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比毒品还难戒!人均糖尿病却还吃致死量,美国人如何被喂出糖瘾的
创始人
2025-10-15 20:44:59
0

打开美国超市的货架,从番茄酱到面包,从饮料到零食,几乎一半以上的食品里都藏着糖。

美国农业部曾经做过统计,当地人平均一天要吃94克糖,这个量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四倍。

换算下来就是每天吞22块方糖。

更吓人的是,现在美国有近3850万糖尿病患者,比1980年的550万翻了快6倍。

预计到2050年,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都会得糖尿病。

可即便如此,很多美国人还是控制不住想吃糖的冲动。

路过奶茶店会忍不住进去买一杯,看到甜品店的蛋糕就挪不动腿。

有人说这是意志力差,但实际上,这种对糖的依赖,不是天生的“嘴馋”。

而是半个世纪前一场精心策划的“糖阴谋”埋下的祸根。

再加上后来各种因素的推波助澜,才让美国人一步步陷入“甜蜜陷阱”。

半个世纪前的糖阴谋

这场阴谋要从1950年代说起。

当时美国男性冠心病死亡率突然飙升,科学家们纷纷研究饮食和疾病的关系。

很快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

一边是伊丽莎白女王学院的约翰·尤德金教授,他通过研究发现添加糖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另一边是明尼苏达大学的安塞尔·凯斯,他认为饱和脂肪和膳食胆固醇才是罪魁祸首。

这两种说法争执不下,而就在这时,美国糖业动了歪心思。

当时的糖业研究基金,担心尤德金的研究影响糖的销量,就想出一个办法,花钱操纵科学结论。

1967年,他们拿出相当于现在5万美元的资金,聘请了三位哈佛大学的科学家。

让他们写一篇关于“糖、脂肪与心血管疾病”的综述文章。

这篇文章发表在很有分量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但里面引用的研究全是经过筛选的。

只挑对糖有利的内容,刻意弱化糖和心脏病的关系,反而把所有矛头都指向了饱和脂肪。

更过分的是,当时英国伯明翰大学正在做一个代号“259”的动物实验。

已经发现高糖饮食会让动物甘油三酯升高,尿液里还出现了和膀胱癌相关的物质。

可糖业协会一看到这些对自己不利的数据,立刻就停了对这个实验的资助。

导致研究结果永远被封存在了实验室里。

这场操纵的效果立竿见影。

此后几十年里,很少有科学家再提“糖致冠心病”的说法。

1980年美国推出第一版《膳食指南》时只要求大家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对糖的危害只字未提。

普通人被彻底误导,以为只要少吃肥肉就不会得心脏病。

反而开始大量购买“低脂高糖”的食品,糖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糖如何占领美国餐桌

糖业靠谎言掩盖了危害,接下来又借着技术和政策的东风,让糖彻底占领了美国人的餐桌。

最先推波助澜的是二战。

当时美国大兵的军粮里,每周都标配7条巧克力。

这些巧克力不是让他们当零食吃的,而是作为应急能量来源。

军方还特意要求巧克力做得不好吃,怕大兵们忍不住提前吃完。

可这种“吃糖应急”的习惯,在战争结束后却保留了下来。

到1950年代,电视上每三条广告里就有一条是推销甜食的,吃糖慢慢成了日常。

真正让糖“泛滥”的,是高果糖玉米糖浆的出现。

1966年日本科学家发明了这种糖浆,它用玉米做原料,成本比蔗糖低很多。

而美国政府每年给玉米产业30亿美元补贴,直接把玉米推成了“顶流”。

高果糖玉米糖浆的成本一下子降了40%。

1984年,百事可乐率先把饮料里的糖换成了这种糖浆,一罐可乐里就有39克糖。

卖得却比矿泉水还便宜,甜滋滋的喝起来没负担,很快就成了大众饮品。

从那以后,食品厂商开始在各种食物里加糖。

番茄酱里藏着糖,面包里加了糖,甚至连一些看起来“健康”的谷物早餐,糖分含量也高得吓人。

更坑的是,之前美国允许58种糖类用“果葡糖浆”“浓缩果汁”这类马甲标注。

消费者根本看不出自己吃的是不是高糖食品。

直到2016年,才强制要求在营养标签上注明“添加糖”。

孩子们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美国儿童平均每天要吃53克糖,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上限的两倍多。

小时候吃太多糖,不仅会对糖更上瘾,还会慢慢降低对甜味的敏感度。

越吃越甜,越甜越想吃,形成恶性循环。

甜蜜的健康灾难

当糖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人的健康开始付出惨痛代价。

最直观的就是糖尿病的爆发。

1980年美国只有550万糖尿病患者,现在已经涨到了3850万,翻了近6倍。

更可怕的是,美国的医疗体系没有从源头解决问题,反而陷入了“吃药治标不治本”的怪圈。

患者因为高糖饮食得了糖尿病,先吃降糖药。长期吃降糖药伤了肝肾,再吃保肝护肾的药。

这些药又导致胃部不适,只能再加胃药。

很少有人会建议患者改变饮食习惯,仿佛“吃药”就能解决一切。

因为没得到及时干预,病情越来越重。

更不公平的是,这种健康危机还带着“阶层烙印”。

在美国超市里,1美元就能买个甜甜圈,汉堡炸鸡也比新鲜蔬果便宜。

苹果折合人民币23元一斤,西兰花23元一斤,生菜18元一斤。

穷人根本吃不起健康食品,只能靠高糖、高热量的廉价食物填饱肚子。

这就导致,美国糖尿病患者中60%的截肢手术发生在年收入低于2.5万美元的穷人区。

非裔和拉丁裔社区的糖尿病死亡率也远高于白人群体。

现在还有人在争论“蔗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哪个更健康”。

甚至特朗普曾提议让可口可乐把玉米糖浆换成蔗糖,可这根本没抓住重点。

不管是哪种糖,只要吃多了,危害都一样。

美国人每年人均吃近50公斤糖,喝100多升可乐,就算把糖浆换成蔗糖也改变不了“糖过量”本质。

这场争论,不过是糖业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普通人的健康,成了他们较量的牺牲品。

美国的教训,对我们来说绝非无关紧要。

这些年随着西式快餐和饮料的普及,中国的糖消费模式也在向美国靠拢。

中国城市居民的添加糖摄入量20年里增长了近三倍。

糖尿病患者总数已经达到1.4亿,位居世界第一。

好在我们已经开始行动:卫健委推出了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活动,重点限制高糖饮食。

上海试点饮料分级,高糖饮料不能进校园。广东把糖尿病前期干预纳入医保,从源头预防疾病。

国内的动态血糖仪也越来越普及,不仅准确还便宜,只要美国同类产品三分之一的价格。

能帮大家实时监测血糖,直观看到糖对身体的影响。

其实,控糖不是要完全不吃糖,而是要学会控制量。

毕竟,提前通过饮食调整预防疾病,比事后靠药物维持健康要划算得多。

美国用半个世纪的“甜蜜陷阱”告诉我们,糖瘾比想象中难戒,健康也比想象中脆弱。

守住嘴巴里的“糖”,就是守住自己的健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男子患糖尿病剪指甲不小心剪破拇... 10月14日,“浙医在线”公众号发布了“男子患糖尿病剪指甲不小心剪破拇趾,不到两年竟切除十根脚趾”的...
原创 出... 当前,国乒正在全力备战亚锦赛,而关于总教练人选的讨论也引发了广泛关注。李隼逐渐淡出一线后,国乒总教练...
因为信任,跨省而来!湖南医生为... 72岁的张奶奶(化名)是浙江人,近十余年来一直有个“难言之隐”,那就是有个东西总是从身体脱出来,导致...
喀什旅行社怎么选才靠谱?3 类... 去喀什旅行,“靠谱” 从来不是抽象的评价 —— 对带娃家庭来说,靠谱是 “孩子能玩能学还安全”;对银...
以创新赋能户外生活,迪卡侬露营... 北京2025年10月13日 /美通社/ -- 2025年10月5日,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之际,迪卡侬自...
野营变险途?别让亲近自然成了生... 秋季凉爽,露营热潮更盛。青山绿水间支起帐篷,本是与家人朋友共享自然的惬意时光。然而,近期接连发生的野...
@露营党,上海最新明确:鼓励有... 10月11日 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 《上海市帐篷露营地管理办法》 ↓↓↓ 管理办法明确,鼓励有条件的旅...
官方通报蔡国强升龙烟花秀调查情... 经核查,烟花燃放区域山体海拔4670米至5020米,影响草地面积30.06公顷,烟花燃放1050盆,...
湖北旅游,武当突破!2024年... 极目新闻记者 刘微 10月15日,在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5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湖...
亚朵:本土中高端酒店NO.1,... 国信证券发布的亚朵专题报告显示,作为本土中高端酒店龙头,亚朵以差异化定位和“住宿+零售”创新模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