接受化疗、肾病患者、HIV 感染者):建议接种 RZV。这类人群带状疱疹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 2-3 倍,且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研究证实 RZV 能有效降低风险,部分场景下还能省钱。
之前接种过 ZVL 的人群:可以补种 RZV。因为 ZVL 保护期短,5-8 年后保护效力会大幅下降,补种 RZV 能获得更持久的保护,研究显示 60 岁以上人群补种 RZV 的 ICER 值仅为 5.9 万美元/QALY,很划算。
最后要提醒大家,带状疱疹虽然常见,但通过疫苗预防能有效减少痛苦。目前 RZV 在国内大部分地区都能接种,部分城市还能走医保,有条件的话,建议符合年龄和健康条件的人群尽早安排,毕竟 “少遭罪” 比啥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