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急性痛风发作的人,无不谈之色变。那种深夜里突然来袭的剧痛,被描述为“如刀割”、“如火烧”、“如猛兽撕咬”,甚至风吹过患处都能引发一阵钻心的疼。广州华康中医医院杜鹏主任指出,这种极致的疼痛并非凭空而来,其背后是一场发生在关节内的、激烈而复杂的 “免疫风暴” 。理解这场风暴的来龙去脉,能让我们更科学地应对它。
第一幕:潜伏的“微针”——尿酸盐结晶的沉积
杜鹏主任解释道,痛风的疼痛剧本,早在急性发作前的数月或数年就已写好序幕。当人体血液中的尿酸浓度持续超标(高尿酸血症),过饱和的尿酸会析出、形成尿酸盐结晶。这些结晶形态类似一根根微小的、尖锐的“钢针”,它们悄无声息地沉积在关节滑膜、软骨等组织中。
在此阶段,患者通常毫无感觉,处于“无症状期”。但这些“微针”正是未来引爆剧痛的“火药”。
第二幕:风暴来袭——身体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当遇到一次暴饮暴食、饮酒、关节受凉或劳累等诱因时,部分沉积的尿酸盐结晶会从组织上脱落,暴露在关节腔内。
此刻,人体的免疫系统会立刻进入高度警戒状态。它将这些尖锐的、陌生的结晶误认为是“入侵的敌人”(如细菌),并迅速启动最高级别的清除程序——一场激烈的 “无菌性炎症” 就此爆发。
第三幕:极致疼痛的根源——炎症反应的“三重打击”
杜鹏主任指出,正是上述免疫反应,通过以下机制共同造就了那种极致的疼痛:
“因此,痛风之痛,是化学、物理和机械刺激三重叠加的结果,” 杜鹏主任总结道,“它既是免疫系统‘好心办坏事’引发的误伤,也是关节在‘无菌性战场’上遭受的酷刑。”
为何来去如风?——身体的自我调节
剧痛通常在数天到两周内自行缓解,这并非病好了,而是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暂时控制了“战场”。一方面,炎症反应自身会触发“刹车”机制;另一方面,阵亡的免疫细胞会释放物质,将剩余的结晶再次“包裹”起来,使战争暂时停火。
结语与应对
广州华康中医医院杜鹏主任最后强调,理解急性痛风剧痛的原理,能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只有从根源上控制住高尿酸血症,才能让关节从此远离那“刀割火烧”之苦。
上一篇:武威文旅融合绽放新魅力