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里的足迹:四川高速的“野孩”与山野的呼唤
雅安的山道蜿蜒,雅西高速如银龙盘踞,10月15日午后,车流中一辆白色房车晃悠悠驶过石棉县段。车窗摇下,风卷进野花的涩香,里面坐着一家四口:父亲老李,四十来岁,皮肤晒成古铜,胡须拉碴,T恤上沾满泥点,像刚从林子里钻出;母亲小花,三十出头,圆脸盘上笑意浅浅,围巾裹头,怀里哄着一岁多的男孩,小家伙胖嘟嘟,眼睛亮晶晶。旁边的三岁大男孩小宝,却光溜溜没一件衣裳,皮肤晒得均匀,跪在座椅上,四肢着地爬来爬去,嘴巴里呜呜叫着,像只好奇的小兽。他抓着车窗帘子,鼻子嗅嗅空气,屁股翘起,尾椎骨隐约可见,动作野性十足,不像城里娃,倒像山鬼下凡。
路过的司机瞪大眼,手机“咔嚓”连拍,视频上传平台:“高速上遇野人一家!小孩像猴子,爬着叫唤,没穿衣服!”弹幕炸锅:“这是拍电影吧?”“心疼娃,教育出问题?”老李开车稳稳的,没留意身后议论,他回头逗小宝:“儿子,饿不?妈妈有枣。”小宝不语,扑过去舔舔他的手背,舌头卷卷,像狗崽讨食。小花轻拍他背:“宝儿,坐好,风大。”但小宝摇头晃脑,爪子挠挠座椅,发出咯咯的笑声。房车里堆满野果和帐篷,他们正从云南大理赶往成都,打算看红叶。老李对小花低语:“城里人看咱们像怪物,可娃们开心就好。”小花点头,眼神温柔,却闪过一丝忧色:“派出所叮嘱了,得注意点。”
视频火了,网警盯上,雅西高速民警小张二十多岁,制服笔挺,接到热线时眉毛一挑:“石棉服务区?那房车定位。”他带队赶到,房车停在休息湾,老李下车,挠挠头,笑得憨厚:“警官,娃娃闹腾,视频是吧?我们没恶意。”小张围着车转,瞅见小宝光着身子探头,动作敏捷如猫,蹲在车门边,眼睛滴溜溜转:“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没穿衣,在高速上不安全。”老李叹气,点根烟,烟雾袅袅:“警官,我们山里人,从小就这样。娃在云南大理的村子长大,放养教育,吃野果,爬树林,不裹衣服,身体壮实。大的三岁,小的一岁多,还没上户。”小花抱出小宝,娃娃不哭不闹,四肢缠她身上,像树袋熊:“他不爱穿,热了就扒,拉屎撒尿随地,学我们小时候。”
民警核实户籍,小张打电话到大理派出所:“喂,查查李某某,一家四口,带俩男孩。”那边老王接起,声音稳重:“是本地村民,正常人家。反馈过这事,娃们山里养大,行为野点,但没虐待,吃住好。镇上已做工作,教育他们进城注意规范。”小张点头,蹲下逗小宝:“小子,来,叔叔抱。”小宝后退,呜呜低吼,爪子护胸,却好奇地伸指头戳他警徽。老李尴尬笑:“他不认生,就是不认规矩。我们旅游,顺路带娃见世面。”小张起身,语气缓和:“明白,但高速危险,得穿衣,安全第一。回去多教教,文明点。”老李连连点头:“警官教训的是,我们改。”
潇湘晨报记者跟进,赶到服务区,小花喂小宝枣子,娃嚼得汁水四溅,爬上她肩,鼻子拱拱她的脖子,像在嗅奶香。记者问:“为什么这样养娃?”小花眼弯弯:“山里空气好,娃光屁股跑,腿脚利索,不生病。城里娃娇气,我们怕惯坏。”老李补:“派出所来过两次,说教育方式特殊,但家和万事兴,没大事。”镇派出所老王对电话那头说:“上报了民政,心理辅导跟上。家庭正常,就是生活圈窄,娃适应城里慢点。”网民从惊奇转暖心:“山野童年,也是一种诗。”“时代变了,多包容。”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山野如笼,养出自由的野性。城风吹来,碰撞生奇,我们忙追潮流,却忘根土的纯真教育。
解决之道,唯有心安。父母桥接山城,教娃规矩不失野趣;社会多眼,引导而非指责,让不同如花共绽。
否则,你丢掉的,不止是理解,而是那份对多元人生的宽容。
世间最难的,不是驯服野性,而是敢在规则边,留一角山风,让童心自由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